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性评价讲解
4
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 地震震源机制解析: P轴(最大主压应力)N轴(中间应力)T轴(最张应力)
P轴垂直 T轴水平 N轴水平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 地震震源机制解析: P轴(最大主压应力)N轴(中间应力)T轴(最张应力)
P轴水平 T轴垂直 N轴水平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地震资料及其评述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地震资料及其评述
中震震中分布图 M≥4.7,公元963~2012.12
震级 4.7-4.9级 5.0-5.9级 6.0-6.9级 7.0-7.9级
总数
地震个数 16 66 29 4 115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地震资料及其评述
小震震中分布图 4.7>M≥2.0 1970.1至2012.12
结论:第三阶段释放未结束,未来50-100年内 存在发生6.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因此,确认 地震活动性参数时,需要考虑这个因素。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结论:估计未来50-100年仍会有7级以上地震发生。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1
地震资料及其评述
2
地震区、带划分
3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震级 2.0-2.9级 3.0-3.9级 4.0-4.6级
总数
地震个数 2854 543 127 3524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1
地震资料及其评述
2
地震区、带划分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地震区、带划分
结论: 工程场地的 危险性主要来自 华南沿海地震带 地震活动的影响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1
地震资料及其评述
2
地震区、带划分
3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中震震中分布图
地震区、带划分图
结论:分布不均,南部密度和强度均大于北部
主要集中在台湾地区和广东南澳海外地区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深度(Km)
结论:地震所在区域的地震震源深度相对较浅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 地震震源机制解析: P轴(最大主压应力)N轴(中间应力)T轴(最张应力)
P轴水平 T轴水平 N轴垂直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
结论: 现代构造应力场P
轴为西北-东南方向, 倾角较离散;T轴为 东北-西南方向,倾 角一般较小。
易于发生滑走型 地震和正断层型地震
4
区域强震发生条件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区域强震发生条件
震级
7.5级
7级
6级
5.5级
断层 类型
北东北-北 东东向 走滑型
北东向/北西 北东向/北西 各向断裂
向/东西向 向,走滑型/ 断层性质
走滑型
正断层
不限
历史
1次7级以上 有[6,7)级 小震密集带 小震密集带
有[5.5,6)级 有[5,5.5)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1
地震资料及其评述
2
地震区、带划分
3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4
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
5
历史地震对场地的影响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历史地震对场地的影响
结论:拟建工程场地历史上共遭受烈度为6度及以 上地震2次,最大影响烈度为7度1次。地震影响主 要来自工程东南部滨海断裂带上的强震影响。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1
地震资料及其评述
2
地震区、带划分
3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4
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
5
历史地震对场地的影响
6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
沙县-南日岛
近场区地震空间分布
长乐-邵安 M≥4.7,公元963~2012.12 4.7>M≥2.0,1970~2012
震级 2.0-2.9级 3.0-3.9级 5.0-5.9级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1
大地构造背景
2
区域新构造及分区
区域地震构Leabharlann 环境评价 区域新构造及分区Ⅲ3
Ⅲ
Ⅲ2
Ⅲ1
Ⅱ Ⅰ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1
大地构造背景
2
区域新构造及分区
3
区域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区域新构造及分区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1
大地构造背景
2
区域新构造及分区
3
区域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
地震安全性评价
金融财富中心16#~18#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学生: 学号: 日期: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3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工程概况
位于莆田荔园路的高层建筑 25.418°N 、119.026°E
工程概况
16#~18# 超高层 结构阻尼比0.05
工程概况
楼 号
地震
级地震
断裂带
斜裂状结构 走滑断裂带
斜裂状结构 走滑断裂带
小断层集合 而成的断裂
断层 分段 长度
30-50公里 20公里以上 小于20公里
2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3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1
地震资料及其评述
2
地震区、带划分
3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4
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
5
历史地震对场地的影响
6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地震资料及其评述
区域范围: ≥工程场地外延150Km 近场范围: ≥工程场地外延25Km 1918年 广东南澳7.3级地震
总数
地震个数 16 3 1 20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3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1
大地构造背景
2
区域新构造及分区
3
区域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
4
区域强震发生条件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大地构造背景
结论: 交代型、
重熔型、同熔 型、分异型岩 浆广泛侵入。
新生代有 上第三系玄武 岩零星分布。
建筑面积 (㎡)
层数 建筑高度 (f) (m)
结构形式
自振周期 (s)
16# 约18711 37 17# 约21650 37 18# 约18286 37
114.2 114.2 114.2
剪力墙 剪力墙 剪力墙
约3.55 约3.55 约3.55
其工程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等级为Ⅱ级
目录
1
工程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