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证据法学是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它是一门思想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法学,以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证据法学是法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之一,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证据法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详细掌握证据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证据法律制度的本质和规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基本技能,提高运用证据分析、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证据制度内容:证据制度概述;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要求:(1)了解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2)掌握证据制度的主要历史类型;本章重点和难点: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证据法的理论基础内容:证据法的理论基础: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要求:(1)了解认识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2)了解方法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3)了解价值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第三章证据法的基本原则内容: 守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公平诚信原则;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 证据为本原则;直接言词原则要求:(1)了解遵守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公平诚信原则;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2)掌握证据为本原则;直接言词原则第四章证据概念与证据资格内容:证据的真实观;证据的定义;证据的资格。

要求:(1)掌握证据的定义和资格;(2)了解证据的真实观。

本章重点和难点:证据的定义、资格。

第五章证据的学理分类内容: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要求:(1)了解证据分类的概念及意义;掌握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的概念及特征。

本章重点和难点: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的概念及特征。

第六章证据的法定形式内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笔录;电子证据要求:掌握各种证据的概念、主要特征;本章重点和难点:各种证据的主要特征。

第七章司法证明的概念与对象内容:司法证明的概念;证明对象的概念及构成要求: 了解司法证明的概念;掌握证明对象的概念及构成本章重点和难点:证明对象的构成。

第八章司法证明的环节内容:取证的方法;举证的主体、期限;质证的对象、内容;认证的对象、内容、方式要求: 掌握取证的方法;举证的主体、期限;质证的对象、内容;认证的对象、内容、方式本章重点和难点:取证的方法;举证的主体、期限第九章司法证明的方法内容:证明方法的概念;推定的涵义、性质、种类;司法认知的概念、对象。

要求:了解证明方法的概念;司法认知的概念;掌握推定的涵义、性质、种类;司法认知的概念、对象。

本章重点和难点:推定的性质、种类;司法认知的概念、对象。

第十章司法证明的责任内容:证明责任的概念;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要求:(1)掌握我国三大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分配。

(2)了解证明责任的概念;本章重点和难点:我国三大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十一章司法证明的标准内容:证明标准的含义;外国的证明标准;中国的证明标准要求:(1)了解证明标准的含义;外国的证明标准;(2)掌握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本章重点和难点:我国三大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第十二章司法证明的规则内容:证明规则的概念;外国的证明规则;中国的证明规则。

要求:(1)了解证明规则的概念;外国的证明规则;(2)掌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佳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特定人员的作证特免权规则;补强证据规则;复制品、复制件证明力规则;证据证明力高低的确认规则。

本章重点和难点: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佳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特定人员的作证特免权规则;补强证据规则;复制品、复制件证明力规则;证据证明力高低的确认规则等一系列证据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第十三章证据证明力的审查判断内容:证据证明力审查判断的一般原理要求:(1)了解证据证明力审查判断的一般原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证明力的审查评断;(2)掌握八种法定证据的证明力审查评断;全案证据的证明力审查评断。

本章重点和难点:八种法定证据的证明力审查评断;全案证据的证明力审查评断。

三、学时分配(面授20学时,自学30学时)四、考核要求及方式本课程属于考查课,采用闭卷或开卷笔试方式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对证据法学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案例分析。

五、教材与参考书1、《证据法学》,何家弘、刘品新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7月第4版。

