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硕士论文质量评价

硕士论文质量评价

硕士论文质量评价1.问题重述自1980年我国建立新的学位制度以来,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适时作出调整。

然而,这种多样化的招生和培养方式,也使得研究生论文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特别是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研究生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的越来越大作用,更使研究生论文质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建立合理的研究生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量化的手段找出当前国家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硕士生质量,制定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政策,需要对硕士生的招生质量、论文质量、培养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从某校开展的硕士生质量评价中搜集到的2006、2007、2008年硕士生论文的评阅信息,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1.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生论文选题与开题进行总体评价。

包括各专业的评价和各年的总体评价。

2.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论文评分的评价。

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

3.对各专业、各年硕士论文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4.对2006,2007,2008年复审(毕业后的重新评阅)论文的评价。

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

5. 对硕士毕业前后论文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你得出什么样的评论。

说明你的观点与结论。

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2.问题分析2.1表1中给出了选题评分标准中我们可看出论文选题有四个标准,而从附件1中我们知道若想要出论文,那么所选题目必须要有价值,即不会出现表1中所列的意义不大的情况,也就是说论文选题只会出现三种情况,即1.有理论意义2.有实用价值 3.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显而易见,这三种情况的优劣状况是越来越好,后者优于前者,这与论文的评分相对应,可以用其所给的评分所表示,于是我们可用分数的高低来表示选题情况的优劣情况,分越高说明选题越优秀。

各专业的选题与各年选题的情况,我们就可用选题评分的平均高低来说明。

对于论文的开题,从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指标中我们知道开题的情况需从六个方面说明,而开题评分标准中,分数越低,说明对于本方面的处理越优秀,也就是说六方面的开题情况评分的和KT是对本论文开题的总评,那么我们就可用KT的大小来说明论文的开题状况。

而各专业的开题与各年开题的情况,我们也就可用开题总评分的平均高低来说明。

2.2对于第二题,我们可以分为6个方面:06年各专业、07年各专业、08年各专业、06年总体、07年总体、08年总体的硕士论文评分的评价。

从附表3,硕士学位论文评分表可知:硕士论文的评分有7个指标。

1.论文选题2.文献综述3.论文难度和工作量4.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奖5.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6.论文体现作者的科研能力7.学风写作能力。

7个指标的每一个又各自划分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各个等级又给出了分值范围以及评分的根据也就是标准。

从表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7个指标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其中第3个和第4个占得分量比较大一点。

因为有两个专家打分,所以要把两个专家所给出的分数整合到一块儿。

先把两个专家各自打的7个指标的分数加起来,得到一个硕士论文的两个分数,再将这两个分数求平均,我们将这个平均数作为此硕士论文的最终得分。

然后从上述的六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比如对于08年各专业硕士论文评分的总体评价,将各专业的论文的分数求平均即达到目的,再将34个专业进行比较。

而对于08年硕士论文评分的总体评价,由于各专业的人数不同,我们将08年的34个专业加权求和达到目的,再将三年的进行比较。

2.3通过分析题中所给的附件1:2006-2007-2008年硕士生论文抽查表,我们发现录取类别相同的硕士生论文的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所以我们每一年的硕士论文分为四类:统分、自筹、委培、定向,然后分析每类硕士生论文的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先分析附件1中的数据,找出论文得分与选题开题之间的某种关系,然后根据这种关系做出一个图来,以论文得分作为y轴。

我们可以从图上明显的看出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关系,图形可以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

再将每年的四类不同录取类别的图线放在一张图上,可以得到三张图。

通过分析图像及相关的一些材料得出结论。

2.4 此题是对复审(毕业后的重新评阅)论文的评价,解决此题要紧密联系附件2中所给的复审表,由于复审时只有一位专家审评,故各项评分和为该论文得分,与第二题较为相似,但此题中每篇论文对应一个送审编号,我们在计算时应与附件1对应。

2.5本题要求对硕士毕业前后论文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即对第二题与第四题中所求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那么我们同样可从各年,各专业进行分析,当然这种方法较为可能不太准确,于是我们另加一种比较,即每个人的前后论文评分比较分析,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3.基本假设1.假设开题报告中所列的六个方面对论文的开题影响相同,即每一方面对论文的影响都是相同的,不因评分标准中档位的不同而不同2.假设几位专家评分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且在评分过程中对所有论文的态度都一样,不会对某些人论文故意高评价或贬低3.假设抽取的论文符合所有论文的一般性,涵盖所有类型的论文,且包含各种有可能的特殊情况。

