电影视听语言4第三节角度
3、具有借实写意的效果。 《我的父亲母亲》
二、拍摄高度
以摄像机与被摄物体视平线上下的相对位 置为标准,具体分为: 拍摄高度不同,会影响到画面当中地平线 的高低、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前后景物 的显现程度、景物的远近距离感等。
俯拍
平拍
仰拍
A.平角度拍摄
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接近人们平 时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视点。
4、有利于简化背景。《神话》 5、利用广角近距仰拍,可使前景物体变得高大、 有夸张作用 。 《阳光灿烂的日子》 6、 仰角度镜头可以用来模拟剧中某个主人公 的特定视角,或代表观众的视线,传达特殊的主观 情绪效果。 7、 特殊情况下,仰角度镜头还可以模拟动物 的视角,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产生独特的喜剧化 和人性化效果。
第三节 角度
拍摄角度
所谓拍摄角度又称为画面角度或者镜头角 度,指的是摄影机拍摄电影画面时所选取的 视角。
拍摄角度包括: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 摄距离、拍摄视点,四个方面。
一、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指拍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
的变化。
背拍
背侧
正侧拍
前侧
正拍
A.正面角度(特征、作用)
1、是体现物体主要外部特征的最主要的 角度,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和局部。 《钢的琴》
D、顶角度拍摄 顶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垂直地从被摄物 体上方自上而下拍摄。又叫“扣拍镜
头”。
1、有利于强调人物、景物造型上的图案变 化,往往用于展现平面上组成的图案的美 感《满城尽带黄金甲》《疯狂的石头》 2、上帝的视角,俯瞰众生,显示主人公 的无助。《罗拉快跑》
《这个杀手不太冷》
三、视点
视点指的是镜头所模拟的观察者(包括
摄影师、观众和剧中角色)的视野。
(1)客观镜头
也称中立镜头,即客观 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叙事镜头。 即模拟摄影师或观众的眼睛,从旁观 者的角度纯粹客观地描述人物活动和 情节发展的镜头,这是最常用的视点 。
例如电影《盲井》中:
(2)主观镜头 又称观点镜头,是以摄影机 镜头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直接摄 取的当时目击的景象。《金陵十三钗》
四、角度在电影中的作用:
1、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和心理感受。主观镜头。 《傲慢与偏见》
2、表现制作者的视线和主观评价: 《阿甘正传》《鸟人》
3、剧中人物视线与观众的视点合一。取得观众的心 理认同。 《阳光灿烂的日子》
五、角度与景深
景深:景物在像平面上形成较清晰的像所对 应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景深与下列因素有关: a.与焦距长短有关 b.与光圈大小有关 c.与物距长短有关 《庐山恋》
3、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表示反面的、贬 义的感情色彩。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渺小、
可怜、压迫及宿命感。
《大红灯笼高高挂》 《青红》 4、具有简化背景的作用。 《这个杀手不太冷》
俯仰综合《神话》
另外,如果将仰角度镜头和俯角度镜头结 合使用,还会达到对比强烈,褒贬鲜明的 艺术效果。在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中用的比 较多,如《英雄儿女》中,英雄王成临危 不惧,壮烈牺牲的镜头多用仰角度镜头, 而惊慌失措,渺小猥琐的敌人则多用俯角 度镜头。 再例如《红色娘子军》中
1、清晰区与模糊区:
主要有两种情况: A、双表演区,清晰区与模糊区相互置换。<婚 纱> 优点:有一种特殊的神秘的效果。 B、表达主观的感受,即所谓的主观强调。 <南京!南京!>
2、全景深:《公民凯恩》 一个镜头之中,没有清晰区与模糊区的区
别。前景和后景同样清楚。 “运动景深镜头”的核心是纪实,是表现 生活的状态。以欧洲电影为代表。《偷自 行车的人》 “静止景深镜头”则是一种东方式的距离和 冷静。以侯孝贤、杨德昌、李安为代表。 《悲情城市》