2、《证据法学》,卞建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修订版。

《证据法学》自学进程《证据法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证据2、证据资格3、言词证据4、反证5、处分性书证、报道性书证6、书证、物证、鉴定结论7、证明对象8、证明标准9、举证责任10、司法认知、拟制、推定二、单项选择题1、诉讼证明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证明相比,相同之处是()A.证明的主体都是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B.证明的对象都是案件事实C.都需要遵守法定的证明标准D.都是人们的逻辑思维活动2、证据法的目的主要是()A、收集证据B、判断证据C、说明证据D、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3、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出明确规定,法官只依据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 )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英美法系的证据法主要由立法机关制定B.英美法系证据法的重点是证据的可采性C.大陆法系证据法的重点是当事人如何把握案件事实争点D.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证据法至今尚未出现相互取长补短的趋势5、下列有关法定证据制度的看法中,不正确的是()A.法定证据制度的产生与基督神学的发展密切相关B.具有严格的形式性和等级性C.统一法制,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D.书证和物证被奉为“证据之王”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证据法为法院裁判提供正当的根据B.证据法受宪法指导并将其有关诉讼证明的规范具体化C.证据法是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D.证据法与实体法之间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7、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8、诉讼证明行为不包括( )A.提供证据B.调查收集证据C.审查证据D.提起诉讼9、下列不属于我国司法认知范围的是( )A.外国法律B.当事人承认的事实C.众所周知的事实D.自然科学公理和定律10、在刑事诉讼中自诉人的陈述属于()A、犯罪嫌疑人陈述B、被害人陈述C、证人证言D、独立的证据种类11、关于程序法事实是否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正确的说法是( )A.程序法事实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B.程序法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C.广义上的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D.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但举证责任仅仅涉及实体法上的事实12、不属于诉讼证据基本特征的是( )A.客观性B.科学性C.关联性D.合法性13、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A.以实体法规范为根据B.可在原告和被告之间移转C.不可以由诉讼代理人履行D.可以由法院履行14、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当事人B.鉴定人C.证人D.法院15、下列有关推定与证明责任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法律推定可以改变证明责任的事实对象B.在特定情况下,推定决定证明责任的分配C.证明责任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移转与推定没有任何关系D.结果意义上的推定与证明责任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16、《刑事诉讼法》规定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是()A、公安司法机关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C、公诉案件的被害人D、代理律师和辩护律师17、证明标准()A.是法院调查证据所应达到的要求B.与证明责任没有关联C.是法律要求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D.是法院裁判可考虑可不考虑的因素18、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A、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B、排除合理怀疑C、优势证据D、合理可能性19、盖然性优势的证明标准()A.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标准B.是英美法系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标准C.是双方当事人举证在证明力上的比较标准D.是当事人双方举证在数量上的比较标准20、在英美法系,外国法律被认为是()A.法律问题B.司法认知的事实C.事实问题D.推定的事实21、证据力是指()A.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调查对象的有形物B.证据资料在认定案件事实方面的影响力C.对于待证事实举证或调查的结果D.法官确信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原因22、原始证据()A.是指证明当事人自己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B.是指产生于案件事实发生过程中的证据C.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未经中间环节传播的证据D.是指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传播的证据23、某甲根据与某乙的谈话了解的事实向法院作出的陈述属于()A.原始证据B.传来证据C.实物证据D.直接证据24、证据法上的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所作的()A、一切陈述B、在关法律问题的陈述C、有关案件事实的陈述D、有关事实和法律的陈述25、证据法上的狭义的当事人承认是指()A、当事人对事实的承认B、当事人对诉讼请求的承认C、当事人对事实的承认和对诉讼请求的承认D、当事人的默认26、在诉讼地位方面,鉴定人属于()A、诉讼参加人B、诉讼参与人C、诉讼主体D、案外人27、以书证内容的表达方式为标准,可以将书证分为()A.文字书证、图形书证、符号书证等B.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C.原本、正本、副本、节录本、影印本和译本等D.公文书证与私文书证28、以制作主体为标准,可以将视听资料分为()A.录音资料、录像资料、电脑资料和其他电子音像资料B.执法机关制作的视听资料和公民制作的视听资料C.合法的视听资料和非法的视听资料D.原始的视听资料和传来的视听资料29、以内容为标准,可以将当事人陈述分为()A.反映主要案件事实的陈述和反映次要案件事实的陈述B.庭审前的陈述和庭审中的陈述C.诉讼中的陈述和诉讼外的陈述D.书面陈述和口头陈述30、下列有关证据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证据分类是法律从外在形式上对诉讼证据的划分B.证据分类是理论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诉讼证据的划分C.诉讼证据可分为直接证据和原始证据D.诉讼证据可分为证人证言和言词证据31、下列各项义务中,不属于证人义务的是()A.如实陈述的义务B.出庭作证的义务C.遵守法庭秩序的义务D.履行法院判决的义务32、属于传闻证据的是()A.合同文本B. 证人在法庭外作出的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陈述C. 物品D.当事人在法庭上所作的有关案情的陈述33、将当事人和鉴定人纳入证人范畴的国家是()A.中国B.英美法系国家C.大陆法系国家D.日本34、在调查收集证据的各种方法中,直接提取实物的方法是指()A、通过制作笔录提取证据材料的方法B、通过照片、录音、录像等手段提取证据材料的方法C、提取与案件有关的便于移动的物品和痕迹载体的方法D、通过制作模型提取证据材料的方法35、在审查判断证据的各种方法中,辨认法是指()A、对证据逐一进行个别审查的方法B、对两个以上的证据进行比较,寻找其差异和共同点的方法C、将若干个证据所反映的事实联系起来考察,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协调一致的方法D、执法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的物品、场所和人身进行识别的方法36、下列有关证据种类的正确说法是( )A.证据种类是指法律规定的表现各待证事实的证据资料的各种外在形式B.被害人陈述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C.现场笔录是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D.证据种类是法律从内容上对诉讼证据的划分37、根据证据是否能够单位证明____为标准,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