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仪的科学练声与嗓音保护

司仪的科学练声与嗓音保护

司仪的科学练声与嗓音保护基本音色的虚实变化。

在取得和稳定基本音色的基础上,我们来求得音色的变化,音色的变化形式很多,我以为呢,集中的就体现在这种虚实的变化上,这种虚实变化它是在以实为主虚实结合这样一种基本音色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虚实变化的时候要求喉头部位虚不松懈,实不捏紧,气息流量,虚的时候不多,实的时候不少,当然这都是相对的。

从咬字的力度来看,虚的时候不松,实的时候不紧,字音要比较充实,字音要比较充实。

具体的练习步骤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可以做单元音虚实对比练习,可以以单元音i和a为主,先发实声的a,“a……”,再发i音,“i……”,这都是很实的。

再发相对虚的a和i音,“a……i……”,“a……i……”,相对虚的。

最后呢,做由虚向实或者由实向虚的这样一种过渡练习。

我示范一下,先以a这个音为例,先实而变成实虚结合的,然后变成虚的:"a……”,可以做得再明显一些,可以做得再明显一些,就是“a……”一直到虚。

i呢,“i……”。

这里头呢,可以做的再长一些,我这由于时间关系,就这样简单地做一下,大家知道这个意思,去做就可以了。

下面呢是词语的起声状态练习。

这种练习可以以两字词为主,两字词的第一个字先硬起,也就是用实声来起声,比如说“北京”,再软起声,用虚实结合的这样的音色,“北京……”,最后呢,用气起声,也就是用虚的这样音色来起声,“北京……”,这是虚的。

我们看这里有三种起声状态,我只是举了一个词,那么,我们一组词也可以这样去练,这样起声状态就变化,那么你的音色也就变化了,这是第二。

第三,短句的虚实结合练习,这里可以以五言或者七言诗的诗句为练习材料,在每一句当中安排不同的虚或实和虚实结合的音节词语,使不同的色彩的字词自然组合成一句,简单的说呢,就是要从诗的思想感情,从它的内容出发来朗读。

比如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么显然,我们看这里面,在一句话当中就有这种虚实的变化,就有虚实的变化。

那么,也就是说这种虚实结合的练习,这种短句的虚实结合的练习更接近于我们的使用,或者说它就是我们使用的状态。

虚实变化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有这样三种,一种呢是气包音,气包音,前面我们谈的是音包字,这里所说的是气包音。

什么是气包音呢,就是气息流动的声音掩盖住了语音的清晰度,是这样一个问题。

多数都是由于偏爱虚声造成的,当然也有气息控制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要从两方面来入手,首先是要加强发声过程当中的吸气感觉,也就是运用以内收感为主的吞的方式,减收气流量,另外呢,再加强叼字的意识减少喷吐力,比如说”蓝天、白云”,这样发音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包音。

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调整把它变成“蓝天、白云、蓝天、白云”。

这是关于气包音问题,第二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胸腔共鸣,缺乏胸腔共鸣。

适度的胸腔共鸣可以使声音当中带有扎实、深沉、柔和的色彩,缺乏胸腔共鸣多数都是由于喉头和肩胸紧张造成的。

那么按照前面我们所提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利用发这个ha音来取得一些胸声,手按胸部“ha……”,“日照香炉生紫烟”,这里面就有胸声了,而不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那么胸声基本上没有。

用发ha音来增加胸声,来调整我们的音色。

第三一个问题呢就是缺乏鼻腔共鸣。

适度的鼻腔共鸣可以使声音当中带有明亮高亢的色彩,缺乏鼻腔共鸣多数都是由于软腭调节不适当造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哼鸣的办法来解决,“哼……哼……哼……”,发好以后,立刻把这种音色挂上去朗读诗词你再体会一下,“哼……哼……哼……”“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个时候就挂上,这样来解决缺乏鼻腔共鸣的问题。

以上呢我们谈了基本音色的取得、稳定和变化。

8那么下面再谈一下这一节的最后一个问题,协调和改善语音音色。

在语音当中这一个音区别另外一个音的本质特征就被称为语音音色。

协调和改善语音音色就是在音位理论的基础上,也就是在不影响达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发音部位和方法,求得音素乃至音节发音的和谐。

具体的练习方法是这样的,首先要以开带闭,使闭音稍开,我这里所说的开音是指开口度比较大的音节,闭音是指开口度比较小的音节。

以开带闭是要选择第一个音节开口度比较大,而第二个音节呢,开口度比较小的,这样的两字词来进行练习。

发音的时候以第一个开口度比较大的音节的发音感觉去带动第二个音节的发音,这样做呢就是以开带闭的意思,因为它可以使第二个音节在发音时候共鸣得到调整,从而达到协调改善音色这样一个目的。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比如说“安宁”,“安”开口度比较大,“宁”开口度比较小,这样的词可以用来练习以开带闭使闭音稍开,达到协调改善音色这样一个目的,那么像这样的词很多,大家注意我举几个例子,“安宁、奥秘、巴黎、把戏、好地”等等,都可以用来做这样的练习,都可以用来做这样的练习,那么利用第一个字它那个开的感觉去带动下面一个音节的发音,“安…宁…安宁”,这样就使后头这个比较闭的音节开度加大了。

接下来呢就是以闭带开使开音稍闭,道理是一样的,我这里举一下例子,比如“技法”,“技”是比较闭的音节,那么它放在前头,使“法”这个开度比较大的音节呢,带动它稍微闭一些,这样来取得音色的和谐,“技法、沮丧、巨大、提拔、立方、库房、出马、复杂”等等这样一些词都是可以用来以闭带开使开音稍闭的。

