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医刊1995年第30卷第4-11期·中医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第1讲粉剂的应用 (2)第2讲塌渍法的应用 (3)第3讲水粉剂的应用 (5)第4讲油剂的使用 (6)第5讲酒浸剂的使用 (8)第6讲软膏的应用 (9)第7讲乳剂的应用 (12)第8讲糊剂的应用 (14)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第1讲粉剂的应用张作舟刘瓦利方平△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1概论《内经》曰:“有诸内,必形于外”,阐明了体表皮肤与体内脏腑统一的整体观念。
中药外治法是中医皮肤科临床的重要内容,不但可直接治疗局部皮肤损害,还可经皮肤吸收达到治疗整体的目的。
临床许多皮肤病单独使用外用药即可治愈,有时与内服药配合使用还可提高疗效。
中医皮肤科医生,对外用中药不仅要了解其性味功能,还应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剂型种类。
粉剂又称掺剂或掺药,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的细粉,掺在膏药上或直接掺撒在疮面上的一种外用药剂型。
中医皮肤科常称之为粉、面、丹、散等。
一般将由单味药制成的细面称为面或粉,如滑石粉、枯矾面等;将复方研制的药粉称为散,个别也有被称为丹者,如二妙散、如意金黄散、红升丹、八宝丹、白降丹等。
粉剂多来源于植物或矿物中药的药粉,少数来源于动物药.但要求研细干燥。
传统以细罗、粗罗或水飞表示其研细的程度,现代则以目表示。
1.1粉剂的作用①收湿拔干:利用药粉的吸收作用,能将皮肤表面的汗液、皮脂及一部分渗液吸掉,起到干燥作用。
当渗液多时,宜少用以防止形成药痂。
②散热作用:粉剂是不同程度的小颗粒,这些极小的颗粒散布于皮肤表面,可扩大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起到清热解毒与散热作用。
③护肤作用:粉剂可以隔绝皮损与外界的摩擦刺激,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粉剂用于治疗疮疡及皮肤病,有平胬、腐蚀、消疣赘及生肌等作用。
1. 2适应证粉剂可用于治疗扉子及急性红斑、丘疹等,如急性红斑性湿疹、接触性皮炎,具有安抚收湿之效。
当有少量渗液时亦可少用。
粉剂还可用于多汗症患者,夏季将药粉撒布于皱摺处或接触面。
根据药性,还可用于治疗浸溃性足癣。
在应用油膏或糊剂时,表面再撒布粉剂,可增强药物的吸收作用,减少衣物对表皮用药的摩擦,还可增强对渗液的吸收。
2常用方剂2. 1祛湿散(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黄柏l0g、黄芩l0g、寒水石20g、青黛5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主治: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2. 2止痒粉(《中医外科学》)方剂组成:滑石粉30g、寒水石15g、冰片2g、雄黄3g、明矾3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虫咬皮炎等。
2.3化毒散(《赵炳南临来经验集》)方剂组成:黄连面、乳香、没药、川贝母各60g,天花粉、大黄、赤芍各120g,雄黄60g、甘草45g、冰片15g、牛黄12g.制法:除雄黄、冰片、牛黄另研细末外,余药共研末,与前三味混合即成。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脓疱疮及有继发感染的皮炎、湿疹。
2.4顺倒散(《医宗金鉴)))方剂组成:大黄、硫黄各等分。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
主治:酒渣鼻、粉刺、紫白癜风。
2.5青白散(《朱仁康临来经验集)))方剂组成:青黛30g、海缥峭末90g,锻石膏370g,冰片3g。
制法:先将青黛面研细,再加海螺峭研末,后加锻石膏末研和,最后将冰片研细研匀混合。
功用:收湿止痒,消炎退肿。
主治:羊胡疮、湿疹、皮炎。
