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设计开题报告
5答辩2011年12月
开 题 报 告 会 议 纪 要
时 间
2011.9.16
地点
4312
主持人
杨显富
会
议
记
录
摘
要
记录人: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签名: 2011 年 9 月 16 日
备注:1、本开题报告除第3页各栏目外,其它栏目均由学生填写。2、填写各栏目时可根据内容另加附页。3、参加开题报告会议的教师不少于3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通信工程
二零一一年九月八日
研
究
目
的
和
意
义
校园网建设是各个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工作,它的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且将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基础平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建设合理的、符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需求的信息化校园,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的重要功能。
在阿坝师专建设期间,我有幸参与其中的网络建设,主要负责校园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优化、网络拓扑设计、机柜、机房设计目前正处于网络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力争完成上述目标。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
和
发
展
趋
势
高校校园网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部分学校没有网络设备阶段,我国已经基本渡过这个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大学校园网的覆盖率已经达到100%。第二个阶段是学校网络设备处于比较杂乱的阶段,我国现有高校的大部分校园网都处在这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学校的校园网可以提供一个高效、安全的平台,为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这个阶段也是我们校园网发展的更高目标。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水磨校区)是国家灾后重建的重要建设对象,为了实现专升本的目标,需要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建设一个高性能、安全可靠地校园网络。具体目标如下:拥有高速的Internet和CERNET接入出口;提供DNS、WWW、FTP、E-mail等多项Internet服务;能够实现高速的视频会议、VOD点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等服务;在管理上拥有灵活地、安全的管理模式,做到分级别、分权限、分地点的管理;能实现全校区范围内的无纸化办公,以及网络化教学、学习平台;整个校园网主干网络实现千兆传输;建成后的校园网具有一定的技术前瞻性和系统冗余度,以适应将来的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
校园网是高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是高等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评审和创办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
国际和国内的高等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网建设。今天,作为教育信息化主体部分的校园网,已渗透到高等学校职能业务与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挑战。国外高等学校校园网建设起步比一般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就已形成功能和结构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校园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比较充分,校园的教学、科研、办公、生活、服务、对外交流等,都可以在校园网平台上实现。
[7] 王保顺.校园网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设计
(论文)
工作
安排
及进
度
1选题2011年8月---2011年9月
2开题报告初步设计及详细设计2011年9月---2011年10月
3实地实习调查、设计、安装、调试2011年10月
4完成毕业设计初稿,修改,定稿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初
4.根据学校各种具体应用对网络进行子网划分以及网络方案设计。
拟采用
的研究
思 路
(方法、
技术路
线、可
行性论
证等)
首先涉及到物理层的设计,主要是有关网络布线工程的方案设计。这里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出设计方案。其次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主要是研究交换机、划分子网VLAN以及路由器。由于实践和理论知识欠缺,所以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网络设备和网络工程方面的知识,最后给出组网方案。当然还有运输层和应用层,由于时间关系不做深入研究。
基于宽带数字通信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会议系统对信息资源要求高,开通成本大,技术有待完善,目前不少地区还难以普及,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是未来普及和发展的方向。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1.熟悉阿坝师专网络综合布线方案。
2.熟悉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性能参数、调试方法。
3.根据阿坝师专各楼宇对网络的实际需求以及地理位置分布设计网络方案。
国外的大学尽量节省主干网设备投资,增加计算机和终端台数,使人均入网计算机台数增多,校园网延伸到每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即使在学生宿舍,也能方便地上网,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人数、教职员数、网络用户数和入网的计算机台数分别是:14500、1900、35000、15000,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大学为38000、7000、11000、3000。由此可见,国外校园网应用比较普及,网络的软硬件资源利用比较充分。
参
考
文
献
目
录
[1]童爱红.校园网组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蒋先华.校园网络组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3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雷震甲.网络工程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王文寿.网管员必备宝典.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符水波.校园网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