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论文09级二年五班吴丽娜0091125026 仔细看过美国从1999到2009十一年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各项的进出口额可以看出,1999到2007年美国经济发展还是很不错的(2001年有出现一次负增长,直接原因是9.11事件的影响),贸易逆差总和逐年增加,但经济处于持续发展时期,这种新经济的特点在国内表现为:低膨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经济持续增长;在国际上表现为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持续增长。
首先分析一下增长原因:(大一世界经济中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的)①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的调整,采取节约开支和增税措施削减财政赤字,并采用“中性”“微调”“透明”的货币政策,消除了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鼓励消费和投资。
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在降低失业率、控制通货膨胀、提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作用。
③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促进市场竞争。
④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大规模实施企业重组、企业兼并联合,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⑤推行“国际出口战略”扩大出口(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增加出口,提供低息贷款、展览场地、各国市场信息),推动经济增长。
⑥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根据所给图表,我做了一个1999--2009年美国的国际贸易比较(自己做的)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进口1,230,123 1,449,3771,369,2891,397,9941,514,0801,767,9211,995,3622,212,0232,350,7632,537,8141,945,705与上年同比17.80%-5.52%2.09%8.30%16.77%13.20%10.86%6.27%7.96%-23.33%出口965,855 1,070,5971,004,896977,4701,019,8971,158,5761,281,1861,452,7831,648,6651,839,0121,570,797与上年同比10.84%-6.14%-2.73%4.34%13.60%10.58%13.39%13.48%11.55%-14.58%贸易总额2,195,9782,519,9742,374,1852,375,4642,533,9772,926,4973,276,5483,664,8063,999,4284,376,8263,516,502与上年同比14.75%-5.78%0.05%6.67%15.49%11.96%11.85%9.13%9.44%-19.66%逆差额264,268378,780364,393420,524494,183609,345714,176759,240702,098698,802374,908与上年同比43.33%-3.80%15.40%17.52%23.30%17.20%6.31%-7.53%-0.47%-46.35 从以上图表来看,美国的进出口增长速度总体比较稳定,在2004年达到最大值,2005年开始回落,2001 2009年出现负增长。
2001年的负增长原因是:第一,经济过热、股市过高是美国经济衰退的内在原因。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1997年至1999年间,经济增长每年都在4%以上。
美国股票市场更是异常红火。
道琼斯指数在2000年最高曾达到11723点,比1996年的平均指数上涨了将近5倍,纳斯达克指数2000年也曾一度高达5047点,较1996年的平均水平上扬了近3倍。
新兴网络股更是涨幅惊人。
这种非理性的虚假繁荣表明美国经济和股票市场存在着相当多的泡沫,而泡沫的破灭是迟早的事情。
第二,企业投资急剧下降和盈利持续降低是导致美国经济步入疲软并陷入衰退的首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9%上升到15%,2000年第2季度的投资增长率曾一度高达21.7%。
投资过热导致了企业利润的下跌,据统计,美国公司的税后利润已连续3个季度下滑,2001年第2季度的盈利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6%。
从2000年第3季度开始,减少库存、降低投资、裁减员工的气氛弥漫着整个美国企业界。
企业库存在2001年第2季度削减了38.4%,仅此一项就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约0.4个百分点。
同时,企业用于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下降了14.6%,创下了1980年第2季度以来的最差记录。
第三,贸易赤字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之相应,美国贸易赤字也有所缓和。
曾有相当一段时间,美国贸易赤字问题不再成为经济界关注的重点。
然而,美国贸易赤字于2001年第2季度再度恶化,出口下降12.2%,进口走低7.7%,这些降幅均远远超出了先前的估计。
贸易逆差的上升“吃掉”了美国经济增长近0.3个百分点,从而使美国经济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第四,“9·11”恐怖袭击事件是导致美国经济增长终结、衰退开始的直接原因。
“9·11”恐怖袭击事件不仅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还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严重影响和冲击,其中最为突出和关键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消费者信心骤降。
“9·11”恐怖袭击事件严重打击了投资和消费者的信心。
2001年9月份美国个人消费开支经季节调整后按年率计算比8月份下降了1.8%,为过去14年来的最大降幅。
(2)企业利润锐减、裁员剧增。
遭受“9·11”恐怖袭击事件直接打击的行业包括金融和保险、航空客运、旅游和航空邮件快递等,这些行业中有部分公司,如一些航空公司因感到扭亏无望已经宣布破产。