2.6脚气散(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枯矾l0g、硫黄3g、滑石粉50g、冰片1g.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用:除湿杀虫敛汗。
主治:手足癣、体癣等。
2.7龟板散(成药)方剂组成:龟板面30g、黄连l0g、红粉1. 5g.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混匀。
功用:收湿清热,去腐解毒。
主治:黄水疮及其他皮肤病有继发感染者。
2.8黄石散(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黄柏面l0g,滑石30g.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混匀。
功用:清热收湿。
主治:湿疹及皮炎有继发感染者。
3使用方法①用棉签蘸药粉轻扑患处,如用黄石散等。
②水调或用蜜水及鲜药(菜)捣汁调敷,如用颠倒散等。
③用植物油调成糊剂外敷,如用龟板散等。
4使用注意事项制作粉剂的药物应质地干燥,过100目筛,以免颗粒太粗刺激皮损。
对渗出性、化脓性皮损,切勿直接干撒粉剂,可用植物油调敷,以免结成厚痴。
对毛发部位及皮肤干燥者不宜用粉剂,特别是皮肤较裂者更忌用粉剂,以免导致皮肤进一步脱水。
含淀粉成分的粉剂,忌用于腋窝、腹股沟、乳房、阴部及肛门等皮肤皱摺多汗处,以避免药物粘着皮损腐败分解,产生毒素,刺激患处皮肤。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第2讲塌渍法的应用1概论塌渍法又称湿敷法,相当于西医的开放性冷湿敷。
古人常以丝帛或新棉蘸洗药液塌渍皮损处,如《医宗金鉴》曰:“软帛叠七、八重,蘸汤勿令大干,复于疮上,两手轻按片时,帛温再换,如此再按四、五次”。
塌渍法的正规用法为取6-8层脱脂纱布,浸湿药液,轻轻绞干,以不滴水为度,然后将湿敷垫敷于患处,根据病情,每次20一30分钟。
若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则需将2块湿敷垫交替使用,或将湿敷液频滴于湿敷垫上,使之保持适应的湿度和温度。
如果急性炎症消退,渗出减少,可减少湿敷次数和时间,湿敷间期可兼涂以药油。
1.1塌渍法的功能由于低浓度组织液向高浓度药液的流动,使皮损渗液减少或停止渗出,炎症得以消退。
湿敷与渗透压作用结合,还可使皮肤末梢血管收缩,促使皮损充血减轻,渗出减少。
通过湿敷的传导与辐射作用,使局部因炎症而引起的灼热感得以减轻,并抑制末梢神经的病理性冲动,减轻自觉症状,发挥消炎、镇痛、止痒和抑制渗出的作用。
在湿敷过程中,表皮角化层膨胀,有利于药物透入皮内,达到活血通络之功效。
湿敷垫可吸收皮损表面的浆液和脓汁,软化并清除皮损表面的痂皮或其他附着物,湿敷的同时,也起到了洗涤清洁和保护皮肤的作用。
1.2适应证本法适用于急性湿疹和皮炎有肿胀、糜烂渗出的皮损,对于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不宜用冷湿敷。
2常用方剂2.1马齿觅煎剂(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马齿觅60g制剂方法:加水2000^-3000m1,煮沸15分钟后,冷却备用。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渗出性皮肤病。
2.2苍肤水洗剂(《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剂组成:苍耳子、地肤子、威灵仙、艾叶、吴茱萸各15g.制剂方法:浓煎取汁,外洗或湿敷患处。
功用:搜风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掌跖脓疱病,细菌性湿疹及各种感染性皮肤病。
2.3除湿洗方(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葛根20g、枯矾l0g、苦参15g。
制剂方法:加水2000^ 3000m1,煎煮15分钟后冷却,湿敷患处。
功用:收湿散风拔干。
主治:腋下、腹股沟等处间擦疹,手足多汗症亦可应用。
2.4止痒一号洗方(《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剂组成:稀签草30g、苦参30g、地肤子15g、明矾9g.制剂方法:煎汤2000ml,熏洗患处。
功用:祛风燥湿止痒。
主治:肛门、外阴瘙痒症。
2.5止痒二号洗剂(《朱仁康临来经验集)))方剂组成:透骨草30g、红花15g、苦参30g、雄黄15g、明矾15g.制剂方法:煎水2000m1,湿敷或外洗患处。
