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何首乌
今天要给大家说一味中药材,它的名字很奇特。
怎么个奇特呢?咱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中药材,什么当归、党参、枸杞、甘草,一听就是药名,可是这味药材,听着却像个人名,不但有名,还有姓呢。
到底是什么药呢?先来听一段故事再说。
传说在唐代开元年间,也就是唐玄宗统治的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何田儿,因为身体虚弱,一直没有娶妻生子,而且58岁须发皆白。
这一天,何田儿在别人家喝酒喝醉了,回家走山路走到一半,就倒在一棵树下睡着了。
当他醒来的时候,就突然发现,有两棵植物,很奇怪。
这两株植物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它们的藤蔓缠绕在一起。
何田儿觉得很有趣,就把它们挖了起来,带回家去。
带回去以后,他问了他们村里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人能认识的。
后来他遇见一个老人,告诉他,说你既然这么大年纪,身体又不好,又没有孩子,你不如把它,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你就把他吃了,也许有效。
听了老者的建议,何田儿就把这两株植物的块根,煮熟了服用。
没想到,效果非常神奇。
服了一百天之后,身体慢慢就好了,以后头发也变黑了,而且生了好多孩子。
后来,服用这两种植物来养生,就成了何田儿家的传统,祖孙三代,都活到100多岁,何田儿的一个孙子把这个秘方流传了出来,这种植物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到这,这味药材的名字就揭晓了,它姓何,名首乌。
何首乌,那可是和人参、灵芝、冬虫夏草并称的四大仙草之一,在我国,最早关于它的记载是在公元821年,是唐代大思想家李翱的《李文公集》中的《何首乌录》,也就是咱们刚才演绎的那段故事。
此后这1000多年里边,关于何首乌神奇药效的故事,那可是不计其数,好多名人都和它有关,什么北宋著名的宰相寇准,大诗人苏东坡,明朝的嘉靖皇帝,还有大医学家李时珍等等,而且这何首乌还明扬海外,尤其是在韩国,特别受欢迎。
大约从19世纪开始,在韩国民间就有一个传统,就是用何首乌来代替人参,作为日常滋补之用,这就不能不提当时的一本医学著作——《东医寿世保元》。
这本书的作者,他强调说白何首乌,它的补益作用和人参相近,是清热之力不及人参,但是温补之功比人参还要好,所以白何首乌在韩国,……他们都非常重视这个白何首乌的应用。
直到今天,咱们中国产的何首乌,尤其是江苏滨海产的白何首乌,销往韩国的数量都是很大的。
我们滨海的土地呢,长期受海淡水系的影响,土壤非常特殊,非常适宜白首乌的生长海水。
不过,刚才专家提到白何首乌,难道这何首乌还有好几种吗?
就是从李翺的李文公集开始,就是说何首乌有赤白两种,一种是雌的,一种是雄的,而且认为赤白合用,最好是赤白一起用,因为根据中医的理论,认为赤首乌是入的,白首乌是入的,赤白合用,可以气血双补,效果就更好,这两种植物,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植物的亲缘关系是比较远的
在咱们中国的中医药名著《本草纲目》里边,何首乌就是有雌雄之分的,而实际上,这雌雄何首乌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从植物学上来讲,赤首乌,也就是所谓的“雄何首乌”,是蓼科的植物,而白首乌,也就是所谓的“雌株”,是萝摩科的植物,这两种植物不但亲缘关系比较远,而且不管是叶子、花、果实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过最明显的不同是它们的块根。
赤首乌的块根和咱们常见的红薯的形状很相似,是一块一块的,外皮是紫红色的,里边的肉色有点偏红;而白首乌的块根则要细长一些,更接近山药的块根,外皮是黄褐色的,里边的肉是白色的。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这两种植物有那么多的区别,为什么它们会生长在一起,而且苗蔓相交呢?
虽然这两种植物呢,亲缘关系相差比较远,但是呢,它们有比较相近的生态习性,它们都比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所以呢,它们经常是叫本草记载是相伴生长
至于苗蔓相交,则是和它们缠绕茎的旋转方向有关。
白首乌的茎具有左旋,也就是顺时针旋转的特点,而赤首乌的茎旋转方向则是不规律的,既可以左旋,又可以右旋,所以,当这两种植物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就很容易缠绕在一起了。
虽然赤首乌和白首乌这两种植物有那么大区别,可是它们的药效却很相似,很多医书上都记载,这赤、白首乌合用,可以补肝肾,益精血,除虚乏,乌须发,而且具有比较好的养生防老的作用。
不过,普通人一听何首乌的名字,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真的能使头发变黑吗?这里边又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根据中医的理论来讲,何首乌呢是补肝肾,益精血,中医说毛发是血之余,毛发呢,也是肝的外候,肾的外候,所以既然何首乌能够补肝肾,益精血,所以何首乌有武须黑发的作用。
不管是相关的传说故事,还是中医临床的一些病例,都说明长期服用何首乌的确有乌须发的作用。
那么,到底是何首乌里边的什么成份,起着这样的作用呢?专家通过研究,从何首中提取了一种叫做总磷脂的成分,并且进行了科学实验。
一个兔子,我们同一天剔掉它的毛,完了之后,这只耳朵是不抹药的,这只耳朵是抹何首乌磷脂的,过了两个月之后,这边毛发的生长速度比这边要快,毛的直径对照也要粗,这是我们实验的初步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表明,何首乌中的总磷脂,的确具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可是,这何首乌应该怎么吃呢?
