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工程前景_就业还是考研

软件工程前景_就业还是考研

据跨考教育近年来的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按用人单位职位需求数来分,计算机专业排名首位;按求职者的专业分,计算机专业居于第二位。

计算机专业由于其研究领域不断更新、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等优势,已成为我国高校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

然而,在跨考另一跟踪调查的68个工学专业中,除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两个专业的就业率在75%~80%之外,其他专业的就业率均超过了80%。

庞大的需求群体由于计算机是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的工具,因此计算机专业属于一个就业面极为广泛的专业,在各行各业都能有用武之地。

计算机属于信息产业,也就是IT业。

IT人才供不应求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高速发展的国家更是如此,事实上,不是企业不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而是急需满足其需要的计算机人才。

由于大量的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一窝蜂地涌入这个市场,再加上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所以很难保证毕业生满足用人企业的要求。

而对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IT业最发达的地区,企业对于IT业人才的需求量更是惊人。

因此,计算机专业毕业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自己在这些地方找不到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据跨考有关资料显示,未来十年我国每年至少需要100万IT人才,其中计算机人才需求量在40万以上。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未来十年内,需求量仍然还会有增无减,这也就不难理解每一年的研究生考试中,报考计算机专业的人数为何能稳居前十了。

“热门”≠高就业在跨考一份就业调查中,72%以上的毕业生首选地点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而且集中选择大企业。

毕业生要求的月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其中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到53%。

同学们不愿到农村就业,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尤为突出。

计算机人才供大于求和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实质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

然而这种结构性失衡同我国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短期内无法解决。

因此,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要充分认识到并不乐观的现实就业情况,三思而行。

那么,为何这个“热门”的专业,一直没有成为社会需求的中心力量,反倒成了“热门”中的难就业专业?目前,我国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超过100万。

供应总量并不少,但在具体领域需求很不平衡:通信业的需求明显下降;金融业和运输业竞争激烈;传统工业的需求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

此外,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现象严重。

从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中国计算机教育的高速发展,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甚至包含一些纯文科类的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这个专业。

由于计算机专业太为普遍,毕业生人数剧增,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再加上激烈的竞争,就业率与供求比例明显下降也就很容易预见了。

实际上,平均就业率并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机就业所反映的情况,因为计算机毕业生从找工作的难易程度、薪资水平、考研的人数和动机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分层现象:好的好,坏的坏,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受学校名气、地域差异等不平衡因素影响。

首先,学校名气是关键。

一般重点大学的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种情况在重点理工科大学尤为明显。

调查显示,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学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为60%~80%。

地方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就业受冲击也越大。

例如在北京,清华、北大、北邮和北航等学校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都相当不错,大量毕业生也创造了良好的口碑和学校形象,北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也比较认可这些学校。

所以,对于计算机考研,确定一个就业口碑比较好的学校非常重要。

而且,重点大学读研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资源:不仅能有更多的项目锻炼机会,还能有很多到名企实习的机会。

对于计算机这类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实际项目和实习能够极大地提高自身能力,这对以后找工作帮助很大。

待遇比较好的企业也比较倾向于招收这类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

其次,地域也大大影响了计算机的就业情况。

由于计算机产业属于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地域差异非常明显。

中国IT业最发达的城市无外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大部分的IT企业都集中在这里,而对于中小城市,由于IT企业较少,自然就业难度相对大些。

这正是众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愿意选择到北京、上海、广州这些IT业发达的大城市发展的原因。

因此,跨考老师建议选择计算机考研的同学,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就业,应该优先报考IT业比较发达的大城市的大学。

另外,IT业发达城市,计算机从业人员的一般工资也要高于普通中小城市的。

理论+实践=出路面对那些冰点般的就业数据,你是否还有信心在计算机领域上立足呢?如何摆脱就业难这个一大劣势,也许只有从专业技术和素养上提高,才有可能改变这样的面貌。

因此,跨考老师认为学习计算机切勿浮躁,要把基础理论知识学扎实。

现在计算机领域有很多“时髦的技术”,如果过分地追求那些时髦的技术而忽略基础理论的学习,则会使自己因迅速贬值”而缺乏核心竞争力,成为“廉价劳动力”。

计算机基础理论有操作系统、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等等,这些知识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看起来似乎已经陈旧,和时代脱节,其实并非如此。

计算机产业虽然发展极为迅猛,日新月异,但是不论计算机如何变化这些基本原理和知识都仍然有效,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大家应该把精力放在理论课的学习上,而不是一味地去学习那些“时髦”的技术。

“时髦”的技术总是容易过时,而且技术门槛比较低,你能轻松进入别人也能轻松进入。

大家竞争激烈,工作待遇和机会自然大大缩水,就业率低的情况自然会发生。

相对于“时髦”的技术,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努力,但找工作时就会有更多的优势。

