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学校开展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教师拟定了一个节目单,有学生提出其中-个节目没有乐趣。
如果你是这个教师,你会怎么做( )A.表扬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并接纳建议,修改节目单B.为维护教师尊严,表面接受,实际不采纳建议C.听不进去意见,认为学生考虑问题很片面D.不接受学生建议,并告诉学生别瞎起哄【答案】A【解析】B.C.D三项中教师的做法过于专断,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2.“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体现了思维类型中的( )A.直觉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答案】C【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答案】A【解析】略。
4.陈老师经常用模型、挂图等实物对知识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表象,进而掌握知识。
该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属于(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B【解析】题千中陈老师运用了模像直观的教学手段,是对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运用。
5.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B.间接性,被动性、简捷性C.直接性、积极性、引导性D.直接性、引导性、被动性【答案】A【解析】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 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 有领导的认识);( 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日三省吾身”等名言均蕴含了( )A.德育的说服教育法B.德育的榜样示范法C.德育的实际锻炼法D.德育的个人修养法【答案】D【解析】题干所述意在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体现了德育的个人修养法的内涵。
7.处理教师与教学业务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 )( 易混)A.爱岗敬业B.廉洁公正C.依法执教D.严谨治学【答案】D【解析】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业务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师对教学劳动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他是否具备为师从教的条件及其教育质趾的好坏。
8.小明不爱吃菜,只爱吃肉,妈妈为了改变他的这种不良习惯,告诉他,只要吃5根青菜,就可以吃一块肉。
这体现了哪种强化原理( )A.消退B.负强化C.惩罚D.正强化【答案】D【解析】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星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9.用已有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与活动解决新问题的方式是( )A.变式B.定势C.迁移D.影响【答案】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迁移的内涵。
10.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差异性【答案】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11.在教育法律中,确定公民受教育平等原则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答案】A【解析】根据我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12.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易错)A.注意B.理解C.记忆D.想象【答案】B【解析】知识的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
它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
13.教师讲完知识点后。
要求学生马上复习。
这反映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定律的( )特点。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等速D.匀加速【答案】A【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星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14.情绪所反映的是( )( 常考)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答案】D【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不同的态度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不同关系。
15.下面哪种测验是难度测验( )A.目标参照测验B.人格测验C.竞赛D.智力测验【答案】C【解析】难度测验包含各种不同难度的题目,由易到难排列,其中有一些极难的题目,几乎所有被试都解答不了。
但作答时间较为充裕,使每个被试都有机会做所有的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会做的题目,因此测量的是解答难题的最高能力。
故C项正确。
16.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造成了干扰,这是(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答案】B【解析】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17.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A.梦境B.想象C.表象D.意识【答案】D【解析】意识是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
18.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提出“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宗教本位论【答案】B【解析】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题千所述为杜会本位论的观点。
19.小明希望自己能成为班集体的一员,并被其他同学认可,这种动机是(A.成就动机B.交往动机C.生理动机D.学习动机【答案】B【解析】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性动机。
交往需要表现为每个人都有团体归属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友谊、合作与奖赏。
这种需要促使人们结交朋友,寻找支持,参加群体活动因而形成交往动机。
20.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常考)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答案】B【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师的义务( )( 常考)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C.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D.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答案】D【解析】D项属于教师的权利。
22.娜娜的父母离婚后,娜娜出现紧张、退缩等情绪行为反应,并伴有出汗等生理反应,这是( )A.抑郁B.心理应激反应C.挫折D.心境【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描述,娜娜是由于父母离婚这一生活事件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故B项正确。
2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答案】D【解析】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对教师劳动长期性的最佳阐释。
24.从一个暗的地方到有阳光的地方,眼睛会感觉到刺激,但一段时间过后刺激会消失,这种现象属于( )A.明适应B.暗适应C.联觉D.视觉后像【答案】A【解析】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观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25.在教育调查研究中,选取调查对象首先需要( )A.了解调查对象的总体、样本、对象的基本属性B.明确进行教育调查的目的和任务C.明确该调查课题是否有新颖性、可行性D.明确该课题是否有进行调查的必要【答案】B【解析】调在对象的选择首先受制于调查课题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同时还受到调查类型的制约。
另外,由于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定要根据课题作严格限定,保证所调在的对象不超过所要调查的对象总体及其属性。
( 具体内容参见装娣娜上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6.提出“活教育”思想,推行“活教育”实验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黄炎培D.陈鹤琴【答案】D【解析】陈鹤琴在总结自己以往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致力于推行“活教育”实验。
27.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等的教学方法是( )A.讲解法B.讲述法C.讲演法D.讲读法【答案】A【解析】讲解是教师向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论证的教学方法。
28.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这种观点说明了( )的重要性。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答案】A【解析】略。
29.以下不属于师德范畴的是( )A.热爱学生B.精通业务C.严于律已D.热爱教育【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具备三个条件:( 1)它必须是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通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 2)它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显示教师认识与掌握职业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 3)它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的内心.并能时时指挥和影响行为。
A.C.D三项都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30.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职业道德规范是( )A.为人师表B.言出必行C.团结协作D.举止端庄【答案】A【解析】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V”或"X”。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依法执教的主体是政府和学校,与教师关系不大。
( )【答案】错【解析】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32.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人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允许有任何延迟。
( )【答案】错【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人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33.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 )【答案】对【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34.教师的教育行为是个人行为,建立在个人意志的基础之上。
( )【答案】错【解析】从学校荣誉来看,任何学校教师的一举-动都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同学校集体荣誉、教师群体形象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