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课 《关雎》导学案

第一课 《关雎》导学案

第一课《关雎》导
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课《关雎》教学案
学习目的: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2、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3、理解诗的主要内容;感悟诗的美。

学习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诗中出现的一些连绵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应牢记。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1、《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篇诗歌。

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包括“、、”三部分。

“风”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

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

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3、表现手法有、、。

赋为陈述(直接铺叙);比为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叠字。

5、《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首。

二、导读《关雎》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填出所缺的字词并注音,读出节奏。

关关,在河之。

淑女,君子。

参差菜,左右流之。

淑女,求之。

求之不得,思服。

悠哉悠哉,反侧。

参差菜,左右采之。

淑女,友之。

参差菜,左右之。

淑女,钟鼓乐之。

2、猜猜这首诗的内容与有关。

3、在自读几遍后要求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并试着翻译全文。

三、课堂探究
1、理解前两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
②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2、这首诗的主要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3、阅读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4、脉络分析:
全诗可分为三章,请概括。

5、归纳采取了什么表现手法
2
四、背诵竞技
五、检测见练习册
六、学习反思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