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Si-28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Br-80 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求的)1.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A.分液漏斗、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B.在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无论是酸滴定碱还是碱滴定酸,都可以测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烧杯、圆底烧瓶、蒸发皿都可以直接用来加热D.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在定容时仰视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答案】C【解析】A项,分液漏斗、容量瓶、滴定管是带有旋塞和瓶塞的仪器,使用前都需要检查是否漏水,A 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在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实验中,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所以无论是酸滴定碱还是碱滴定酸,都可以测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B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烧杯、锥形瓶、圆底烧瓶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使其受热均匀,而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C 错误,符合题意;D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仰视定容,会导致加入的蒸馏水过多,使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低,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氨气C.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石油分馏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乙醇与乙酸【答案】A【解析】A项,用图1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使得下端浸入水中,且在下端管中形成一段水柱,片刻后水柱不下降,证明气密性良好,A正确;B项,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化合成氯化铵,得不到氨气,B错误;C项,石油分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C错误;D项,乙醇与乙酸互溶,不能通过分液分离,D错误;故选A。
3.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C.检查气密性D.读液体体积【答案】D【解析】A项,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错误;B项,废弃固体药品不能随意倒入水池中,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B错误;C项,该装置没有构成密闭体系,无法检查气密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C错误;D项,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D。
4.为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的设计或操作最合理的是( )A.为测定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放置空气中是否部分转化为Na2CO3,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B.为观察Mg条在CO2气体中的燃烧,在一个集气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取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Mg条用坩埚钳夹持点燃后迅速投入上述集气瓶底部C.为比较Cl与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相同条件下,测定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Na2S溶液的pH 值D.给盛有铜与浓硫酸的试管加热,发现试管底部出现灰白色固体,为检验其中的白色固体为无水硫酸铜,可直接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水【答案】A【解析】A项,为酸滴定碱,选择酚酞作指示剂,反应终点与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接近,则测定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放置空气中是否部分转化为Na2CO3,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故A正确;B项,在一个集气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取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Mg条用坩埚钳夹持在中低部燃烧,不能投入上述集气瓶底部,否则易导致集气瓶底部受高温炸裂,故B错误;C项,测定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Na2S溶液的pH值,可比较盐酸与氢硫酸的酸性,但不能比较Cl、S的非金属性,故C错误;D项,不能直接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浓硫酸剩余时加水放出大量的热可导致液滴飞溅,则取反应后的白色固体在烧杯中加水溶解观察是否变为蓝色,故D错误;故选A。
5.下列四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同学为测定0.01mol·L-1盐酸的pH值:用湿的玻璃棒蘸取盐酸,点在pH试纸上B.乙同学要检验(NH4)2Fe(SO4)2·12H2O晶体中的NH4+: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再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C.丙同学为检验Fe3O4中+2价铁元素:先用稀盐酸溶解Fe3O4,再滴加KMnO4溶液D.丁同学要验证FeCl3与KI反应的限度:可将少量的FeCl3溶液与过量的KI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用CCl4萃取,静置,再滴加KSCN溶液【答案】D【解析】A项,不能用湿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测量pH,否则相当于稀释,可能会引起误差,A错误;B项,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铵根离子,B错误;C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氯离子,应该用稀硫酸溶解,C错误;D项,KSCN溶液遇三价铁离子变红色,若变红色,说明未完全反应,该实验方案设计正确,能达到实验目的,D正确;故选D。
6.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 B C D实验装置实验目的用坩埚灼烧分离氯化钾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实验室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尾气处理混有少量NO的NO x气体【答案】D【解析】A项,氯化铵受热分解,遇冷化合,不可利用用坩埚灼烧分离氯化钾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故A 错误;B项,收集的氯气中含有HCl和水蒸气,故B错误;C项,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不可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故C错误;D项,氢氧化钠可以与混有少量NO的NO x气体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故D正确;故选D。
7.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干燥SO2B.实验室制取并收集O2C.装置气密性的检查D.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答案】C【解析】A项,SO2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A错误;B项,氧气比空气密度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项,向右拉针筒活塞,装置内气压减小,长颈漏斗管中液面下降,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C正确;D项,乙醇和乙酸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C。
8.草酸亚铁(FeC2O4)可作为生产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受热容易分解,为探究草酸亚铁的热分解产物,按下面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石灰水变浑浊,E中固体变为红色,则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2和CO B.反应结束后,取A中固体溶于稀硫酸,向其中滴加1~2滴KSCN溶液,溶液无颜色变化,证明分解产物中不含Fe2O3C.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中的CO2D.反应结束后,应熄灭A,E处酒精灯后,持续通入N2直至温度恢复至室温【答案】B【解析】A项,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分解产物中有CO2,E中固体变为红色,F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故A正确;B项,因为反应中生成有CO,CO会部分还原氧化铁得到铁,因此反应结束后,取A中固体溶于稀硫酸,向其中滴加1~2滴KSCN溶液,溶液无颜色变化,不能证明分解产物中不含Fe2O3,故B错误;C项,为了避免CO2影响CO的检验,CO在E中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在F中变浑浊,因此在装置C要除去混合气中的CO2,故C正确;D项,反应结束后,应熄灭A,E处酒精灯后,持续通入N2直至温度恢复至室温避免生成的铜单质被氧化,故D正确;故选B。
9.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是氧气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C.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D.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溶解度【答案】D【解析】A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A正确;B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碱,遇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故B正确;C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溶液褪色,故C正确;D项,生成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发生了分解,因此放出大量气泡,故D错误;故选D。
10.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以检验生成的Fe2+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答案】B【解析】A项,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锰、硫酸钾和硫酸,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故A正确;B项,KSCN溶液用于检验三价铁离子,故B错误;C项,SO2能使品红溶液变为无色是二氧化硫生成的亚硫酸结合有机色素形成无色物质,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酒精灯加热,褪色的品红恢复红色,故C正确;D项,B中的溶液发生倒吸,是因为装置A中气体压强减小,实验时A中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A装置试管中气体压强减小时,空气从导管a进入A装置,a导管起平衡气压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B。
11.如图所示是氨催化氧化制备硝酸的实验装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烧杯中的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B.圆底烧瓶中的气体一定为无色C.加热后,通过三氯化二铬的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D.三氯化二铬起氧化剂的作用【答案】C【解析】A项,烧杯中紫色石蕊溶液遇硝酸变红,A项叙述错误;B项,圆底烧瓶中的气体可能为红棕色,B项叙述错误;C项,加热后,氨气通过三氯化二铬的催化作用生成无色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气体二氧化氮,C项叙述正确;D项,氨气与氧气在三氯化二铬的催化作用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D项叙述错误;故选C。
12.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废旧塑料的再利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链节是—CH2—CH2—CH2—B.装置乙的试管中可收集到芳香烃C.装置丙中的试剂可吸收烯烃以制取卤代烃D.最后收集的气体可作燃料【答案】A【解析】A项,聚丙烯的链节是—CH2—CH(CH3)—,A错误;B项,高温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苯和甲苯的沸点较高,装置乙的试管中可以收集到芳香烃,B 正确;C项,烯烃可以和溴单质反应生成溴代烃,C正确;D项,最后收集的气体是H2和甲烷,可作燃料,D正确;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