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臧克家与鲁迅

臧克家与鲁迅

臧克家与鲁迅杨洪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首诗自1949 年诞生以来,半个多世纪里,在亿万人民中传颂,读过此诗的估计不下10 亿人。

全诗共七小节28 行诗句,却饱含着诗人对一个人的“生” 与“死”的深刻理解与哲理透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诗人用简洁,凝炼的语言;通俗易懂、容量极大、哲理性极强的诗句,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全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句句都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人生真谛。

《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以耐人寻味的深刻,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中,耳熟能详。

这篇响遍神州大地的诗作的作者,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当代诗坛大师、世纪诗翁、山东大学著名的校友——臧克家。

1949 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

10 月19 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 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那一天,到北京阜成门里去瞻仰过他的“故居”后,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 、。

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有的人》写了这首短诗。

其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 。

有中国诗坛泰斗、诗翁之称的臧克家,他的“诗生活” 是从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开始的,他与鲁迅先生的交往也是这个时期开始的。

1930 年,国立青岛大学在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被鲁迅先生称为“极描写人间疾苦”的著名作家、教育家杨振声出任校长。

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梁实秋出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

同年夏天,臧克家以祖叔臧瑗望的名义考入国立青岛大学。

在这场考试中,显示出了他非凡的诗人才华。

当时,国文考试出了两个题目,一个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另一个题目是《杂感》,任选一题。

臧克家当时才华横溢,挥笔立就,将两题都做了文章。

当他注册报道时,一位职员看到他的名字,笑着瞪了他一眼,报喜似的说:“你的国文卷得了九十八分,第一名。

闻一多先生看卷子极为严格,五分十分的都有,得个六十分就不容易了。

”听了这话,臧克家恍然大悟,解决了数学吃“鸭蛋”还被录取的疑问。

同时他想到:一定是我那三句杂感打动了闻先生的心。

他所写的三句杂感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

臧克家当时考入梁实秋任系主任的英文系。

因为记忆力差,又酷爱文学,便转入闻一多任主任的中文系。

从此,便成了闻一多门下的一位高足。

臧克家后来用感激的语调回忆到:“从此,我成了闻一多先生手下的一名中文系的弟子,从此我成为闻一多先生门下的一名诗的学徒。

” 在闻一多、王统照等文学前辈的帮助下,这位“夜夜苦吟”的诗人,在大学毕业时,贡献出两本诗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两本诗集。

一跃而成为20 世纪三十年代一颗冉冉升起的诗坛新星。

当时,诗界评论:“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意义。

”(闻一多《烙印》序);茅盾称赞:《烙印》“ 的二十二首诗只是用朴素的字句写出了平凡的老百姓的生活一一我相信在目今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

朱自清说,以臧克家的作品为代表的诗歌出现以后,“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中国现代文学史评介说,在三十年代,他坚持诗歌与现实结合,走表现人民疾苦的路,但又避免了政治情绪高昂却艺术粗燥之弊,对新诗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臧克家在青岛登上诗坛,同样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同鲁迅先生的交往。

他敬仰鲁迅先生人格的伟大,纪念鲁迅、研究鲁迅伴随着臧克家的一生。

他写了许多纪念鲁迅、研究鲁迅的诗文。

一、赠书显真情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后,好评如潮,臧克家被称为“农民诗人” ,他的短诗也被称为“烙印体”或“臧克家体” 。

之后,臧克家又将视角转向了在城市生活的贫民。

青岛是一座风光秀美引人向往的城市。

可生活在这里的臧克家却感到窒息苦闷,痛楚悲愤。

在他眼前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都失去了色彩。

他看到的是美日帝国主义的军舰,“像一条链子,锁住了大海的咽喉” 。

他听到了城市贫民痛苦的呻吟,“四方”工人愤怒的呼喊,达官贵人疯狂的欢笑一一。

1932 年青岛天主教堂动工兴建时,他目睹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工人,兴建天主教堂时,义愤填膺,于1933 年9 月5 日到 6 日,连夜写出了著名长诗《罪恶的黑手》,凡 3 段156 行,揭露帝国主义的伪善和罪恶,为建筑工人生活写照,与《老马》一起,被视为臧克家早期诗歌的代表作,震动了整个当时文坛。

1934 年10 月,臧克家以《罪恶的黑手》为书名的第二本诗集由上海生活书店初版印行,编为“创作文库(14)” ,受到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出版后一个月即得到书店的再版通知,连印数次。

该诗集收入《罪恶的黑手》《壮士心》、、《自白》《答客问》《民谣》等长短诗16 篇。

、、诗集出版后,臧克家想到了尊敬的鲁迅先生,同年11 月30 日,臧克家将生活书店初版的诗集《罪恶的黑手》寄赠鲁迅先生。

鲁迅日记1934 年12 月1 日记有“臧克家寄赠《罪恶的黑手》一本。

”该书现作为鲁迅藏书存北京博物馆,书内扉页墨笔字迹为“鲁迅先生指正著者十一,卅” 。

1936 年7 月,臧克家又一次来到青岛,结识正在青岛进行创作长篇小说《第三代》的青年作家萧军。

萧军告以鲁迅先生通信处,臧克家寄呈诗集《自己的写照》一册。

《自己的写照》是臧克家临清时期的一部自传性的长诗,有千余行。

他说:‘临清时期’在我生命史上是‘黄金时代’ “ ,在我诗创作的征途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我兴致浓,生活安定,时间有。

