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前言:附红细胞体病是近几年来引起医学和畜牧兽医工作者注意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病原是专性血流寄生生物--附红细胞体。

附红细胞体寄生于表面、血浆及骨髓里。

该病分布范围广,宿主多,给人的健康生活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其中在畜牧业中,以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最为严重。

现根据生产实际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防治进行综述。

1.病原学:1.1发现1928年Schilling首先在脾切除中查到附红细胞体(E.Coccoilles)1932年KINSELY 等在美国猪体内发现了一种类球状血虫体,1950年Splitter等证实并命名了猪附红细胞体。

1982年解耀成等在江苏南部红皮猪中查到了附红细胞体。

1.2分类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尚存异议。

但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伯杰鉴定手册》统一分类,将猪附红细胞体列为立克次氏。

体目(Rickttsialse)无浆体科(A napla sc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1.3形态结构附红细胞体革兰氏阴性,其大小为0.25-1.30nm X 0.5~2.5nm,其形态大体可分为三种:球形、盘形、环形、未成熟附红细胞体呈球形,幼稚附红细胞体呈盘形,成熟附红细胞体呈球形,Splitter(1950)将猪附红细胞体分为猪附红细胞体(E.Sllis)或小附红细胞体(E.Puruum)实际上是猪附红细胞体在成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猪附红细胞体外有一层限制性胞浆膜。

1.4抵抗力附红细胞体不受红细胞溶解的影响,对于干燥和化学药物都比较敏感,几分钟即可杀死,但0.5%的石碳酸于37度下3小时才可杀死。

对低温抵抗力极强,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可成活一个月,在加有甘油的血液中于-79度,80d保持感染。

2.流行病学自然宿主:附红细胞体具有特异性,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附红细胞体病只见于家养的猪。

2.1传播途径2.11水平传播,如蚊、螨、虱等节肢动物通过吸血传播,也可由污染的针头,打耳号、断尾等其他的手术器械引起交叉感染或者在交配时,公猪将被污染附红细胞体的精液流在阴道内而引起。

2.12垂直传播这种流行方式其传染率高达100%主要是胎儿在母体中或分娩过程中发生垂直传播。

2.2流行特点2.21发病高,且不分年龄、品种、性别通常以2-5月龄体重在30-50千克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2.22季节性强,一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高温高湿的夏秋季为高发期特别是7-9月份达到顶峰。

2.23隐性感染率高,在有该病的猪场,其他未发病的隐性感染率高达100%,如果在应激,机体抵抗力下降,过差卫生条件,高温高湿,营养缺乏均可诱发或促进本病的发生。

3.临床症状3.1潜伏期任何一种流行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潜伏期和临床表现。

对猪附红细胞进入机体后,在多数情况下呈潜伏状态,只在某些情况下才表现发病过程。

所以自然感染时,潜伏期很难确定,据报道,在人工感染脾切猪时,潜伏期平均为7d(3-20d)3.2主要症状3.21整体外观,病猪被毛粗乱,精神沉郁,眼结膜初期潮红,后期苍白及黄染。

多数病猪表现出腹泻,排出黄色或黑褐色水样稀粪,更有甚者出现血尿,体现消瘦,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猪皮肤皱裂。

走路时候步态不稳,病情严重的气喘,呼吸困难或呕吐。

3。

22不同阶段何不同种用的症状`哺乳仔猪主要表现为贫血轻度的黄疸,死亡录升高,断奶时同窝内仔猪急性型主要表现体温升高(40-41.5)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贫血,黄疸,皮肤发紫。

有的病猪耳部皮肤变干坏死,出现荨麻疹或病斑皮肤变态反应。

肥育猪急性型主要表现体温升高,厌食贫血,黄染,皮肤发紫,慢性型主要表现生长缓慢,出栏延迟。

母猪急性型主要表现体温升高(40-41.7度)食欲减退,乳房或外阴部水肿,母猪产奶量减少,母性缺乏或不正常,慢性表现衰弱,苍白,不发情,久配不孕,流产,死胎等,种公猪主要表现体温升高(40.8-42度)食欲废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贫血,慢性型主要表现销售,性欲减退,精子活力降低。

3.23解剖学变化皮肤苍白,黄染,皮下有大小不等出血点,脂肪黄染。

全身胎膜苍白,黄染,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肝土黄,肿大而质脆,表面有出血点或灰白色小坏死点,胆囊膨大,胆汁浓稠;脾肿大有暗红色出血点。

而质脆;淋巴结肿大,水肿,切面多汁呈黄色,肾脏苍白,水肿,包膜下有出血点;心外膜脂肪黄染心包内,有积液,心肌苍白而柔软,胸腹腔积液;胃肠粘膜出血水肿。

小肠壁变薄,而粘膜脱落,部分肠道积液;脑膜充血有针夹状出血点,脑空积液,膀胱粘膜有点状出血,肌肉苍白,水肿。

4.1诊断仅有临床症状很难,得到确定的诊断,因此除了临床上的表现之外,还可惜一些实验室诊断工具来得到确诊,检查的方法如下:鲜血压片检查:采取病猪耳静脉一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混匀后盖上盖玻片,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被寄生的红细胞,边缘不整,呈齿轮状,菠萝状,星芒状等各种形状;并且红细胞表面和血浆内可见圆形,月芽形,逗点形等闪光虫体,且不断翻滚运动。

