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最新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福州玉佩侨育小金星幼儿园陈建敏
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典型的游戏形式。

幼儿的自主自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来。

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支持。

那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提供怎样的支持和指导呢?
一、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 环境保证游戏。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

游戏环境是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如何创设一个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游戏环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动幼儿在材料准备过程中的主动性。

游戏中孩子们是主人------------ 既是游戏的主人,也
是材料准备的主人。

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我们既重“物”更重“人”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环境、材料的准备上来。

2、提供丰富且具动态性的玩具材料。

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应是幼儿感兴趣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

逼真的成品玩具固然有其优点,并且出现时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但这会使幼儿创造性行为减少,有时甚至会使幼儿成为玩具的奴隶。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环境越多彩,幼儿发展的空间就越大;而富有启发性、并随着幼儿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环境,能有效保持其对幼儿的适度刺激,激发幼儿进一步探求的好奇心;提供可变性强的玩具更能启发幼儿积极地想象和创造。

如在“美味串串烧”游戏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半成品游戏材料(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软塑片及塑料棒等),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或顾客的需要制作出各种美味的串串烧(如:茄子、青菜、牛肉串串烧等),这样一来,幼儿游戏兴致大为增加,游戏情节也丰富了许多。

3、保证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

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满足幼儿自由选择、愉快游戏的根本保证。

每天教师要保证幼儿有一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的时间,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

另外,根据幼儿的需要,分隔游戏角,便于幼儿取放、交往和选择。

二、注重实效性的观察反思 ------ 观察激活游戏。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主要就是在游戏过程中观察是什么
吸了幼儿的注意?幼儿的这个行为能坚持多久?幼儿是如何与别人合作的(语言、动作、表情)?是主动交往还是被动应答?幼儿的情绪体验怎样?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
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
使其游戏得以延伸。

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 材料恰不
恰当,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

三、加强有目的性的随机指导----指导推进游戏。

角色游戏中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处理问题能力差,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

所以,需要教师加以正确指导,帮助幼儿发展游戏主题的构思、充实游戏内容,准确地表现游戏角色。

在以下情况下教师应进行指导:
1、当游戏内容贫乏时,老师应及时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地活动。

如:
当幼儿在玩《商店》游戏时,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地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无法独立带走,从这里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主动开始了送货”,游戏情节得以拓展。

2、当幼儿不能专注持续的游戏时,教师要介入指导。

比如:一个幼儿在“点心店”里
扮演“收银员”,因为长时间地在收银台前做重复收钱的动作,久而久之便觉得枯燥。

这时,
教师可以与幼儿平行游戏,教师可以以“收银员”的身份做验钞的动作,还可以提供刺激性
的材料“验钞机”等。

当幼儿发现教师不同于自己的游戏方式时,就会模仿教师继续游戏,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

3、当幼儿进行简单而重复游戏时,教师介入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我们经常发现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内容重复,情节简单。

比如:幼儿在“金星小吃店”游戏中,由于缺乏
经验,语言较简单,这时教师可以以顾客身份参与游戏:“这里的包子是什么馅的?” “有
没有香菇肉陷的?” “还有什么馅的呢?”这样,幼儿下次游戏时交往多了,认知水平也会慢慢提高了。

4、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利用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语言和非语言的手段介入指导。

例如:在“麦当劳”游戏活动中,工作人员拿着订货单手足无措地在各游戏角走来走去。

教师随即从麦当劳取来了笔和订货单,走到娃娃家:“您好,我是麦当劳
里面的工作人员,请问你们需要一些可乐、汉堡或是署条吗?”
旁的工作人员见此情景,并拿起订货单径直走到叮当美发屋: 和薯条
吗?我会送过来的。

”看到工作人员乐滋滋地忙碌了起来, 幼儿会心地
笑了。

5、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
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

如在《服装店》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让幼儿情绪低落,没有人想 去服装店上班了。

教师以 “经理 ”的身份和 “工作
人员 ”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各 种不同的服装,鞋帽,箱包。

丰富 “服装店 ”的内容,扩大了经营范围, “工作人员 ”也不再没 事可干,游戏又热火朝天的开展下去了。

除此以外,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 一些偶发性事件会影响游戏的正常进行。

如:游戏中的不安 全因素、幼儿的过激行为和消极情绪等。

这时,教师应予以积极关注与适宜指导, 确保游戏 顺利进行。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 ------ 评价完善游戏
当游戏结束时,有的幼儿满足,有的幼儿尽兴,有的幼儿遗憾,有的幼儿意犹未尽。

于 是幼儿围坐在一起, 交流一下体会, 分享游戏中的快乐与经验,讨论遇到的问题与疑惑,是 很必要的。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情节, 用语言概括和表达, 还可以引起幼儿提出问题, 引发同伴的思考与争议。

在分享中展示亮点。

每次角色游戏活动中都会出现创新的玩法, 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发现 和收获。

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会激励他们以后更认 真的投入到角色游戏中去。

在问题中关注个性。

角色游戏活动中,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积极游戏?是否 能坚持扮演一个角色?是否能尝试新的玩法、 拓展情节?是否与小朋友积极交往?因此, 讲 评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一起玩的,碰到困难时是怎样解决 的……要肯定具有创造性、合作性、 坚持性、独立性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在以后的角色游
戏活动中向这些幼儿学习。

在争论中整理经验。

在游戏中, 幼儿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并出现争论。

在评价中教师可启发 幼儿并进行讨论,帮助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完善经验。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并能最大限度地满
足幼儿心理需要的游戏方式。

有效的指导不仅能确保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体现,
更能促进幼
儿多方面的充分发展,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我可以免费把东西送到。

” 你好,请问你们需要汉堡 教师对幼儿竖起了大拇指,
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