那一团空气正适宜于诗的产生。

” 萧军也是一位在鲁迅先生帮助下,成名于文坛的作家。

1934 年,他与萧红从东北来到青岛,二人分别创作了各自的代表作《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

二人想知道自己的作品如何,想到青年的文学导师鲁迅,并通过青岛荒岛书社,和远在上海的鲁迅取得联系。

同年10 月,二人去了上海,见到鲁迅,在鲁迅的帮助下,《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列入“奴隶丛书”出版,鲁迅热情作序。

鲁迅先生收到了臧克家寄赠的诗集后,将此事记入日记。

鲁迅日记1936 年8 月22 日记有“臧克家寄赠诗集一本。

”该诗集亦作为鲁迅藏书存北京鲁迅博物馆,书内扉页钢笔字迹为“鲁迅先生批评” 。

二、纪念鲁迅研究鲁迅1936 年10 月19 日,鲁迅先生逝世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

自鲁迅先生逝世的半个多世纪里,臧克家饱含深情,写了许多悼念鲁迅先生的诗文。

有些诗文己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佳作名篇。

在鲁迅先生逝世的同年11 月11 月,臧克家含痛撰写悼诗《喇叭的喉咙》,(刊于《作家》第二卷第二期),这是臧克家写的第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

从此以后,在每年的鲁迅祭日或诞辰日,臧克家都要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据冯光廉、刘增人编的《臧克家研究资料》表明:从1936 年至l981 年,臧克家共撰写纪念鲁迅的诗文18 篇之多,题材涉及到学术论文,如《鲁迅对诗歌的贡献》;诗歌,如《有的人》;散文,如《鲁迅写的纪念文章》;杂文,如《鲁迅遗嘱》等。

在所写诗文中,犹以《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而最为著名。

这首诗是臧克家到北京后的首产,是臧克家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经典之作,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曾多次在大会上朗诵过,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激励过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

臧克家对鲁迅先生有着深厚的感情,参加过多次的鲁迅纪念活动。

他说:“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没有机会见到他,但是作为一个人民的革命战士和作家的鲁迅先生,我是十分熟悉的,十分尊敬和热爱的,在解放前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我曾经随着文艺界的同志们到他的墓地去吊祭过。

”1949 年,他参加了在首都举行的鲁迅纪念活动。

解放后,臧克家所发表的纪念鲁迅先生的诗文情况如下。

1948 年10 月,臧克家在上海凭吊鲁迅墓,“五尺土丘,片石记名,伟大战士,荒地长眠。

为之仰天长眠,满怀悲愤”(《京华练笔三十年》),心中就酝酿纪念鲁迅的诗篇,于1949 年11 月1 日写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后来又被编进了初中课本。

1951 年10 月,臧克家所写的《鲁迅先生与编辑出版工作》在《新华月报》发表。

1956 年是鲁迅先生逝世20 周年,臧克家相继写下了:《鲁迅对诗歌的贡献》(论文,l956 年9 月17 日写)、《鲁迅写的纪念文章》(散文,l956 年,9 月23 日写完)、“鲁迅六周年祭”在重庆》(散文,1956年,9 月24 日作)、《《在反动统治下鲁迅年祭的遭遇》(散文,1956 年9 月24 日作)、《鲁迅遗嘱》(杂文,1956 年9 月25 日作)、《鲁迅是怎样从事编辑工作的》(论文,载l956 年10 月16 日《新观察》第28 期)、《从纪念鲁迅想起的》(杂文,载1956 年10 月《文汇报》) 等回忆、评论文字,以纪念鲁迅逝世20 周年。

1957 年10 月13 日,臧克家作杂文《假如鲁迅还活着——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一周年》;1961 年10 月10 日和11 月11 日,臧克家先后写下了评论《毛主席亲题鲁迅诗》《再谈毛主席亲题鲁迅诗》:l976 年10 月,臧克家写下了诗歌(伟大的预言已经实现——纪念鲁迅逝世四十周年);1981 年,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写下了杂文《怎样评价人物——学习鲁迅的科学态度》、散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8 月作),诗歌《百年怀人——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9 月 3 日)、《念巨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9 月3 日)。

臧克家不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而且还是一位鲁迅研究专家。

他所撰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已成为鲁迅研究的重要资料:所撰写的关于鲁迅的学术文章,成为“鲁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是臧克家先生诞生一百周年,斯人己去,音容尚存。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这句话的丰富内涵,臧克家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永远铭刻在山东大学师生的心中。

他的诗歌永载中国文学的史册,永载山东大学和青岛人文的史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