4.由于某些特殊硕士生(有特殊的家庭背景或社会特殊关系的研究生,在论文评分时可多加分数的人)存在,对于评分分析时需将这些特殊人去除,以保障所建模型的一般性。

4.符号的说明nj:第j 个专业的人数XTij:第j个专业第i个人的选题评分ZXj:第j个专业选题的评分平均值ZKj:第j个专业开题的评分平均值KTij=KT1+KT2+KT3+KT3+KT4+KT5+KT6:第j专业第i个人的开题总评分NX:本年的选题总评NK:本年的开题总评Aij=A1+A2+A3+A4+A5+A6+A7,Bij=B1+B2+B3+B4+B5+B6+B7,Cij=(Aij+Bij)/2: 第j专业第i个人论文得分ZCj: 第j个专业论文得分的平均值NC:本年的论文得分均值Dij=D1+D2+D3+D4+D5+D6a:系数b:系数h():与开题选题无关的其他因素对论文评分产生的影响函数Q:总共的专业数5.对硕士生论文选题与开题进行总体评价5.1对硕士生论文选题的评价首先以08年的选题情况为例,分析数据可看出,不同专业的报考人数不同,而对于各个专业的选题情况,可将其看做对本专业所有人选题状况的平均。

利用数理平均概念的原理与统计学知识,即可对其建立平均模型:njXTijZXj nji ∑==1,通过模型可求出本年度所有专业的选题情况,而所求值的大小即为选题的优略状况,值越大说明所选题目越好。

所以可再对所求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将结果进行统计,以图表为比较模型,现建立图表如下:08年各学科XT分析0.511.522.533.5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学科序号X T 分数XT从此图我们可看出08年选题情况:专业2,4,6,23,24,25的硕士生在选题中做得很好,所选题目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相比较而言,专业5的硕士生在选题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是各个专业中最差的一个,应在以后选题时注意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

07,06年的情况同08年相似,那么同理我们可建立相应的模型,对其数据进行分析。

对07年选题XT 的图表进行分析可知:学科1、7、10、17、25的硕士生在选题方面颇有造诣;而学科8、11的硕士生相对来说比较差,还应在选题时仔细斟酌。

对06年选题XT 的图表进行分析可知:学科4的硕士生论文的选题最好,选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而学科11的硕士生论文选题质量是最差的,此学科的硕士生还要加以注意。

另外我们也可建立一个另一种比较模型,可用数据排序模型:AZ↓对数据进行比较,2008 2007 2006学科序号XT 学科序号XT学科序号XT7 1.75 8 1.411 2.253 2 11 1.90909090919 2.312510 2.2 4 2.26315789521 2.3703703711 2.2 2 2.3333333332 2.3758 2.35 31 2.417 2.37516 2.387096774 33 2.48 2.42105263221 2.407407407 18 2.54166666710 2.42857142914 2.428571429 28 2.54545454516 2.437532 2.444444444 22 2.5757575766 2.44444444429 2.461538462 9 2.624 2.44444444419 2.535714286 25 2.625 2.44444444431 2.555555556 16 2.62513 2.48275862113 2.59375 32 2.733 2.59 2.6 14 2.71428571412 2.55555555630 2.6 19 2.73076923128 2.620 2.620689655 13 2.77142857130 2.618 2.64 27 2.77518 2.61111111117 2.666666667 23 2.822 2.64705882428 2.676470588 26 2.81 2.6666666671 2.7 20 2.8148148157 2.66666666727 2.7 21 2.82142857120 2.66666666733 2.7 6 2.88888888914 2.722 2.722222222 12 2.89655172415 2.734 2.75 15 2.929 2.7515 2.777777778 30 2.931 2.755 2.8 1332 2.7512 2.8 739 2.826 2.888888889 10326 2.82 3 17327 2.8333333334 3 243436 323 324 325 3分析数据我们可得出和表格模型同样的结论,但显然排序模型更简便一些。

而各年的选题的总体情况即为各年所有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的总评分的平均值,也就是各专业选题评分的加权值,故可建立模型:ZXjNnjNX Qj ⋅=∑=1由于此模型是以各年所有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的得分为对象进行分析,故此模型的结果就是对各年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的总体评价。

06年,07年,08年三年相似,那么我们就可用建立的模型,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年限 2006 2007 2008 选题评分 2.56 2.67 2.60我们可看出:07年整体选题水准较高,08年次之,06年选题情况在三年中显得较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