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50441003
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Non-mental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 实验:36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2.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实验研究方法是高等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该门实验课程是以本专业现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主要教师科研、专业等;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实验室基础实施、设备能力出发,面向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制定的综合实验课程。
通过,一系列相互衔接关联的验证、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使同学们基本掌握掌握材料科研实验的基本流程,培养同学实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基本的专业检测设备的应用范围、工作原理;
2.学会综合实验的设计流程,掌握实验设备的操作、试样的处理及检测;
3.学会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绘制图表;
4.学会SEM、热重分析仪、光学金相显微镜等检测结果的分析;
5.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学习基本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案;了解实验设备结构、工作原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基本概念的了解。
对粉末冶金、凝胶注模成形等材料成形方法有所了解;对热压烧结、液固相烧结机理有直观的认识。
能够正确的选用试样的制备方法。
3.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独立设计综合实验的能力,掌握使用Original7.5数据处理。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主要是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采用启发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独立使用计算机常用软件的能力。
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实践的教学手段,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主要是实验研究方法,近代材料研究方法。
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实验中的难点、重点应在实验课中详细讲述;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要求,必须予以强调;对实验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2.实验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实验问题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误差理论和误差的评价的基础上,重点是实验结果及其后续数据处理等知识点。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情况、出勤情况等)占60%,实验报告成绩占4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
(七)参考书目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刘振学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通过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独立完成综合实验的能力,使用Original7.5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01部分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安全规章制度 2实验的基本原理
第02部分综合实验
总学时(单位:学时):36 讲课:0 实验:36 上机:0
具体内容:
1 粉体松装密度及粒度检测
2 超细铝粉式样的制备及金相观察
3陶瓷金属粉末混合混料实验
4陶瓷增强复合粉末冷压及烧结实验
5金属陶瓷复合材料SEM观察
6凝胶制备SiC/Al复合浆料研究
7水热法合成碱式MgSO4晶须
8铸造用涂料制备
编写人:马瑞廷
刘凤国
赵海涛
审核人:马瑞廷
批准人:张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