功用:搜风活血、除湿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等皮损极厚者。
2.6湿敷方(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马齿苋15g、苦参15g、苍术15g、白鲜皮30g.制剂方法:煎汤去渣,冷却后湿敷患处。
功用:解毒除湿,收敛止痒。
主治:急性皮肤疾患有渗出者。
2.7二黄煎(《中医外科证治经验》)方剂组成:黄柏30g、黄连15g.制剂方法:加水2500m1,煎至1000ml,滤去渣,湿敷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疮疡毒热盛,皮肤掀红或糜烂者。
2.8除风洗药(山东皮肤病防治所方)方剂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皂角、牛蒡子、荆芥穗、防风、苦参、泽兰、蛇床子、赤芍、川椒、白鲜皮、鹤虱、大黄各15g,大枫子24g.制剂方法:加水1000^-2000m1,煎汤滤渣冷却,湿敷或淋洗患处。
功用:杀虫止痒,清热收湿。
主治:脚湿气等。
3使用注意率项必须掌握正确的湿敷方法,注意其适应证,否则不仅影响疗效,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湿敷垫的更换时间:注意掌握更换湿敷垫及湿敷液的时间,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及清洁度与温度。
渗出伴浮肿较重者应持续湿敷,夜晚涂油膏;病轻者白天可湿敷3^-4次,随着症状减轻而逐渐减少次数。
②注意部位和面积:湿敷垫必须与皮损密切贴附,方能达到湿敷的目的。
颜面、耳后、肛周、外阴及指、趾间等部位,因形态不规则,应特别注意贴敷紧密。
湿敷面积不可过大,应随着季节、室温而定,一般不超过全身面积的1/3。
对老人、幼儿以及皮损在颈、胸等部位的患者应特别注意。
冬季室温低时,颈胸部位最好不用冷湿敷。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第3讲水粉剂的应用1概论水粉剂又称震荡剂、洗剂、悬垂剂,系在水中加入。
30%-50%不溶性粉剂(如炉甘油、滑石粉或复方九华粉等)而配制成的外用药剂。
为了起到悬浮和滋润保湿作用,常在制剂中加10%甘油。
因粉剂具有不溶性,常使药剂产生沉淀,故在使用前需加以震荡,因此又被称为震荡剂。
1.1水粉剂的功能将水粉剂震荡后涂于皮损表面,在水分蒸发过程中,患处可有清凉舒适感,再加上药物的安抚收敛作用,用治红斑丘疹,有收湿止痒之功。
待水分完全蒸发后,干燥的药粉可在皮肤上形成一层粉状薄膜,既能保护皮肤,又能起到与外界隔绝的作用。
震荡剂中的甘油,还有润泽皮肤、防止皮肤干燥等功能,且有助于粉剂的附着。
治疗炎性皮损,可在制剂中酌加酒精或白酒,既有助于促进蒸发冷却,又能加强药物的退斑消炎作用。
使用水粉剂可获得湿敷与粉剂相结合所取得的治疗效果。
1.2适应证水粉剂适用于急性湿疹、变态反应性皮炎等。
若配以收敛除湿药物,还可用治多汗、臭汗症。
2常用方剂2.1祛湿止痒洗剂(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寒水石l0g、炉甘石l0g、冰片3g、甘油15g,滑石粉l0g。
配制方法:将固体药物研极细面,加入甘油及蒸馏水至100m1 。
功用:收敛除湿止痒。
主治:过敏性皮炎、尊麻疹等。
2.2九华粉洗剂(《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剂组成:朱砂18g、川贝母18g、龙骨120g、月石90g,滑石620g、冰片18g.配制方法:_上药共研细末,取药粉30g,加甘油30g,蒸馏水1000m1即可。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脂溢性皮炎、丘疹性湿疹。
2.3止痒除夹洗剂(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滑石15g,枯矾l0g、密佗僧l0g、甘油15g.配制方法:将前三味药研细末,加入甘油及适量蒸馏水即可。
功用:敛汗除臭。
主治:手足多汗症及臭汗症。
2.4三石水(《朱仁康临来经验集)))方剂组成:炉甘石90g、滑石90g、赤石脂90g、冰片9g、甘油150ml。
配制方法:将固体药物共研细末,加入蒸馏水10000 ml,最后加入甘油150m1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