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最低学分要求
050101 汉语言文学 3-7年文学学士 160学分
二、专业介绍和特点
该专业现为省级特色专业,是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

1985年复建,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省级精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省级优秀课程。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为其成为中等教育的骨干教师和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他有关部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该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设施,资料室藏书5
万册,期刊310种,建有多媒体教室,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成套的音像资料。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交流广泛。

先后聘请《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徐放,著名语言学家张静、王宁、戴庆厦、陈绂,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詹福瑞、莫砺峰,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王富仁、刘增杰等为兼职教授,著名作家二月河、刘震云、张承志、周大新等先后来院讲学。

该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各类毕业生,他们能力强、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近年来,毕业生考研率在30%左右,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
科学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及以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专业核心课程
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
六、专业特色课程
唐诗研究、近代文学、比较美学、文字学、现代汉语语法专题
七、课程结构及总学分和总学时构成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