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概述
课程内容
1、基础与地基的关系 2、地基的分类 3、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基础与地基的关系
基础
1、概念:是建筑物的墙或柱深入土中的扩大部分,是建 筑物的一部分。 2、作用: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的荷载 ,并将这些荷载连 同自重一起有效的转递给地基 。
地基
1、概念: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不是房屋建筑的重要 组成部分。 2、作用:承受建筑物所有的荷载,与基础共同保证房屋 的坚固、耐久和安全。
室外标高 冰 冻 深 度
冻结土
基 础 埋 深
非冻结土
•冰冻深度
要求:基础埋置在冰冻线下不小于200㎜处。
室外标高
冻结土
基 础 埋 深
≥200mm
非冻结土
•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
理想状态:新建建筑的基础埋置不宜深于相邻原有 建筑的基础埋深。
室外标高
原 有 建 筑 基 础 埋 深
基 础 埋 深
新 建 建 筑
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1、概念
从室外设计地坪(室外标高)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室内地坪 室外地坪
基 础 埋 深
室内外高差
基础底面
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2、分类
深基础:埋深大于等于5m。 浅基础:埋深小于5m,但不小于500mm。
室外标高
深基础≥5m 5m >浅基础≥500㎜
室内标高
基底标高
∆H
•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
不理想状态:新建建筑的基础埋深大于相邻原有建筑 的基础埋深时,两基础埋深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水平净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室外标高
基原 础有 埋建 深筑
基 础 埋 深
新 建 建 筑
∆H L L=(1-2)∆H
课程总结
1、基础与地基的关系
了解
2、地基的分类
掌握
3、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 难点
基础顶面
≥ 100mm 基 础
埋 深
•地下水位
理想状态:基础埋置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不小于200㎜处。
室外标高
基 础 埋 深
设计最高 地下水位
≥ 200mm
•地下水位
非理想状态:基础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不小于200㎜。
室外标高 基 础 埋 深 设计最低 地下水位
≥200mm
•冰冻深度
冰冻线: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 冰冻深度:室外设计地面到冰冻线的垂直距离
作业
基础
地基
地基的分类
天然地基
凡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需经过人工加固,可直 接在其上建造房屋的土层称为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
岩 石
碎 石 土
砂 土
黏 性 土
粉 土
地基的分类
人工地基
当土层的承载能力较低或虽然土层较好,但因上部荷载较 大,必须对土层进行人工加固,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并满足 变形的要求。 加固原理:将土质由松变实,将土的含水量由高变低 压实法 加固方法: 换土法 打桩法 化学加固法
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3、影响因素
• 土层构造情况
•建筑物构造形式
• 地下水位
• 冰冻深度
• 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
•土层构造情况
一般情况下,基础应设置在坚实的图层上,而不要设置在淤泥等 软弱土层上。
•建筑物构造形式
室外标高 当建筑物设有地下室、 地下管道或设备基础时,常 需将基础局部或整体加深。 为了保护基础不致露出地面, 构造要求基础顶面离室外设 计地面不得小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