“9.11”事件后的10月份,美国企业共裁减了41.5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从9月份的4.9%猛增到5.4%,创下21年来单月失业率的最高水平。
(3)金融市场混乱、股市剧跌。
美国的金融体系在恐怖袭击发生后曾一度陷于瘫痪状态,股市停盘,货币、黄金和石油价格跳动不定。
复盘后的股市同2000年高峰时期相比,股票市值跌去了65000亿美元,约为美国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3。
纳斯达克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也呈现出大幅下滑态势。
(此处的原因摘自网上) 2006年开始增长减退,到2010年负增长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泡沫破灭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还查了一下1999到2003年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中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的情况。
通过比较来分析一下中国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2003年美国主要机电产品进口贸易伙伴中——加拿大16%,日本15%,墨西哥14%,中国13%,其他42%。
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向美国出口的都以高技术、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如汽车、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器及零部件、各类发动机、大、中型计算机及部件等等;日本虽然还有部分产品虽与中国相同,但是因为技术水平不在同一高度,处于中高档消费层,所以不构成竞争;但是墨西哥约有四分之一的商品与中国直接竞争,如电视机、钢铁制品等,他们处于相同的技术水平,不过因为墨西哥占据地理优势和关税优势,所以产品价格墨西哥更具竞争力,跨国公司也很愿意在墨西哥投资以生产商品出口美国,可墨西哥劳动力成本大约是中国的4—5倍,所以也存在不足。
而中国则家电产品、轻工业日用品具有绝对优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体现了中国工业制造能力在迅速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迅速增加,产品竞争力也在迅速增强。
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总量在稳步增加,多数产品占有美国50%以上的市场分额。
顺便提一下美国生产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主要出口给中国。
最后说一下对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现状和展望吧。
中国在2009年已取代欧盟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占美国总进口比例19%,欧盟占18%),全球经济危机没有影响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结构,机械及运输设备仍然是第一大构成,占比高达50%。
而中国自05年以来一直保持美国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来源国的领导地位,在美国众多设备进口国中占比最高(23%),而目前第二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墨西哥(19%)和日本(13%)进口值分别只有中国进口值的80%和50%(2月份美国从中国进口设备110亿,墨西哥90亿,日本60亿),未对中国的竞争地位产生威胁,美国企业投资增长加速势必拉动中国相关行业出口复苏。
(网上数据)稳定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对策: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鼓励出口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是今后中国机电产品的主要任务。
对此,政府部门要多加鼓励、引导,企业要树立信心,了解熟悉美国市场,经过持续不懈地努力,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虽然中国的出口现状正在复苏,但从长远角度看,美、中贸易逆差超过1200亿美元,对中美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一定影响。
大量的贸易不平衡,已经引起了美国国内部分产业对中国产品不满。
虽然有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但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仍然是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威胁。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中国的出口贸易平稳增长,已经引起多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警惕。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美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人均国民产值超过3万美元,正在进入信息化社会。
中国是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国家,人均国民产值刚超过1000美元,正在向小康社会努力。
两个国家工业结构不同,生产重点不同,消费重点不同,需求重点不同,经济发展重点不同,这些不同决定了两国之间货物贸易不可能达到平衡。
实际上,美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有贸易逆差,如与墨西哥逆差541亿美元,与中国台湾地区逆差154亿美元,与马来西亚逆差152亿美元,与韩国逆差144亿美元,与委里瑞拉逆差140亿美元,与巴西逆差77亿美元。
同样,中国与日本、韩国也存在较大贸易逆差。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贸易逆差并不可怕,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关键是需要两国政府共同努力,求同存异,适度缩小贸易逆差,把贸易逆差控制在双方可以承受范围内,使两国经济通过国际贸易中得到发展。
(此段数据摘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