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五步法《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语言交际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是面对面的口语交际,而“对话”就是口语交际的记录。
由此可见,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话必然贯穿于教材的始终。
通过对话教学,学生可以进行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的训练,可以说这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
但是,依照我们红塔区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对话教学始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脱离语境,对话教学仅仅只是无数次的模仿跟读。
2、脱离文本情景,整个对话教学只是片面强调某几个单词或句子。
3、对话教学与语法教学混淆,过多强调句型。
4、拘泥于教材,只注重文本的理解,过多地强调对话中的句子英汉对译。
5、胡子眉毛一起抓,因表演而表演。
为何会出现对话教学难以开展的情况呢?首先,课时不足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原因之一。
由于课时不足导致课程的连贯性不系统,课堂任务落不到实处。
其次,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传统教学中先讲授单词,然后讲句型,再讲课文,也就是采用“单词—句型—翻译”的模式。
再次,缺少一些对话教学策略。
找出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是提高对话教学质量的捷径。
通过十多年来自己慢慢地摸索,我觉得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要妥善处理好以下五步:第一步:热身活动。
热身也可以说是对话的导入部分,有时是为了复习旧知、降低学生学习对话的难度;有时是为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练说对话的兴趣;还有的是为了语言深层次的学习,让孩子整体感知这个话题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案例一:在教学“trip”这一话题时(PEP小学英语六下 Unit3 Where did you go? PartB let’s talk),要求通过教学学生能用一般过去时来表述自己的假期旅游。
我们的导入是这样的:利用多媒体呈现中国地图,然后一辆飞机由哈尔滨飞向三亚。
T: This is my trip to Sanya. Guess, how did I get there? What did I do there?Ss: By plane. (By train, by subway.)Went swimming, took lots of pictures.(然后教师播放具有海南特色等图片。
)这样的导入,入题快,学生们紧跟着老师开始了海南之旅,学习关于trip的对话。
在这个案例中,导入设计是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学生的注意力被多媒体资源(飞机、地图的动图)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幅度提升,他们对海南之旅充满着期待,迫切希望追随着文本享受海南之旅,教师适时成功地导入了话题。
我们知道,热身活动的形式很多,再譬如歌曲歌谣也是一种教师常用的有效的资源。
通过欣赏相关的歌曲歌谣,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既起到了热身的作用,又自然引出话题,操作起来简单方便,非常实用。
第二步:呈现。
呈现是整个对话教学的基础,也是对话学习的核心。
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新知,直接影响到对话教学的成败。
既然导入话题为学生创设或模拟了情境,接下来,教师就要根据PEP小学英语这套教材的分析及教材的编者对教师教授对话教学的方法建议,重点引领学生整体感知对话文本,在对话教学中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对话文本,展开话题。
但是实际教学中有些小学英语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对话教学的实质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教师甲教授PEP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es he do?(B Let’s talk),教学内容是发生在Xiao Yu和Mike之间的一段对话,主要围绕句型“What does he/she do? He/She is a/an…;Where does…work? He/She works…;How does…go to work? He/She goes to work…”展开。
首先,教师甲先呈现一些人物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谈论这些人物,引出句型“What does…do? He/She is a/an… ”;然后,为了操练所学句型,授课教师设计了以下活动:呈现七幅人物图片,涉及的职业有(singer, writer, TV reporter, actor, actress, artist, teacher)活动的形式是:教师问,学生答,接着男生问,女生答,第一组问,第二组答。
该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齐声读句型“Whatdoes…do? He/She is a/an… ”。
之后授课教师提问:Does your mother an accountant? Yes, she is进而引出Where does…work? He/She works…这一句型并领读,同时教单词where, work., company;然后呈现十二张表示不同职业的图片(在原先基础上又多加五个职业名词:engineer,accountant, policeman, salesperson, cleaner) ,让学生结成对子用句型Wher e does…work? He/She works…等句型相互问答。
接着教师又说:“ I go to work by bus. How about you?”进而引出句型“How does…go to work? He/She goes to work…”。
这样的活动用去了32分钟,而学生学习对话的时间不到10分钟。
我们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发现:对话教学前先处理一些新词汇和句型是必要的,可以分解难点和扫除语言障碍。
但如果对生词和句型的处理耗时过多,对话教学学习迟迟展开又匆匆结束,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孤立地处理对话中的词汇和句型,而应围绕对话主题创设生活化的情景,采用结构操练、问答操练和交际操练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操练主要句型和词汇,为对话教学做好充分的语言铺垫。
针对上述案例的对话教学呈现部分,我个人认为可以这样设计教学:1、Free talk(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入本节课的话题)T: My name is … I am an English teacher. My mother is a cleaner. Is your mother a cleaner?S1: N o, she isn’t.T: What does she do?S1: She is a businesswoman.教师通过此对话活动复习学过的表示职业的单词teacher, cleaner和business woman。
2、Let’s chant(在 Unit 5 part A P48-49中的职业基础上稍做些复习)Factory worker, factory work, my aunt is a factory worker (taxi driver)Postman, postman, my uncle is a postman (writer).Businessman, businessman, my father is a businessman(football player).Police officer, police officer, my mother is a police officer(singer).3、借助Let’s chant,进而引出如下句型操练:T: I am an English teacher. I teach in Yuxi No.1 Primary School.Where does your mother/father work?S1: He/She works…T: I go to work by bike. How do you go to school?S1: I go to school on foot.S2: I go to school by bike.S3: I go to school by bus.T: How does your father go to work?S: He goes to work by car.这样围绕对话主题通过问答操练和交际操练,仅用12分钟的时间就处理了对话中的语言点和知识点,还操练了句型。
紧接着,教师呈现Mike叔叔工作的情景照片。
T:What does Mike’s uncle do?S:He is a fisherman.T: Where does he work?S: He works at sea.T: How does he go to work?S: He goes to work by bike.T: Wow! He has a very healthy life. He works very hard and stays healthy.六年级的对话课都是长对话,知识点又多,有时还有一些生词,我们这边的大多数老师,都觉得无从下手。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逐一突破了本单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句型,那么读通整篇文章就显得相对容易些。
如果每个不同的句型都通过导入、操练、巩固进行教学,让学生把每个句型都掌握好,那30分钟一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用。
经过教学实践发现,与其平均用力,不如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于是,我们应从教学目标着手,先明确单元目标,再根据单元目标,确定对话课的教学目标,然后确定对话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要在对话课的重点和难点上多花时间。
对话中的一些非重点的新句型和新词汇,可以简单处理。
这样,才能使教师教得省力,学生学得轻松。
一个对话教学,只有在“整体——部分——整体”这一教学原则的统领下,将整篇对话文本分解成背景、重点句型、全文感知三大块,并采用任务型活动,才能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有侧重、有层次的解读和梳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层层递进理解文本,展开话题,进一步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总之,对话教学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对话教学离不开情境,语言交际更离不开情境,学习只有通过交际活动才能真正掌握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某些真实的情景搬入课堂,但却能模拟真实的情景,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情景,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通过交流、体验与实践,达到学习致用,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步:操练。
新知学完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表达,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在学生听懂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表达交流。
操练是整个对话教学的主要内容,操练的形式多种多样。
学生是操练的主导者,教师只是操练环节的补救者。
机械操练的形式是不可少的,如替换词语操练句型,先集体、小组后个人,或男生、女生、前排、后排、左右排、开火车等多种形式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