血涂片染色检查,血液涂片后用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30min,用水冲洗。

干燥后镜检,虫体呈紫红色。

动物实验:取病猪血接种小白鼠,2d后压片观察到附红细胞体。

5.治疗目前用于附红细胞体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氨基酸胂酸钠对猪群,每吨饲料混入180g连用一周以后,改为半量连用一月。

(2)对体温高烧不下者,连用烧毒头孢180g/kg,用烧毒冰峰5mg稀释,一次肌肉注射,一日一次,连用2-3天;或长效土霉素0.1mg/kg肌肉注射,2-3天一次,连用一次。

(3)贫血病猪,对12日龄予以肌肉注射200mg铁剂以及土霉素25mg/kg,并于2周龄时再以同样的剂量补强一次,铁剂的给予最主要是补充因红血球被立次氏体被坏后体内进行造斜的原料。

(4)怀孕母猪于怀孕第21天到105天的母猪每吨饲料中添加90g砷酸,如有必要可于哺乳母猪饲料中饲料添加45g砷酸,一般安全。

(5)用附红细胞体病康复后的猪的血清,此血清有很高的保护力,用量按kg体重0.1nl,1日1次,连用2次。

(6)纳加诺尔(苯胺苯酰脲)50kg体重猪用1-2G溶10ml糖盐水中,静脉注射或溶于6-8ml (柴胡注射液中,肌肉注射1日1次,连用2次。

(7)对大便秘结不下,用请热排毒消食针2-5ml肌肉或皮下注射;或灌服石蜡油200-500ml;亦可口服导片3-10片;或用温肥皂水3000ml灌肠;或用开塞露5管(人用药),挤于病猪肛门内。

(8)如继发弓形体病(高烧不退,呼吸困难,镜检有弓形虫),可配含水肿痢疾消注射液,按0.2mg/kg(首次量加倍)肌注,每日2次连用2-3日。

(9)中药治疗:凉营泻热、解毒透邪。

生地20克玄参20克丹皮20克赤勺20克黄芩15克杏仁15克石膏40克荆芥15克薄荷15克柴胡20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板蓝根20克甘草5克此房为40千克猪体重的用量,根据体重变化可酌情增减,煎汤灌服。

6.11预防(1)加强猪的圈养和兽医卫生防疫工作,增强猪的抗病能力。

(2)灭蚊、灭鼠,杀灭猪体表寄生虫,切除病原的传播。

(3)平时搞好猪舍及环境的消毒工作,保护猪舍干燥和清洁卫生,特别注意初生仔猪的保暖工作,房产中用红外线灯或100W电灯泡保温。

(4)及时发现患猪,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A.要养成细心观察猪群的习惯,兽医人员和饲养管理者观察猪群的最佳时机,一是在早晚猪群安静休息时,二是在猪群争食的时候。

当发现有精神沉郁,咳、喘、体温升高的患猪,应立即进行诊治,防止金群暴发疾病。

B.药物预防,当猪物发现一例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

对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易感猪群要进行预防性用药。

(1)每吨饲料可混入600克土霉素,连用14-21天。

(2)使用畜禽速康拌料,每桶拌250千克饲料。

(3)使用血虫净(5mg/kg体重)臀部深层肌肉注射,连续用摇2次,间隔2天。

(4)对于患有疥癣病的猪场,应皮下注射阿福丁兽用注射液。

7.11讨论与小结(1)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国内早有报道,且发生相当普遍,但至今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尤其在一些基层兽医部门,还没正确认识到该病对养猪业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

(2)附红细胞体感染动物后多呈隐性感染,只有在应激状态下或并发,激发感染其他疾病时,才表现出明显的临诊症状。

由于附红细胞体侵入动物体内,寄生于细胞表面,可改变红细胞膜的结构和通透性,导致膜凹陷和空洞,从而附红细胞体可破坏,分辨和溶解红细胞。

(3)猪附红细胞体病理解剖变化主要为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肤,粘膜和脂肪黄染,肝脾肿大,以及胃肠粘膜出血等。

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为心、肝、脾、肾等实质器官有点状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肝细胞浑浊、肿胀并形成空泡变性,颗粒变性,这些变化表明,附红细胞体的侵袭可明显引起动物贫血,黄疸和广泛的组织器官损害。

(4)本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剖解上与急性猪瘟、猪丹毒,仔猪副伤寒,猪弓形虫病很相似,均以皮肤发紫和腹泻为特征,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应注意与以上个病作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1)华修国附红细胞体病患畜病理组织学及血液学变化的研究(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8.16(2).116-120(2)华修国人工复制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8.16(2).132-140 (3)孟庆龄南疆仔猪首次爆发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0.8(2).38-39(4)商国武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科技,2001.31(8).35-36(5)吉耀菊国内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动态(J),中国兽医科技,1994.24(11).18-19 (6)尚德秋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4).234-240(7)舍英杜跃峰,候金风等,附红细胞的研究的研究现状(J),中国人畜共患病杂志,1995.11(1).49-50(8)刘思勇何会时,猪附红细胞体病(J),湖北畜牧兽医,2002(1).4(9)商国武陈荣盼林孝堂等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科技,2001(8).35-36 (10)张景生白泉阳猪附红红细胞体病防治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02(1).48 (11)赵晓月梁怀德何连海等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河南兽医,2001(3).22(12)侯金风陈必珍闰美荣等附红细胞体病的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4.10(6).5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