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人类文化学的认识

浅谈对人类文化学的认识

浅谈对人类文化学的认识摘要:1501年德国洪德最早使用人类学一词时,将研究人体解剖和生理的书成为人类学。

1831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的学会——法国巴黎民族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的诞生。

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角度科学地研究人类由来。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是整个人类学的奠基之作。

基因技术可以由于民族识别,确定古尸种族,澄清历史事实。

关键词:人类文化学起源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研究方法应用个人看法人类文化学,人类学研究领域两大分科之一。

1901年,美国考古学家W.H.霍姆斯创用这一专称,旨在研究人类的文化史,以区别于研究人类自然史的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

在英国称为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

目前西方有把二者合并为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的趋势。

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学相当或相近。

在欧洲大陆,人类学一词专指体质人类学,民族学一词指社会文方面的研究。

在中国,广州中山大学于1980年建立人类学系,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的教学研究。

学者们认为,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群体的文化起源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要探讨人类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各方面的问题,主要借助于有关的学科开展综合研究。

运用考古学材料,不停留在物质文化遗存的器物类型对比分析上,见物又见人。

结合民族学和语言人类学有关材料,有助于正确地复原各该地区人类群体的生产活动、社会结构以及精神生活的全貌。

民族学提供民族社会的实地调查材料,与考古文物、历史文献相印证,更能了解当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较准确地勾画出某一特定性质的社会图景。

在确定历史上某一人类群体,特别是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善、不通用的群体的迁徙、混合的历史时,也可以在语言人类学有关各种语言的分布、亲缘关系和相互作用中找到这种或那种反映。

对于人类文化学,我们得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一、文化人类学的一般问题。

1、人类文化学的起源。

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所的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

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

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

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

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1501年德国洪德最早使用人类学一词时,将研究人体解剖和生理的书成为人类学。

1831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的学会——法国巴黎民族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的诞生。

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角度科学地研究人类由来。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是整个人类学的奠基之作。

基因技术可以由于民族识别,确定古尸种族,澄清历史事实。

2、人类文化学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

中国人类学是在20世纪初期才开始形成的。

我国人类学的形成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翻译原著。

第二阶段:留学取经。

第三阶段:学科初建。

第四阶段:调查研究与实践创造:第五阶段:受挫和复兴阶段。

3、对人类文化学的解释。

广义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或四层,即物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还有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民间文化或民俗文化)之分。

功能学派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其《文化论》中讨论文化,首先将文化分为物质设备、精神方面之文化、语言、社会组织。

在此基础上,它指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通常人类学家是将文化的解释和人的解释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说,他们总是将文化说成是人的本质属性,或者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

文化是由以使用符号为特征的诸功能领域的物质对象如工具、器皿、装饰品、护身符等等,以及行动、信念和态度等组成。

这里也不过就是在一般的所谓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加上了一个符号。

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它可以借非生物性手段传播,可以经由社会机制,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时代,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以及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进行传播。

文化是社会遗传的一种方式。

解释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一书中也坚持文化是一种符号体系的观念。

与西方人将文化视为农业耕作的生产活动不同,中国的文化概念一开始就是指向面向精神的教育活动。

文指多彩的景观,核心是一种交错的有序的纹理。

《易·系辞》:“物相杂故谓文。

”错画而成的文字也叫文,文的进一步演化就是指一切雅致的文明积累,主要偏重于利益方面的知识和制度。

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可分为:1、田野调查法。

即实地调查法。

是文化人类学最有特色的方法之一。

也是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2、全貌观察法,即对所研究的某种文化元素,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考察。

3、比较分析法,即比较分析各种文化的异同。

(跨文化比较法)4、概念分析法,即构建一个或若干个概念以分析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首先从个别文化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一般原则,然后,把它作为分析文化的工具,以分析其他文化现象。

上述四种研究方法中,前三种是人类学最基本的三个概念,也是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三、人类学的应用。

应用人类学是把人类学家对人、文化、社会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改善和改进人类生活不尽如意的地方,以促进人类社会生活向进步方向发展的学科。

