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主要翻译方法
(于) ④今以钟磬置 水中。 (省略介词)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更 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运气) 有好(顺利)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 (了解)人才。
三、真题演练(2002年全国卷)
课后作业:翻译下面一段话,注意红字的 用法:
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夜织,吾 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徐吾曰: “妾日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 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 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 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2015/10/24 17
翻译: 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女 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徐吾家贫,不能 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 要来了。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 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 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现在整个房子 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 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 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 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
•
文言文翻译方法练习
——多种方法彼此联系,综合应用
一、运用各种翻译方法,翻译下列句子。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地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至殿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他们)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 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三)补(增补法) 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使译文显豁通顺。
2015/10/24
24
在省略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
( 你) 度我至 ①沛公谓张良曰:“……
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 (鼓) (鼓) 三 而竭 。 (省略谓语)
(之) ③竖子,不足与 谋。 (省略宾语)
2015/10/24 18
译文: 管仲说:“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 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因为他知道时运有好 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出去做官,结果 三次都被君主罢免,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因 为他知道我还没有遇上好的时机。生养我的人是我的 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鲍叔推荐管仲做 了官,却情愿让自己官居管仲之下。因此,人们不赞 美管仲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在这时荆轲就登上车子启程,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删(删掉什么?)
陈胜者,阳城人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夫晋,何厌之有?
删掉:无实际意义的虚词。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 结构倒装的标志词、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 虚设成分等。
换(对译法)
单音词
词类活用 词
双音词
活用后的 词
字字落实通ຫໍສະໝຸດ 字字古义本字字今义
对应考点
小结:
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均保 留不译 ; 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 如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 , 应删去;偏义复词中陪衬的字也要删去。 句子省略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 容等。 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 把典故、部分 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替换 )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句式 ,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 补充(后备)知识
(一)留(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 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 号、官名、地名、人名、朝 代名、器物名等。
2015/10/24
21
调(调位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 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文言文的主要翻译方法
肇庆一中 林洁莹
• 我与郡主乃君子之交,并非有所企图。
• 纵然现在自己已七珠加身,荣耀万丈,到 底有何意趣!有何意趣!
• 原以为可以一辈子莫逆相交,可谁料到旦 夕惊变,从此以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 我天涯路远。
“文言文翻译里考什么?”
2015/10/24
3
明确考点
得分点——关键词语、重要语法现象 A.积累性的:重要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 古今异义) 常用虚词 固定结构 B.规律性的: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直译——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温故知新——请翻译划线句子,并请比较译 文与古文原文有何区别?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 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 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 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 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 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史记· 李将军列传》
2015/10/24 13
•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请翻译划线句子并比较译文与古文原文有何区别?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 送别他。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高渐离敲击着筑,荆轲应和着(节拍)唱歌, 发出变徵的声音,送行的士人都流泪哭泣。
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015/10/24 22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的?
(宾语前置)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2015/10/24
哀:哀悼
15
•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 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 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 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 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到 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 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 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 “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 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 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 • • • 翻译: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留——李将军; 删——之 换——其:大概、恐怕、差不多/也……吧;
2015/10/24
14
•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 翻译: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
为(他)竭尽哀悼。
• 留——死、天下、为; • 换——及:到、等到 之:的 日:时候 知:熟知、了解 皆:都 尽:竭尽、极力表示、……至极 • 补——知:知之者 不知:不知之者 皆为尽哀:皆为(之)尽哀
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
2015/10/24 11
二、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 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 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