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必修一情景默写

高一语文必修一情景默写

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资料
《沁园春·长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

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

7蔑视权贵的句子:。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

《雨巷》
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1、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两句是:,。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 ,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雨巷》
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
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

他又说“ ”,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荆轲刺秦王》
1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

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

5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

《鸿门宴》
1大丈夫应不拘小节:,。

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3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
4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

5所以遣将守关者,。

《记念刘和珍君》
1对“真的猛士”的评论:,,。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

3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