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的灵魂——持续改善
近年来,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精益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实施精益管理方法。
但有的企业往往实施的是精益管理的工具,却忽略了精益管理的灵魂——持续改善。
只关注使用精益管理工具而忽视持续改善的结果是,企业往往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
而持续改善的连续性可以不断拉长企业短板,最终促进企业在循序渐进中增强竞争实力。
笔者认为,关注精益管理的灵魂远比关注它的方法重要得多。
要想持续改善,首先企业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在哪里,然后再去探究到底是什么阻碍了目标的实现。
可以用价值流图反映物资和信息的流程,以及在哪些地方存在障碍,然后绘出理想状态图,注明需要集中改善的突破点,并将精力投入到最为需要且最能取得效果的地方。
推动持续改善意味着企业知道应当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来达到目的,意味着企业确实知道该关注哪个部分、如何作计划性的调整以及采取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
当然,这是一个预先规划、永无止境并不断重复的过程,如此才能保证每一次改善都会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
那么,建立推动持续改善的系统性方法对企业内部有何要求呢?首先是建立专家诊断及管理层诊断制度。
诊断的过程也是检验前段改善效果的过程,发现目前还有哪些问题,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这需要外部专家和企业管理层给出指引。
其次是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持续改善的关注度,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水平。
再次是建立全员发表会制度,即将改善的成果在现场展示出来,并让有关参与人员共享改善成果,提高全体员工持续改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企业要想持久保持竞争力,还要形成全员参与和持续改善的文化。
精益工具是外在的、浅层次的、表面的,而精益文化则是相对稳定的、本质性的、内涵性的东西。
如果在精益管理推进过程中过于强调精益方法、过于注重改善手法的应用,忽视了精益的本质内涵,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精益文化的培养,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精益改善活动推进缓慢,效果也不明显。
因此,应在推行精益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细化和优化相关的精益生
产原则、方法、工具,并将优化的工作流程进行标准化,变成日常的工作方式,从而逐步形成企业的精益文化。
总之,精益管理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花大力气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发展。
本文来自CTPM华天谋管理咨询(微信号ctpm366288),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