B、仰角度拍摄 例子:《白夜逃亡》 即镜头处于视平线以下,由下向上拍摄被 摄体。 功能作用: 1、有利于表现处于较高位置的对象、 有利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 《阳光灿烂的日子》
2、拍摄跳跃动作有夸张跳跃动作高度 的作用。《阳光灿烂的日子》 3、往往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如表示赞 颂、胜利、高大、敬仰、庄重、威严等。 《阳光灿烂的日子》
2、有利于使相互联系的事物分出主次 关系。 《观音山》
3、利于表现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的立体感。 《满城尽带黄金甲》
4、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的容量,形成对角 线构图。
《十面埋伏》
E、背面角度
即从人体表达隐匿而神秘的气氛。 《低俗小说》
特点: 1、给观众带来很强的参与感、伴随感。 《沉默的羔羊》 2、有一定的悬念效果。《阳光灿烂的 日子》
第一:摄影机镜头直接代替剧中角色的眼 睛,拍摄角色所看到的场面和情景。使观 众产生与角色相似的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 将观众有效引入影片情境。 第二:让摄影机镜头代表剧中角色直接参 与表演,描摹角色特定情景下的体态与动 作。
功能作用
A使镜头连接顺畅,适应观众的视觉接受习 惯。《小武》 B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常用于恐怖片和 侦探片中) C促使复杂思维、内心的再现,使观众身临 其境,入情入戏。《野草莓》
画面中没有人物的镜头。 过渡性镜头,一般含有导演强烈主 观感情色彩的镜头,一般有三个功能: 介绍环境 表现时间 突出情绪
(5)倾斜镜头 非常规镜头,镜头歪斜,充满不稳定和不 确定性,具有相当的主观意向,这种主观 意向一般显示为无所适从、迷乱和茫然等, 是一种充满心理动感的镜头。 《重庆森林》
C、俯角度拍摄 即摄影机镜头处于正常视平线以上,由 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 《红高粱》 《情书》 1、有利于表现某种气势、地势,如山 峦丘陵、河流等;有利于介绍环境、地点、 规模、数量,如群众集合、阅兵等;《阿 育王》 2、有利于展示画面中物体间的相互关 系、相互方位等。《我的父亲母亲》
2、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展示人体 对称的特征和人体正面动作的姿态。 《十 七岁的单车》开头
3、适合表现安静、平衡、庄重的主题。易 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 的本来面貌。《巴顿将军》《圆明园》
4、使被摄体直面镜头,产 生画面内外的直接交流,让 观众忽视摄影机的存在。 《暹罗之恋》 《初恋这件小事》 5、可以把多个有联系或者 差别的形象并列展示,形成 对比,产生丰富内涵。
(3)正、反打镜头 它模拟剧中人对话时各自的 视点。一般表现为从听话人的视点观看说话人, 并因此不断变动对话双方的视点。 不出现听话人、以听话人的视点看说话人的主观 镜头(内反打) 框住听话人的肩部或头部,从听话人背面看说话 人的客观镜头(外反打) 《美人计》露台 《卧虎藏龙》 《赵氏孤儿》
(4)空镜头
B. 正侧面角度 侧面角度是从被摄体的正侧面拍摄, 它往往用来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强调动作 线、交流线的表现力。
特点: 1、有利于表现人或事物的动作姿态。 《罗拉快跑》 2、有利于清楚地交待动体的方向性和 事物之间的方位感。 《泰坦尼克号》
3、显得较为疏离,人物并不知道他被观察。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例子:日本《彼岸花》
功能作用
1、适于表现人物的情感交流和内心活动。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城南旧事》
2 、给观众带来平等、客观、真实、自然的 感觉。是典型的新闻摄影角度。也是表现 面部表情最有效的角度,也称为“表情角 度”。 3 、对话感,使观众身临其境。 4、空间透视效果比较差。
C.前侧面角度 拍人像,既能表现人物的主要面部特征,又 能表现人物面部的起伏和轮廓,矫正人物 面部的缺陷。 3/4人面像为经典人像。
《暹罗之恋》
D、背侧面角度 更为疏远,通常用来表示人物的不友善。 《青红》
斜侧面角度(前侧和背侧)
特点: 1、可以弥补正、侧面结构形式的不足, 消除画面的呆板,显得生动、活泼、多变。
真题演练
1、主观镜头 2、什么是景深?影响景深的要素是什么? 3、焦距和景深的关系是:镜头焦距越长, 景深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