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深度阅读教学
一节语文课的深刻反思
深度教学概念的提出,是对当前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后提出的,为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
教学中出现的肤浅、低效就会得以改变,为一线教学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高效,让学生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得到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提高核心素养。
长期以来,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存在这种浅尝辄止的现象。
教师讲解平淡无味,学生学习更是索然无味。
深度学习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为教师的阅读教学建构提出了解决策略。
前几天听了我校赵丹丹老师的语文阅读课《慈母情怀》,使我对深度阅读教学的认识有了质的提升。
下面就赵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谈一谈对深度阅读学习的建构和体悟。
一、深度设计目标。
也就是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明确,由浅入深,凸显阅读教学的本质。
阅读教学的任务一般情况下有三点,第一是语文知识类,第二是语文方法类,第三是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赵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1、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看出,教师合理安排目标,层层深
入。
先是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其次是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把《慈母情深》这一主题逐步深化。
期间加入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语文知识训练。
重方法,强深度。
二、正确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抓重点词语“鼻子一酸”,营造了“慈母情深”的情境,直奔重点展开教学。
教学导入是这样设计的:
师: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生:伤心、难过、想哭。
师:不对呀,我想买书,母亲把钱给我了,我应该高兴呀!但我却只是伤心,只是想哭,只是鼻子一酸。
这是为什么?
这样的创情境导入切中要害,体现了教者对教材的深度剖析。
这样的教学导入才有深度。
三、层层深入,挖掘主题。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深度学习才真正发生。
本节课教者预设了四个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慈母情深》的情感。
预设一:
师:“犹如身在蒸笼”,热到难以忍受。
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工工作。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厂房的工作环境吗?
师:红字“七八十”发现了吗?“七八十”出现了四次,说明了
什么?
师:是啊,工作环境太差了。
生:潮湿、狭窄、闷热。
师:更糟糕的是震耳欲聋。
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师:再大声读!
师:听到这样噪声,你有什么感觉?
师:离开这里,我们可以,母亲呢?
师:这噪声有停止过吗?有消失过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师:这样的提醒比比皆是。
一次一次的提醒我母亲是整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
我们可以想象母亲昨天在这里工作,
母亲明天要在这样差的环境里工作,
甚至以后都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师:当亲眼看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亲身体验到噪声的震耳欲聋。
你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小结:像这样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这都是语文的学习方法。
在预设中,叫着用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为“慈母情深”的展开做了铺垫。
学生被吸引入课文。
预设二:
“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
师:“极其瘦弱”是什么意思?
师:母亲累瘦了。
工作辛苦。
所以我的心里不是滋味。
极其瘦弱到什么样子?这是对母亲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文中有一处相关的细节描写。
师: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的眼睛----”。
板书:太累了。
一点儿精神都没有。
师:这几句话很特别。
我们来读读。
师:谁的背直起来了?谁转过身来了?那是谁的眼睛?
师:我们平时说话会把主语放在前面。
这几句话,主语放在了后边。
而且反复出现三次。
哪一句居更好?
师:看过电影电视剧里的慢镜头吗?这就是一组慢镜头。
闭上眼,想象画面,镜头缓缓推进。
在这七八十个女人里。
对准了一个脊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师:你看见了什么样的背影?瘦弱。
师:闭眼继续看镜头。
被直起来了,转过身来。
转过身的那一刻,你看见了什么?
师:闭眼拉近镜头。
背直,转,眼神---。
对准母亲的眼睛。
你看到了什么?
师:不对呀!我的记忆里母亲的脊背----脸庞----眼睛----
师: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的发现了母亲是如此瘦弱。
如此疲惫。
认出母亲的那一刻,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所以鼻子一酸。
师:好的文章能给人以画面感。
恰当的语言文字。
更能调动人的
师:再度。
预设二中教者又抓住母亲的脊背的关键词,品读,感悟,想象,神话慈母的形象。
预设三:母亲说完又忙碌状态。
师:还有对母亲的动作描写,能让人鼻子一酸吗?
师:如果说之前是慢镜头,这就是一组快镜头。
哪个词给你这种感觉?快读,立刻马上赶紧!
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次。
可以换吗?我们读一读。
两组第一句。
哪句更好?排比句读起来节奏感强,有气势。
还有立刻反复出现了四次起强调作用。
强调母亲工作的忙碌紧张。
指导朗读。
谁能读出母亲工作的忙碌?
师:母亲呀,你已经那么辛苦了,就不能喘气口气吗?累了就不能伸个懒腰吗?那么瘦弱。
能停下来歇歇吗?
小结:孩子们母亲是怎么挣钱的?拼命。
作为儿子,他第一次来到环境恶劣的工厂。
看到母亲如此辛苦,如此疲惫。
如此拼命。
你是什么滋味?还好意思要钱吗?
师:我们带着羞愧、心疼,种种滋味混合在一起,鼻子一酸。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课文。
预设三中教者将学生的情感又一次深化,从内心深处想象母亲的辛劳,体会慈母情深。
预设四:然而,当儿子要钱买书时,母亲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
师:母亲掏衣兜儿。
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师:皲裂。
揉得皱皱的。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师: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
“他爱看书的”。
师:体会母亲的情感。
“爱看书”---骄傲,自豪,还大方有长远目光。
师:如果要把母亲给钱的动作拍一个特写镜头,你想对准哪个细节?
师:把“塞”圈出来再读一读,这是怎样的塞?
指导朗读。
板书毫不犹豫。
小结:这是使劲的塞,这是毫不犹豫的塞,母亲塞给我的仅仅是钱吗?板书,爱。
师:那是平凡的爱,那是纯真的爱,那是无私的爱。
汇成四个字,就是“慈母情深”!
四、总结学法,深化语文学习技巧。
同学们看黑板,既然者最后毫不犹豫的一塞,就能让我们感受到深深的慈母情。
那么之前工厂的恶劣环境,母亲工作的辛苦、疲惫、拼命这些细节描写是不是都可以去掉呢?
师:好!不但要读懂课文,还要学习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安排。
我们的语文学习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师:看书。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
照顾母亲,感恩母亲的想法。
就远远超过了买书的愿望。
所以我鼻子一酸。
师:作为他的儿子,我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有多少情感要对母亲倾诉呀?作者的情感是悔恨,心疼,感激懂事。
点题“慈母情深”!
整个教学过程教者步步引导,深入剖析教材,抓重点,抓细节,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语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教师要努力将语文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让学生全心投入,逐步积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语文核心素质能力,真真正正的走向深度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