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各种各样的糖果

公开课:各种各样的糖果

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糖果
活动目标:
1、在摸摸、看看、抓抓、尝尝中,感知糖果的特征(形状、软硬、颜色、大小、味道等等)。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各种糖果(形状、软硬、大小、味道不同等等),密封的布袋一个
2、小篮子(人手一个)贴有标志的糖罐若干(有三种形状、大小以及颜色、软硬标志的瓶),可粘贴的操作板两块。

3、前期经验:区角活动中个别感知糖果的特征和分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1、“今天吴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猜猜里面会是什么?”(摇摇、摸摸、听听、闻闻等方法)
2、打开来看一看:是许多糖果。

(倒出糖果在平面篮子里)
3、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糖果?(幼儿自由述说,每说到一样就请他在盘子里挑出贴在展示板上给大家看。


★价值取向:
·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认识糖果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软硬等。

·教师提升和小结经验:糖有许多种,有软糖、硬糖、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糖等等。

二、抓一抓
1、看到这么多的糖果心里真开心,我们来玩个抓糖的游戏吧!游戏规则:每个人抓一次,一次只用一只手,抓了以后放在自己的小篮子里数数你抓了几颗糖?
2、幼儿自由抓糖果数数
3、比比谁抓的糖果多?将几个孩子的糖展示在操作板上,比较哪边多?哪边少?
4、老师抓糖:为什么我的手大反而抓的少?――幼儿交流想办法(还有很多方法,我们以后可以试一试)
★价值取向:
·3-4岁的小班孩子最初的规意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游戏和体验中建立和培养的。

教师在每一次的游戏之前必须明确游戏规则,并且坚决按照这种规则进行,使孩子了解游戏中隐含的规则意识。

·在抓一抓游戏中,孩子通过手抓糖的实践感受量的多少,丰富了“多”与“少”,“一个”和“许多”的经验。

三、分一分
1、“娃娃家里会有许多客人来,可这么多的糖果混在一个篮子里找起来不方便,我们来给它们分分家吧!”
2、出示几个空的透明糖罐,引导孩子观察上面的标记—颜色、大小、形状、软硬等,把一样的糖果放在一起。

教师示范――个别幼儿示范,一边分一边和糖果说说话,学做甜嘴巴:“蓝色糖果宝宝,我把你送回家。


3、幼儿自由分糖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交流与分享:找找糖果的家——重点突出有共性特征的糖果,例如:既可以分在圆形的家,又可以分在软软糖的家
小结:糖果种类很丰富,有些糖可以找一个两个甚至许多的家,所以小眼睛要仔细的观察,还有许多方法,我们我们以后可以试一试。

★价值取向:
·分糖果的环节让孩子在群体中分享了自己已有的个体经验,了解糖果有许多明显的特征,糖果的种类很丰富。

针对孩子共性的问题:有些糖可以找一个两个甚至许多的家。

孩子知道了除了按糖果的颜色、名称分家,还可以用糖果其他明显特征进行分家,体验分类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分类的意义。

·活动中鼓励孩子愿意说、乐意说、主动说,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表述,培养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连贯性。

四、吃一吃
1、每人自由选糖(一颗)吃糖(自己打开糖纸,启发糖纸也非常漂亮,我们可以收集起来做东西)说说你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糖?
2、交流小结:糖的味道也有许多种,我们以后可以按照味道给它们分分家,但我们不能多吃。

(保护牙齿)
★价值取向:
·在吃糖的同时也融合生活中的卫生问题——保护牙齿、正确刷牙等。

整合各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
糖果是小班孩子们最最喜欢的、它精美的包装、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也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食物,特别是现在已经接近尾声快要过年了,时不时就有小朋友来告诉我家里又添了好吃好看的糖果等等。

超市里的糖果品种更多了,在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同收集了各式各样的糖果,对糖果的基本特征已有所了解,本次活动主要是根据孩子对喜爱糖果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糖果》。

并以的游戏的方式展开活动。

游戏也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非常适合他们,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这样他们比较容易投入活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高了,活动的效果就会好些。

整个活动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游戏中有请孩子猜一猜、抓一抓、分一分、吃一吃四个环节,其中抓糖果、分糖果都是让孩子个体操作的,老师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与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孩子在自已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选择这个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的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