而且,“时髦”的技术是建立在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的,一旦你掌握了基础理论,上层建筑自然不在话下。

同时,学习时也不能忽视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因为计算机是一门非常强调实践的专业,即便是名校毕业,如果只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能力一样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对于计算机专业,考试取得高分和编写优秀的代码完成项目需求完全是两码事。

因此,在本科学期间,一方面要非常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编写一些算法或者程序,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虽然可能平时编写代码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一旦这个习惯坚持下来,你会收获许多额外的回报。

那些平时有经常编写程序习惯,注重锻炼实践能力的同学,在获得项目立项和实习机会方面往往会比较多,能得到导师更多的关注。

还有一些同学喜欢研究算法,参加ACM竞赛等等,最后进了百度、IBM、微软这些大公司。

到了硕士学习期间,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应该通过实际的项目和实习锻炼自己。

通过项目和实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例如沟通、口才等能力。

计算机专业讲究的是理论和实践并存,这样方能适应于社会的计算机人才需求。

为何计算机专业一直处于“热门”却没有能成为社会高就业的专业,归根到底的原因还是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缺乏大量的实践锻炼。

一项属于信息产业的专业,只片面拥有理论知识,而没有真正的实践能力是行不通的。

多修炼内功,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今后的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小贴士:热门只表示选择这个专业的人数多,并不意味着这个专业优于别的专业,也不意味着它适合每个人。

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只有适合的专业才是好专业,只有选择了适合的专业才适合发展。

我们应该清楚,“热门”终究会有一天不再受人追捧,但是“热门”和“冷门”中练就的精英,却会时刻都让人备受关注。

理性务实看待热门,这样你的就业前景才会更加“热门”。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极为广泛的科学,在它应用的每一个学科中都已经诞生并继续诞生新的学科和专业。

同时,在计算机的应用中又快速产生着新的专业,像比较时兴的电子商务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办公自动化专业等都有着良好发展势头和前景。

分数线—这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似乎分数线高低意味着我们是否敢于去选择那些名校。

其实各个学校每年专业课难度不同,所以学校之间的分数线高低也是没有可比性的。

比如清华近几年复试分数线大多在330分左右,但那些志在清华计算机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们能够得到这个分数的也是凤毛麟角。

对于大多数的名校,他们出题正规,管理严格,所以分数线都不是太高。

如今计算机专业太火,甚至文科学生都想学计算机。

计算机恐怕是转专业考生最多的一个专业了,那些跨专业的考生非常刻苦,发奋努力的结果当然是丰厚的回报,尤其是近几年,跨专业考生摘取即使是名校计算机专业的第一名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计算机难考,跨专业更难考,事实上并不一定。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自己有优越感,他们经常抵制不住应聘单位诱人的待遇,往往在考研前夕放弃考研,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也因为找工作耽误很多时间;相反那些冷门专业的考生(包括跨专业)常常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不得不破釜沉舟,因为他们知道考研失败可能意味着失业。

软件工程A软件工程毕业之后一般做什么?近几年的就业率和收入怎么样,能不能说一下你们毕业班的情况?毕业找工作啊。

做software的developer或者tester,当然,也不局限于此。

很多方向都可以的。

也有打算读博士的。

软件工程的领域还是比较广的。

我们班,毕业的人,你是指本科吧。

在软件企业的居多,当然也有,去政府机关的。

还有去欧莱雅的,出国的。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我们专业就是编程,有钱的自己开公司,做网站,做游戏,做ERP,(哈尔滨工业大学)我没有考研,我是保送的,研究生的学习可以说给你一个提升的机会,让你有机会去更好的公司,我个人认为读书只是一个过程,提高自己和找到好工作才是最终的目的,至于软件工程,我的建议是希望可以到一个大城市来学习,因为大城市的机会多,工科好的学校很占优势,(厦门大学)我们那个学校出来的软件工程的学生,大多数都进软件公司搞开发。

少数回油田,石油局,剩下的就在读研。

(西南石油)各个大学的软件学院实力不一样,按我的观点,山大的软件学院不是特别好。

软件工程和计算机专业没有太大差别,主要是更侧重于软件理论一些。

总的来说,计算机学院侧重于研究性的人,而软件学院侧重于培养适合软件开发的(好想更适合于有一些工作和项目开发经验道的人),当然也不是绝对的,自己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学有的读研究生了,有的去工作了,去的地方和计算机学院也没什么差别。

软件学院侧重于软件,可能去搞硬件的公司会困难点。

其实也是看个人自己的实力,能力比较好的,去中科院,北大上研究生,去工作的百度,用友,群硕等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