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春陶研论文

2015春陶研论文

活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班级管理
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作用,就是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笔者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多年,任班主任年限11年,生活中常用它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运用智慧;注入动力;以理服人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作用,就是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多年,并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积极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班级虽小,但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班级虽小,但每天都会书写新的篇章。

你可以把班级比喻成一个大家庭,因为那里有许多家庭成员:有引导学生前行的班主任,有和蔼可亲的任课老师,有组织管理各项工作的班干与课代表,有每天刻苦学习的学生。

你可以把班级比喻成一个大社会:有校园的大环境,有年级部的职能管理,有班级集体生活,有师生与生生的交流,有家长与老师的交流,有家长与学生的交流。

面对这些,我们该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呢?我想,唯有细致才能理清班级的内容,唯有细致才能悟出班级的管理方法,唯有细致才能提升班级管理的品味。

因为唯有做细才能做强,细致已成为班级管理的灵魂。

在校的每一天,我时刻在观察班级的状况,不时的改变自己的管理策略,而这些策略恰恰来源于细致管理的思考。

班级管理的细致会花费班主任许多精力,但这些精力都会升华为创新的管理方法。

我在班级管理中,有时也会身心疲惫,但回来细细品味,亦会得到许多。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一下班级管理,但我想这些也只是细致管理工作的冰山一角。

一、运用智慧,避其锋芒
细致的班级管理需要智慧,而智慧也是细致的集中体现,在班级管理的点点滴滴中,无不渗透着各位班主任的心血与智慧。

与各位班主任共识是:“双差生”最伤神,而智慧恰恰是应对“双差生”的法宝。

“双差生”的特点是:学习差,品质差。

在长期养成的习惯中,对老师从骨头里有一种抵触的情绪,“你认为我差,我就差,我还要差给你看。

”这是他们的心声,在多次与他们的“较量”中,班主任总难去除他们的病症,似乎成了最后的失败者。

其实更多时候,我们从内心对他们十分反感,无法耐心交流。

这时需要的就是智慧,用智慧的眼光审视他们,用智慧的头脑解剖他们,用智慧的策略引导他们。

巧妙避开他们“抵触”的锋芒,智慧出击,耐心交流,转化他们指日可待。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凌某,我称之为“定时炸弹”,犯错误有“周期性发作症”,一周三四次。

我发现这一情况,便主动与他沟通,一周三四次长谈,随时排除“炸弹”。

在交谈中,更多表扬他的进步,并适时给予一些合理建议。

但在他又犯错误时,我必须冷静,为巩固教育成果,我会细致分析,使他从内心认识并改正。

记得有次月考前,语文老师在周五布置写两篇
读写笔记,为保持学生学习状态,老师在周五中午检查读写笔记,防止学生草草完成。

凌某早多写两篇,在课代表收到他时,他把多写的撕掉,并准备回来时贴上。

语文老师知道情况后,找他谈话教育。

凌某回去后,立刻脾气上来了。

与语文课代表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

我刚好在教室外,叫他出来,他情绪失控,大叫:“我没错,我找家长评理。

”此时我简单问了一下情况,忽然说了一句:“对不起,我这几天很忙,与你交流的少了。

”他忽然愣住了,失去了锋芒。

抓住这个契机,我与他慢慢分析问题,最后他终于承担了责任,并给语文课代表道了歉。

可贵的是,前一段时间他的姑姑来,说凌某成熟多了,在家表现好多了。

是的,他的成绩进步了,并且成为课堂上最爱发言的学生之一。

二、注入动力,点燃明灯
培优与补差,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可能在升学的压力下,似乎考个状元,更具吸引力。

但从内质的角度讲,转化一个差生,似乎比提优更具意义。

因为优生更优还是优,差生成中甚至优,则是质的转变,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

对于成绩,我特别注重对差生的辅导,尤其注重心理的辅导。

不断的给予其精神动力,给予他们勇敢学下去的勇气,使他们在大风大浪的航行中,有一颗永远的明灯为他们指明道路。

王某是我们班的差生,但却成为我表扬的重点对象。

考试倒数的频率是100%,但表扬的频率也达到80%,7天有5天的“一日总结”,有对她的表扬。

对一个学生来讲,总考倒数第一是多么伤心的事情,但她却体现了一种执着的学习态度。

老师们都感觉她有点“笨”,却从心里想帮助她,因为她的态度。

我也经常鼓励她:“成绩差一点不怕,一定不要丧失斗志,我们一生都要有斗志。

”她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说:“爸、妈,我也努力了,为什么考不好呢?”但在说完之后,在家中你又会看见她忙碌的身影,家长是欣慰的,虽然她成绩不好。

王某的努力,其实对于一个学风的建设也是很好的,一个最差的学生会如此,那么班级会怎样呢?
三、以理服人,反对强权
班主任与学生们的关系是怎样呢?我想大多应是平等的,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平等地参与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最佳的状况是让学生感到你是一个让人敬畏的人,这可不是“强权”能做到的,不是“恐惧”的代名词。

而是你通情达理的分析,处处为学生着想的态度,感动了他们,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敬佩。

所以在教育学生时,万不可以强权示之,动不动大声斥责,甚至谩骂与体罚。

其实这些都是“以权压人”,造就了许多“口服心不服”的典型。

这不仅不会增加班主任的威严,而会给以后管理带来更大麻烦,与学生真诚的情感交流渐行渐远,从而失去了尊严与信任。

这里我举一个小例子,有一天卫生委员找我,说值日生吴某不愿意打扫后面的垃圾。

我一听,立刻急了,因为我多次强调要保持放垃圾处的卫生,并且要求值日生一天三打扫。

但在叫他来时,我冷静下来。

我想如果发火,即使他干了,也会造成他与班干、与班主任等诸多矛盾。

他来时,我问原因。

他说:“作业太多。

”又说:“我不干组长了。

”我想了一下说:“我不干班主任了。

”他不再说什么,认为我生气了。

我解释说:“你因为没时间干应做的任务,而不做组长了。

我因为没时间管理班级,所以不干班主任了,卫生委员也不要干了,因为他没时间管理卫生。

”我进而问:“打扫好教室难道不是为大家服务吗?”他说:“是。

”我又说:“班级中卫生纪律好了,学习才会更好。

”我又
给他台阶下,说到:“你学习品质可贵,以后打扫好卫生,可要抓紧学习啊!”他心服的接受了我的观点。

我用通情达理战胜了他思想上的懒惰,这样才不会影响他的学习。

以上三个例子在班级管理中,是很平常的事情,但不难看出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其实管理好一个班级真的不容易,我们许多时候必须坚持“老调常谈”:安全问题、纪律问题、尊重他人、竞争学习、积极态度等是永远的话题。

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细致分析,理性对待,那么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将越来越精彩,越来越轻松。

参考文献:
[1]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陶行知全集(第1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3] 周德潘.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第2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