再有呢就是以前带后使后音稍前,这里所说的前音是指发音位置偏前的音节,后音是指发音位置偏后的音节。

显而易见,以前带后是要选择第一个音节发音位置偏前而第二个音节发音位置偏后的两字词进行这样的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要以第一个音节的发音感觉去带动第二个音节的发音,这样就可以使第二个音节的共鸣得到改善,比如说“提高”,这“提”是属于偏前的,“高”这是属于偏后的,如果要是发成了“提高”,音色就显得不和谐,就显得不和谐。

那么我们来调整一下,“提高、提高”,再比如“诗歌、预告、因果、难过、实况”等等。

: 接下来呢又是相反的情况,就是以后带前使前音稍后,道理和上面是相同的。

比如说“刚毅、港币、个别、共事、合理、抗体”等等。

第五就是要以优带劣,就是用好的来带差的,比如有人读上声和去声的时候声音劈哑,那么就可以用读的好的阳平,比如说阳平来带动它,这个呢就叫作以优带劣,比如说以“革”来带动“命”这个字的发音,“革命……”,这样就可以改善“命”字的音色。

好,有关改善音色的三个大问题就全部讲完了。

(下面讲第四节,第四节是扩展音域和调节响度。

这个扩展音域的训练标准我觉得要定在接近或者达到两个八度的水平上,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一定道理的。

具体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要求、要领是这样的。

扩展音域最常使用的训练方法有两种,一种呢是上绕下绕练习,另外一种呢是用同一首诗歌进行不同音高的朗读,做这样的练习。

我们先说一下上绕下绕练习。

上绕我们应该注意到要从自然音高开始,所谓自然音高就是说你张口就可以来的,可以比较自然就可以发出来的这样的音高,发a音或者i音,层层上绕,气息要拉住,小腹逐渐收紧,这是上绕。

我示范一下,“a……a……”,再做一遍,“a……a……”。

下绕练习相反也就是从自然音高开始发a音或者i音,层层下绕,气息要托起,上面我们讲上绕要拉住,下绕时候要托起,小腹逐渐放松,“a……a……”,再做一遍,“a……a……”。

i音,发i音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我示范一下,上绕“i……i……”,“i……i……”,下绕“i……i……”“i……i……”。

这是上绕和下绕,这是第一个练习,第一种方法。

第二个练习,第二种方法,是用同一首诗歌,而是用不同的音高来进行朗读练习。

比如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高一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第一遍示范再低一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大概这样一示范就清楚了,它是用不同的音高而按照朗读诗歌的一般要求去做的,是要注意到它的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我们不是单纯的去做一种声音练习,还要结合诗歌的,朗读诗歌的要求,在内容和情感表达上的要求来进行练习。

做上述两种练习都要注意到这样几点,首先是要量力而行,也就是说要从自然音色比较好的音高开始逐步地向高低两方面扩展。

9第二呢是要把握住音色,发高音的时候不要过分的窄尖,发低音的时候不要过分的宽空,要力求做到上下行的时候音色是统一的,是和谐的。

第三一点呢,喉头要稳定,喉头的位置要稳定,相对的稳定下来,高音不要过分的上提,低音不要过分的下压。

第四是调整声音的指向,这是一个感觉的问题。

我们可以理解为声束的走向,发高音的时候就偏向后的,而低音的时候是偏向前的。

我这样做一遍大家可能就清楚了,像上绕,开始呢,觉得声音的指向,从喉部发出来以后进入口腔是直接送向前方的,双唇中间的,这时候发出来声音比较低,而随着音高的变化那么这声音的指向要向后指,这样音色才能和谐。

我做一下,“a……”,是不是这样的呢,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第五是要调整气息的压力,那么发高音时候就要加压,要拉住,发低音的时候就要减压托起,这个拉住托起也是一种感觉,利用这种感觉我们来把气息控制住。

在我们实际用声时,播音、朗诵、演讲,包括讲课在内,如果所用的声音偏高了或者偏低了,就会使声音失去弹性,缺乏个性特征。

这是用声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很多的,我以为最主要的是审美追求的问题。

比如有的人认为高音清脆响亮就一味的追求高音,有的人认为低音深沉柔和就一味的追求低音,还有的人他崇拜某一位名家的声音,那么就不顾个人的条件去做那种简单地模仿,这样盲目的错误追求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用声偏高或偏低的习惯。

因此呢一定要在端正认识的基础上学会确定自己自如的音高范围,这是我们音高变化的一个基础,音高变化的一个基础。

那么怎么样来确定自己自如的音高范围呢,这个方法是很简便的,比如说可以先进行主观判断,也就是用不同的音高来朗诵一首诗,通过对自己声音音色的质量和自然度这种对比判断来确定自如音高的范围。

比如拿我自己来讲,如果我这样去朗诵这首诗的时候我就觉得比较合适,“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这样就比较合适。

如果我不是采用这个音高,而是现在高得多,“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

我们从音色上就可以判断出来怎么样合适,或者用的低一些,低的比较过分了,“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都是不合适的。

那么显然我自己的这个自如的音高范围在哪一段我们就通过这一音色质量和这个表达时的自然度,它的对比上来判断确定,这是先进行主观判断。

而后呢再用客观判断来确认一下,方法呢就是用钢琴或者校音器来确定上绕下绕音的音域范围。

我们从最低音开始发到最高音,然后再从最高音发到最低音,当然这是指自己的能力范围,我有能力在保证一定音色质量的前提下我来上绕和下绕,那么在这个大范围当中的中间部分就是最佳的使用范围。

这是关于扩展音域,这个扩展音域被认为是一个人他的发声能力如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