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一、选择题1.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2.“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宇航员出舱时,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太空服中的呼吸面具。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的是() A.HNO3B.H2O2C.KClO3D.Na2O23.(2009·巢湖模拟)在25℃,101 kPa下由HCHO(g)、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共6.72 g,其相对氢气的密度为14,将该气体与2.24 L氧气(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粉末,使Na2O2粉末增重的质量为() A.等于6.72 g B.小于6.72 gC.大于6.72 g D.无法计算4.(2009·蚌埠模拟)有关苏打和小苏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苏打、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小苏打产生的二氧化碳多B.等质量的苏打、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盐酸反应,小苏打消耗的盐酸多C.向小苏打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无沉淀,而苏打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出现沉淀D.苏打和小苏打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5.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D.Na2SO4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6.(2009·湖北重点中学模拟)Cs是稳定的核电荷数最大的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铯与冷水反应十分平缓并生成H2B.铯与硫酸反应,生成CsSO4与H2C.铯的氧化物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CsOHD.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s2O7.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 浓度为0.50 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B.Na2O2C.Na2O和Na2O2D.Na2O2和NaO28.(2009·济宁模拟)由Na2O2、Na2CO3、NaHCO3、NaCl固体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气体体积有所减少,若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O2、NaHCO3B.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C.混合物一定不含有Na2O2和NaClD.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O2、Na2CO3、NaHCO39.取一支大试管,加入20 mL饱和澄清石灰水(ρ=1.6 g·cm-3),再加入5 mL苯(ρ=0.87g·cm -3),静置后缓慢加入黄豆粒大小的钠块(ρ=0.97 g·cm -3)。
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观察到的有 ( )①钠在饱和澄清石灰水层反应并四处游动 ②有气体产生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钠在石灰水与苯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 ⑤钠停留在苯层不反应 ⑥钠块最后消失A .①②⑥B .②③④⑥C .⑤D .①②③⑥10.200℃时,11.6 g CO 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Na 2O 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 ,再将反应后剩余固体冷却后加入含有Na +、HCO -3、SO 2-3、CO 2-3等离子的水溶液中,若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3.2 g/molB .混合气体与Na 2O 2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C .溶液中SO 2-3的物质的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 .溶液中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O 2-3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但是HCO -3和CO 2-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基本保持不变11.物质的量均为1 mol 的下述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终物质不考虑潮解情况),最后质量增加的大小关系是 ( )①氧化钠 ②过氧化钠 ③氢氧化钠 ④亚硫酸钠A .①=③>②>④B .①>②>④>③C .③>①=②>④D .④>③>②>①12.(2009·全国卷Ⅰ)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84w 2-53w 131w 1B.84(w 1-w 2)31w 1C.73w 2-42w 131w 1D.115w 2-84w 131w 113.(2009·广州)可以用来判定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A .加热时有无色气体放出B .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C .溶于水后,滴加稀的氯化镁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 .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14.(2009·山东济南)有许多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Na 2O 2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
如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2Na 2O 2+2SO 3===2Na 2SO 4+O 2。
据此,你认为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2Na 2O 2+2SO 2===2Na 2SO 3+O 2B .Na 2O 2+2NO 2===2NaNO 2+O 2C .2Na 2o 2+2Mn 2O 7===4NaMnO 4+O 2D .2Na 2O 2+2N 2O 5===4NaNO 3+O 215.(2009·南京)某溶液中含有HCO -3、SO 2-3、AlO -2、CO 2-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Na 2O 2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A .HCO -3B .SO 2-3C .AlO -2D .CO 2-3二、非选择题1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 +、K +、SO 2-4、CO 2-3等离子中的全部或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现进行以下的连续操作:①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无色溶液在无色的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②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H 2SO 4,无气体放出;③再加入Ba(NO 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试填写下列空白:(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操作中________是错误的,应改为加入__________以便确定________是否存在。
(3)为了确定________是否存在,再补充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工业纯碱中常含有NaCl、Na2SO4等杂质,为了测定工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即使气密性良好,并缓慢滴加了过量的稀硫酸使反应完全,装置C中装有足量碱石灰,其他操作也正确,测定结果还是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改进措施是(用文字叙述或在题图中添加所需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前所取工业纯碱质量为m g,装置C中碱石灰和U形管的总质量为m1 g,加入足量稀硫酸,反应结束后,装置C中碱石灰和U形管的总质量变为m2 g,则上述实验中测得的工业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上图A、B装置(B中仍用浓硫酸做干燥剂),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三种气体的化学式)。
18.(2009·东北三校)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6K2O+N2↑),39.0 g钾与10.1 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________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K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做供氧剂。
13.2 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 L(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4)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
6.30 g产物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 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
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19.(2009·辽宁)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