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培养方式方法很多,效果各有不同,“奥数”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颇受争议的。

一、从““奥数,,,,说起。

i.“奥数”的优势。

“奥数”主要针对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

在学生中约有io%的人智力超群,对这些尖子学生来说,可以引导他们挑战难度。

“奥数”属于课外知识,客观上可以给予学有余力学生一个提高的机会,能够有效开发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

2.“奥数”的现实困惑。

“奥数”己经成为当下家长为孩子初中择校的重要敲门砖之一,很多家长为孩子今后择校、升学的现实目标让孩子去学“奥数”。

显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学习“奥数”,在家长逼迫之下学习的孩子不计其数,苦不堪言,失去很多童年的快乐时光,甚至有的学生因此不喜欢数学,产生对数学的畏惧。

现行小学“奥数”教材大多内容多,难度大,我就见过一本六年级“奥数”教材有九百多页,有很多知识完全脱离现行教材,有独特繁杂的解题思路、公式,比二,,、,。

.。

、/。

.。

、/,.月、,尸.。

/.,、_1如1X2+2X3+3X4-4X5十…-f-n}n+1)=Wn-}~一”一‘一-一’--一’一’一”’“、‘”一‘3”、’.’·。

、,,·n,.。

,.J,二,_11) O+2),1}+22+3z+4Z+…+矛=丢n (n+1)一‘、”’一“一’一’一’一”’.6’.、”’-(2n十1),这些知识是要到高一学习数列求和时才学习,提前了几年。

很多类似例子,纷繁复杂的内容,容易使学生对数学慢慢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数学学习兴趣。

而且因为与小学数学教材联系不紧密,与平时学习关联不深;所以不利于绝大多数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奥数”要走进课堂是不现实的。

由于“奥数”的内容多、难度偏大,要既完成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又兼顾系统的“奥数”学习是无法完成的.所以社会上庞大的“奥数”培训存在就有了一定基础。

二、对趣味数学的认识与实践
传承与发展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基石。

我认为既要保留和发挥出“奥数”训练对学生有益的一面,让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层次性得到好的发展,又要保护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没有能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把数学学得比较好的办法呢?有,这就是紧教材,开发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方法指引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兴趣,且知识内容不是深涩难懂,易于训练的“趣味数学”。

1.趣味数学的现实意义。

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客观世界任何事物背后都蕴藏着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规律。

通过拓展和延伸数学教材内容,经过系统训练,培养学生抽象数学能力,学生的思维会更敏捷,考虑问题深度和广度也会优于别人,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而这是现在许多学生所缺乏的。

趣味数学的目标就是通过系统培养和训练,进一步加深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学生。

2.开发趣味数学的优势.
<1)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开展趣味数学的研究,逼迫教师必须对教材和学生都要有透彻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才能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编制出适合的题目和训练方式。

而且这个研究是既平常又频繁的,需要教师有持久的恒心和毅力来坚持:平常是因为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有编制的内容,所以是每天都可以进行思考的,频繁是这种训练要采用小步子的策略,才能较好的把这些数学知识与平常教学相渗透,既不给学生添加过重的学习负担,又能开发学生智能。

比如,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节,我就把长方体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的知识点渗透进初步
第国页
认识之中,并且引导学生认识这四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与正方形的面的边长的关系,以及这种长方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变成正方体,变成正方体之后,棱长、表面积、体积所发生的变化,这些知识点分层次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之中,有效发展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
思维。

没有深入思考和合理安排,就不能达到有步骤、有系统的训练的效果。

(2)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点、发展点、延伸点,可以更好、更多的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敏感性、灵活性。

比如,一年级学生虽然知识不多,但在学1-5的认识和比大小之后,我在课中练习设计让学生思考5>(),括号里可以填几?可以填4,3,2,10依次类推分别归纳出4>( ),3>( ),2>(),1<( ).2+ ).3<( ),4<().这样有序、全面的对数的大小进行比较,所花的时间极少,很好地提升了试题的思维含量,有效训练了学生有序思考、分类归纳、综合运用的能力。

(3)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提升。

对于小学起始年级的学生和其余年级大多数学生来说,老师应该尽最大努力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技能,尽可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并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实力。

这些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吃不饱,需要有条件发挥他们的优势潜能。

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趣味作业,让这些学生去探究,去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就感和快乐。

3.趣味数学的教学实践。

结合这些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趣味数学是切实可行、可教、可评的。

(1)趣味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关键,太深太难,既不利于老师教,也不利于学生学;太浅太易,又没有吸引力。

因此,结合教材、发展教材、延伸教材的内容才利于学习。

教材上的星号题,思考题,你知道吗,都是很好的训练题目,要用好;但毕竟有限和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在知识上加深加宽,比如计算上加一些深度和宽度,学习乘法分配律以后,逐次添加以下内容:一是基本练习,比如(40 }- 8) X 25, 125 X (8 + 80)> 86 X(1000一2),75X23+25 X 23, 625 X 103一625 X 3,125X81,74X101,43X99,76+76X99,98X101一98;二是综合练习,比如48 X 23-f-48 X 26+51 X 48,87 X 123-87 X 22-87, 32 X 47 }- 32 X 52+ 32, 79 X 25十22 X 25-25;三是发展练习如230 X 13 -h 23 X 70, 66 X34-I-33 X 32等内容,对乘法分配律的加宽、加深训练,达到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还可以在操作、制作、实践上有一些创新,比如:制作精美、有个性的年历、钟表;统计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制作统计表、统计图,还能从统计资料中分析和得出结论。

辅助家长设计并记录旅行行程消费,并能分类统计,分析问题等,也是很有意义的。

(2)趣味数学教学方式的选择。

如果教师有足够的研究,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趣味数学,并不一定需要太多的时间精力,可以达到绝大多数学生有一定深度的思维训练和能力提升,而且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前有孕伏,后有发展。

课外思考题和每日一练的方式是对课堂教学中趣味数学的有效补充,在教室的黑板报专门设计一个数学专栏,每天或两三天换一些趣味数学试题,让学生去探究,并有精神奖励,提高学生数学探究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持之以恒,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开设兴趣小组也是很好的训练途径,学校每周有两节趣味数学活动课,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尽量要求坚持下去。

老师的训练要做到心中有全局,分专题、分序列,使学生在系统训练中得到较大提升。

另外,在家庭作业中设计选做题,放假时安排数
学小论文万数学小报的制作也是极好的补充。

(3)趣味数学的评价方式。

趣味数学的学习难度大于常规学习,因而评价运用关系到引导和发展学生兴趣。

一是运用各种印章。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你真棒”,还要有针对性强的个性印章:“你真会思考”,“有
创新~数学小天才”,争创几颗星等多种方式。

二是要有持久性。

单独登记学生在趣味数学方面的评价,累计以后可以在老师处换奖励。

三是要和家长建立评价信息沟通,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不断鼓励和发展学生兴趣。

以课本为载体,在教师的不断学习和研究中,对课本进行再加工,把适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知识点进行恰当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有效的教学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就和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