要说这何首乌的吃法,咱们还是到何首乌的产地——滨海去看看。
每年冬至前后,滨海的农户们从地里采收了何首乌,就自己进行加工。
把采收下来的首乌块根洗干净,用特制的竹片刀削掉外皮,切成片,就放到石磨上去磨。
很快,乳白色的浆液就从磨边流了出来。
磨出的浆液经过细纱布的过滤,再拿去晒干,就得到了洁白的首乌粉。
自从引进了现代化的加工设备,滨海的白首乌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加工产品。
所以说,除了纯粹作为药用,何首乌在日常的滋补保健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滨海人工栽培这个白首乌啊,从18世纪就有记载。
到今天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我们滨海港镇何首乌的种植面积两万亩,亩产量在两千斤,总产量在两万吨。
大概不少人都见过首乌片、首乌粉,可这何首乌在加工前到底长什么样呢?下面,咱们就到首乌的产地——江苏省盐城市的滨海县去看看。
不过,这何首乌到底应该怎么吃呢?
我今天带来一棵,您看看,好像有点像山药,这呀是我们的编导从它的产地带回来的地道的
何首乌,也就是刚才故事里那两株植物里雌的那株的块根。
您会问了,何首乌还有雌雄之分?您别说,还真有。
大家正在挖的,就是滨海县的特产——何首乌。
没有红薯个大,也没有山药匀溜,要说这何首乌看上去真是不怎么起眼,不过,它可是当地农业的传统主要支柱。
虽说这赤首乌和白首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可是它们不但经常是相伴而生,苗蔓相交,而且在药效上它们也非常接近。
这些功效,在国内外的医药界都受到重视,尤其是白首乌,在韩国还特别的受欢迎。
就因为这一点,现在白何首乌的出产地——江苏滨海的白首乌,还主要都是销往韩国去的。
而且那里的白首乌,还有一套很独特的传统加工方法呢。
不过,大家提到何首乌,首先会想到的是它能促进毛发的生长,我们开头的那个故事里,也说到了它让何田儿的头发变黑,那么,何首乌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药效?专家告诉了我们一个试验,试验的主角就是它,兔子。
试验是怎么做的呢?就是把兔子两只耳朵上的毛都剔掉,然后一只耳朵抹上从白首乌当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就是总磷脂,另一只耳朵不抹。
过了两个月,实验的结果就出来了。
这只耳朵是抹何首乌磷脂的,过了两个月之后,这边毛的成长速度比这边要快,毛的直径对照也要粗。
通过试验证明,何首乌中的总磷脂,的确可以促进毛发的生长。
何首乌,那可是和人参、灵芝、冬虫夏草并称的四大仙草之一,大概不少人都见过首乌片、首乌粉,可这何首乌在加工前到底长什么样呢?下面,咱们就到首乌的产地——江苏省盐城市的滨海县去看看。
不过,这何首乌到底应该怎么吃呢?
人家的功效可以是一流的。
这一点,当地的农民最有发言权。
何首乌的价钱这么好,那当然是因为它的药效出众,有人认。
不过,为什么来的都是何首乌的主要销路会在韩国呢?这就得提到一本韩国的医学著作——《东医寿世保元》了。
它强调说白何首乌,它的作用和人参相近,是清热之力不及人参,但是温补之功比人参还要好,所以白何首乌在韩国,他们都非常重视这个白何首乌的应用。
还是在形态特征上也有很多的不同,咱们挑几个明显的地方来看看。
先看叶子的排列方法,赤首乌的叶子在茎秆上是错开生长的,也就是谁也不挨着谁,这叫做“互生”;而白首乌的叶子是两片生长在同一个节点上,这叫“对生”。
更明显的区别是它们的块根。
再看花,赤首乌和白首乌的花都很小,但它们的排列方式不太一样。
赤首乌的花序是穗状的,就和小麦、水稻、杨树的花序有些相似;而白首乌则是几朵小花聚在一起,像一把小伞。
咱们常见的花区别不是很大;而赤首乌的花则是这样的,外面有小小的苞片,每一朵花就像一个小扇子。
白首乌刚刚讲是的植物,而赤首乌呢,它是料科类植物。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的,实际上这两种植物呢,亲缘关系现在比较远,但是呢,它们有比较相近的生态习性,他们都比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所以呢,它们经常是叫本草记载是相伴生长,同时由于它们这两种植物,都是叫缠绕径的植物,是一种藤本,而刚刚讲了白首乌,它具有右旋的特性,而雌首乌是不规律的缠绕,可以右缠,也可以左缠,所以他的缠绕规则很强的,当这两种植物成长在一起,很容易就缠绕在一起,这是这两种植物的生态习性所决
定的。
能让白发变黑,还能增强体质,这到底是一位大家看,这就是传说中那种神奇的植物,就是咱们国家著名的中药材之一:何首乌。
看起来好像有点像胡萝卜。
不过,这何首乌,何首乌,名字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这味药在何田儿的孙子传下来了,这个人叫何首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