同时,应用人类学也从事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

1、应用人类学发展的阶段五阶段说:第一阶段:前学科阶段;第二阶段:应用民族学阶段;第三阶段:联邦服务阶段;第四阶段:角色扩大阶段;第五阶段:政策研究阶段。

——约翰范·威林(美国人类学家)三阶段说:前学科阶段(?——1860年)应用民族学阶段(1860——1940)职责扩大阶段(1940——)。

四阶段说:形成期(?——1914年一战开始);发展初期(1914——1938)从事殖民地行政管理时期;扩展阶段(1939——1970)人类学家卷入与战争有关问题的研究,第三世界发展问题。

决策时代(1971——至今)介入决策研究,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从异国到本国,从衣食住行到社会文化变迁,无所不包。

(石奕龙)四、我对人类文化学的个人看法。

在上过文化人类学的课程,以及阅读过课程教材和少量的相关书籍以后,我对文化人类学的认识更加深入了。

对于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有课属于自己的认识,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的文化、文化的人”这个角度来探讨人及其文化发展的脉络、规律,研究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人与自我之间的互动关系等课题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研究范围极其广泛的学科,用徐杰舜先生的说法,文化人类学就是一个"千手观音",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既然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的文化、文化的人"这个特殊角度来研究文化和人的学科,所以,我认为,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人,对于学习文化人类学的人以及文化人类学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很重要的,也是相当基础的问题。

在文化人类学领域有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

考古学家通常从过去的文化出发研究物质对象,试图以此解释人类行为;语言学家研究语言,文化借助语言得以维持并代代相传;民族学家研究已观察到、体验到的文化,与他们想要了解其文化的那些人进行讨论。

这决定了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是一门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涵的综合性学科,与我之前认为的文化人类学就是照本宣科的讲授、枯燥无味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奠定了我现在对于文化人类学学习的全新态度。

所有文化历时而变迁,有时因为他们应付的环境已经变化了,有时由于外人的入侵,或者因为文化内部的价值已经改变了。

虽然文化必须变革以调适于新的环境,但是变革中未预见到的后果对社会来说有时是灾难性的。

人类是社会成立之根本,而文化亦是名族得以延续传承的之保障,将二者合而为一的文化人类学也是一门了解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一个基础性的学科,这样的课程的学习,更加倾向于拓展个人的视野,让其能够从更加宽广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学、学习社会学、研究社会学。

社会学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学科,这种学科的学习对于学习者本身的知识积淀,以及其自身思考问题的宽度有很大的关系。

这也进一步肯定了文化人类学的学习对于学习社会学的我们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

撇开其与社会学的联系不谈,这门学科的研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好处也是值得肯定的。

文化为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及分配提供保证。

它通过其成员的繁衍,为生物的延续提供保证。

它使新成员濡化,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用的成人。

它维持其成员之间的秩序,以及他们与外人之间的秩序。

它激发成员持续生存下去并参加持续生存所必需的各种活动。

在文化类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理解这门学科的本质。

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给人们的各种行为以意义,并将各种行为统合于文化整体之中的法则。

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因为各种文化有其不同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

人们的行为是受文化制约的,在任何一种文化中,人们的行为都只能有一小部分得到发挥和受到重视,而其他部分则受到压抑。

因此,文化研究应把重点放在探索和把握各种行动和思考方式的内在联系,即文化的整体结构上,重视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在此基础之上,熟知文化人类学的各个方面的特征,集合特征学习文化人类学研究所用到的各种方法,也是学习文化人类学必须掌握的手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用合适的方式去学习,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特别是与社会学相关的学习更是需要这种想象力。

文化人类学涉及到很多文化和历史类的研究,这些研究必然会存在很多的盲点,面对这样的盲点,在合理的前提之下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必然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任何学科的时候,丰富的想象力必然能让学者本身的思想更加的丰满,发现这门学习的志趣之所在,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参考文献:王铭铭2000 《社会人类学》。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2 《人类学是什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菊与刀》露丝·本尼迪克特《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马凌诺夫斯基《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