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知识汇编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知识汇编

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一)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1、背景:①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②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期;③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性质:是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3、特点:②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注重实利。

③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4、代表: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即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5、评价:积极: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②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消极:①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道德,追求功利,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②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不利于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的建立。

(二)苏格拉底的贡献:1、重要主张:⑴致力于人的道德哲学,提出“美德即知识”。

⑵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与智者学派不同)⑶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与智者学派相同)⑷强调“认识你自己”,这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2、人格魅力:“苏格拉底之死”——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3、影响:①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②对理性的尊崇和对理想自由的追求,被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视为先驱和战友。

4、苏格拉底与智者运动的比较:(三)斯多亚学派(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3世纪初)1、代表人物:芝诺(创始人)、西塞罗、塞内卡等2、思想主张:(逻各斯:规定着的理性)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结论:“顺乎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②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结论:“人生而平等”。

3、历史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4—17世纪)(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1、背景:⑴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兴起,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⑵政治: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禁欲主义盛行;⑶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2、发源地: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

3、方式: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资产阶级新的文化主张。

4、旗帜:人文主义。

(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个性,要求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①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打破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解放了人的思想;③人文主义思潮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精神武器,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兴起;④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宗教改革(16世纪)1.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1)经济上,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经济、政治、思文、社会生活)阻碍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和民族国家发展,使天主教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3)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对天主教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2.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1)德国马丁·路德改革原因:①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阻碍了德国的统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1517年,教会在德国兜售赎罪卷。

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主要教义:①核心教义:“因信称义”,即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②将《圣经》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而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理解。

③提出“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

④建立廉俭教会。

取消不必要的宗教节日,只保留洗礼和圣餐礼;撤销多余的宗教职务,限制挥霍浪费;允许神职人员结婚,禁止教徒乞讨。

⑤指出生活中从事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

⑥建立民族教会。

德国总主教管理教会,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结果:①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②路德教获得合法地位。

标志:《奥格斯堡和约》。

A.政治上,承认信仰路德教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的权利,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

(教随国定)B.经济上,以1552年为准,属于路德教的财产归还路德教,天主教也有权保有尚未失去的权益。

(2)日内瓦卡尔文改革主要教义:①信奉“因信称义”。

②“先定论”(意义: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符合资产阶级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③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

规定神职人员全部由选举产生,长老会负责监督所有人行为。

④建立更加廉俭教会,严禁偶像崇拜,精简神职人员,反对铺张浪费。

结果:①1541年,日内瓦建立起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

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提供了未来资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②造成思想专制,卡尔文的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所有与之相左的思想都被严厉禁止。

③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原因: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3)英国亨利八世改革背景:①15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依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断强化王权,到亨利八世时,王权已凌驾于议会之上;②但英国教会仍然从属于罗马教廷。

(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内容:①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②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称“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

③以英语为做礼拜时的语言,保持天主教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

结果:由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不彻底,随即出现更激进的清教运动,几十年后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特点:①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展开②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4)尼德兰宗教改革背景:①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较早。

②卡尔文教流行。

③西班牙对尼德兰实行专制统治。

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的性质的宗教改革过程:1566年,尼德兰人民起义,冲进教堂,捣毁圣像,强迫当局限制天主教活动,允许新教徒信仰自由。

结果:北部独立为荷兰共和国,南部仍处于西班牙的控制之下。

(5)天主教会内部的改革背景:天主教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内容:①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

②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

③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破坏宗教改革。

结果:暂时摆脱了困境。

3.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①政治: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②经济:剥夺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三、西方人文精神的成熟:启蒙运动(17、18世纪)1、背景:①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②政治上: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日益严重;③思想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

2、范围:从英、法开始、扩展到德国等欧洲国家。

3、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旗帜:理性主义。

(理性:指人运用自己的智力去独立思考、判断和认识事物)5、主要启蒙思想家及主张(1)荷兰:斯宾诺莎发表《神学政治论》①认为天赋人权就是自然权利;主张:②国家权力来源于人们通过签订社会契约而转让的部分自然权利;③人们保留的另一部分自然权利既不能转让,也不能被剥夺。

作用:后经霍布斯与洛克发扬光大,由卢梭等人完成系统化,为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思想奠定重要基础。

(2)英国:主张: A.自然权利学说: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①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按照人们的共同意志订立契约,成立国家,保护人民的公共权利。

作用:推翻君权神授理论背景: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动荡,需要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A.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有权更换国王和政府,是最高的裁判官(人民主权说);②洛克主张: B.提出分权学说:主张国王和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行政权;C.认为人们的自由应以法律为准绳并共同遵守,即“法律至上”;D.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凭借特权逃避法律。

著作:《政府论》影响: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专制暴政斗争产生广泛影响。

(3)法国:①伏尔泰:地位:启蒙运动的领袖主张:①自然赋予人类自由、平等的自然权利,但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②反对君主专制,但又赞成“开明专制”地位: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

②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学说,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三者互相独立又互相监督。

影响:①是古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地位: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激进的思想家;“浪漫主义之父”。

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 A.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三个阶段:①私有财产权确立;②富人订立契约产生国家;③合法权力转变为专制暴力。

不平等即是骗人的契约所导致。

B.宣扬天赋人权的自然权利学说; 主张: C.提出社会契约论:国家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D.提出人民主权说:国家主权源于人民,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那么人民有权用强力夺回自由E.最好的政体应是民主共和国。

F.质疑“理性”,认为情感和本能更可靠,知识有害幸福,形成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③卢梭 A.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人民主权论,否定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资产评价 阶级共和政体蓝图;B.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C.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宪法的颁布.①指出理性的局限,揭示科学是“双刃剑”的道理,凸现人的情感和个性;积极 ②使人从冰冷的理性原则统治下解放出来,重新体会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③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④让人们对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心态,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消极 ①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②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等。

④狄德罗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与专制。

影响:体现民主与科学精神,成为法国启蒙运动中坚力量,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3)德国:主张:在卢梭“人生而自由”(人身自由)基础上,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人能自觉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康德:意义: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6、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1)对欧洲:①政治: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为未来的资产阶级政权设计了蓝图。

②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类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③经济: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进步;④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即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