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以脂肪为呼吸底物,呼吸商小于1,如以棕榈酸作为呼吸底物, C16H32O2 + 23O2 →16CO2+16H2O RQ=16/23 = 0.7 以蛋白质为呼吸底物,如以亮氨酸作为呼吸底物, 2C6H13O2N+15O2 → 12CO2+2NH3 +10H2O RQ=12/15=0.8
由于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子中所含碳、氢和氧的比例不同, 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耗量也不同,故呼吸商也不相同
能量代谢测定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一)直接测热法
利用特殊的测量装 置直接测量整个机体在 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 散发的总热量。
(二)间接测热法
基本原理:利用化学反应的定比定律,查出一定时间 内机体中氧化分解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就 可计算该段时间内机体所释放出的总热量。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ΔH
肌肉收缩 神经传导 吸收、分泌 合成代谢 其他
Pi
热能、外功
能量平衡
• E in = E out • E in < E out • E in > E out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能量。 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单位时间消耗的能量=单位时间释放的能量
=热能 + 外功
如果在测定时间内,肌肉不对外作功,则测热量 就可近似代表能量代谢率。
人处于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在20-30℃时,能量代谢率最为稳 定。当环境温度高于30℃或低于20℃时,能量代谢都将增加。体温每 升高l℃,能量代谢将增加13%左右。
5. 其它
年龄,性别等
四、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
定义: 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①清晨、清醒、静卧;②室温在18~25℃;③禁食12 h 以上;④情绪安定;⑤体温正常。
(3) 非蛋白质代谢:耗氧量=400 L-71.25 L=328.75 L CO2产生量=340 L-57 L=283 L 非蛋白呼吸商=283 L÷328.75 L=0.86 查表,NPRQ=0.86时,氧热价为20.41 kJ/L
非蛋白代谢产热量=20.41 kJ/L×328.75 L=6709.79 kJ (4) 24 h产热量: 24 h产热量=1349.25 kJ+6709.79 kJ=8059.04 kJ
1. 可根据呼吸商的大小大致推测呼吸作用的底物及其 性质的改变。
2. 混合食物中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所占的百分比可 以通过非蛋白呼吸商来推算。
非蛋白呼吸商
从总二氧化碳产量中和总 耗氧量中减去相应部分蛋白质 所消耗的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 此时的二氧化碳产量和氧耗量 之比值为糖和脂肪的混合呼吸 商,称为非蛋白呼吸商。
(二)能量的去路
50%转化为热能 维持体温 其余大部分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储存 能量的贮存利用形式——ATP ATP的贮存库——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 CP)
(三)能量的转移和利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糖、脂肪、蛋白质 O2
热能

转移

化学能


CO2、H2O 、尿素、尿酸等
ATP 利用能量 ADP
素等)释放增加所引起。
3.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可使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 效应(food specific dynamic effect)。
进食后约1~8小时,机体比未进食前产热量增加。 蛋白质:30%,糖和脂肪:4%~6%,混合食物:10%。 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4. 环境温度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 肌肉活动:最为显著。 劳动或运动时耗氧量和能量代谢显著增加,可达安
静时的10-20倍,因此能量代谢可作为劳动或运动时肌 肉活动强度的指标。
2. 精神活动 当精神活动处于紧张状态(烦恼、愤怒、恐惧或强烈
情绪激动时),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可能是由于肌紧张增强以及某些内分泌激素(肾上腺
即24 h能量代谢为8076 kJ
临床应用的简便方法
(1)通常将蛋白质的消耗量忽略不计,只测定单位时间内的二氧 化碳产量和氧耗量,计算呼吸商,按非蛋白呼吸商查表,得到对应氧 热价值,即可计算总产热量。
(2)更简便测定方法是将呼吸商定为0.82(混合食物的呼吸商), 只需测定单位时间内的氧耗量,便可计算机体的产热量。
第四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第二节
能量代谢 体温及其调节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
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糖:机体的主要能源 70% 脂肪:提供大约 30%的能量 蛋白质(氨基酸):提供少量的能量
葡萄糖 (1mol)
有氧氧化:38mol ATP 无氧氧化:2mol ATP (糖酵解)
根据非蛋白呼吸商值的大 小,可推算机体糖和脂肪氧化 的百分比,以及氧热价。
间接测热方法
产热量 = 氧热价(KJ/L)× O2耗量(L)
(1) 测定:24 h 耗氧量400 L,CO2排出量340 L,尿氮排出量 12 g。 (2)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量=12 g×6.25=75 g
产热量=17.99 kJ/g×75 g=1349.25 kJ 耗氧量=0.95 L/g×75 g=71.25 L CO2产生量=0.76 L/g×75 g=57 L 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为16%,故在任何生物样品种,每克氮的存在, 表示该样品中含有100/16=6.25克的蛋白质。
维持一些基本的生命活动
基础代谢率的测算单位
以单位体表面积(m2)的产热量 作为衡量能量代谢率的标准,单位 是kJ/ (h·m2)。
我国人的体表面积可根据 Stevenson公式计算:
体表面积(M2)=0.0061 ×身高 (cm)+0.0128×体重(kg)一0.1529
也可根据体表面积测算图直接 求得体表面积。
食物热价-1g食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反映了一定量的能
源物质贮存能量的大小。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呼吸商(RQ)-在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生量和氧耗量的比值。
RQ =
产生的CO2 ml数 消耗的O2 ml数
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且完全氧化时,呼吸商是1
C6H12O6 + 6O2 →6CO2+6H2O RQ = 6/6 =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