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专项练习资料整理者:韦爱珍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长期以来,学生对于学校里自来水龙头长流水现象早已司空见惯....,现在假使要他们自觉地节约用水,还要做很多工作。
B.老张虽然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但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任命他为开发部经理,恐有胶柱鼓瑟....之忧。
C.王川、余志二人退出CCTV大红鹰杯相声小品大赛的消息,是他们的经纪人透露的,当然不是空穴来风....。
D.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需要整个社会的关心、参与,但学校更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感同身受....,努力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不法书商假出版社之名疯狂盗版,主编决定向法院起诉,与不法书商对簿公堂....。
B.得知本班获得学校春季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的消息,同学们高兴得一个个弹冠相...庆。
..C.老王说:“要使我厂摆脱目前的困境,釜底抽薪....的办法是:改革旧的体制,科室消肿,降低生产成本。
”D.两个贪婪的家伙以为法院没有掌握他们鲸吞公款的罪行,利用机会订立城下之盟....,企图继续负隅顽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B.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中华民族不崛起,就只能沦亡。
C.我市有家饮料生产在饮料中加人工色素,却在广告中欺骗消费者,掩耳盗铃....地说“没有添加人工色素”。
D.最近与观众见面的电视连续剧《希望的田野》在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可以说是一部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凡遇到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B.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内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C.在北京举办的“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各种各样精臻的鼻烟壶让观众流连忘返....”。
D人体炸弹或许威力不大,但以肉体为工具的性质却极端残忍,就恐怖手段而言,恐怕无出其右....的了。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作茧自缚....的行为如果不停步,将会毁掉自己的家园。
B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我国游戏市场的巨大空间已经逐渐显现,一款畅销的游戏也许真的有力量成为一个企业梦想成为迪斯尼帝国的支点。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互联网既然能够一夜间令你暴富,也能一夜间让你身无分文。
D20多年前大学生分配没有这么多选择,即时候几乎没有人会首选“公司、企业”,公司企业本来就没有几家,他们想要大学生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那时候排在第一位的是“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减负”关键在于把握“度”,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定要减下来,但要防止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
B别看人现在风光,以前要是没有我的鼎力相助....,他至今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
C现在,各种各样的调研活动多了起来而调研人员东拼西凑写出来的“调研报告”,大多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但通篇没有多少实际内容,不过是人家材料的堆砌而已,读这样的调研报告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D台湾当局一意孤行,于9月1日正式发行封面加注“台湾”英文字样的所谓新版“护照”,并辩称此举“没有任何政治考量”。
既如此,为何又大张旗鼓地为前十位“护照”得主举行颁发仪式,正可谓“此地无银三百两.......”,无异掩耳盗铃。
7.下列名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几幅画画得都不怎么样,只有她画的这幅牡丹还差强人意....。
B他们在团部夜以继日....地等待,这个时间却没有来。
C国家干部应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作金科玉律....。
D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这个速度同旧中国钢铁生产速度相比,真是截然不同....。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受到称赞不应趾高气扬,受到批评也不能俯首帖耳....。
B“网上追逃”使那些潜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
C面对二十年辉煌,回顾千年往事,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就是,过去耽误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D他凭着一张假证件,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展厅的大门。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的()A我国国人——特别是农民,绿色意识怕是还停留在中古世纪——这并非耸人听闻....之言。
B上面提到的几家家电厂商在进入电脑领域中时,都显得颇为谨慎,并没有想像中的挥金如土....的派头。
C《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 VI小电影,显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身临其境,体会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D关于电信局收费不合理的问题沈洪嘉教授多次写信给有关领导,但是大音希声....,至今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10.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刘芳博学多才,知识面广,深受领导与同事的好评,被称为立地书橱....。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但也难免鱼目混珠....。
C办公室的王主任,清闲自在,无所事事,一见人就侃侃而谈....,没话找话。
D小张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是上窜下跳....,不是清理办公室,打扫卫生,就是帮助人搬东西。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王羲之的字有鬼斧神工....之力,非等闲书法家所能及。
B久别重逢,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C教育子女,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D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心里也想好了办法,脸上却无动于衷....。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在晚年固然犯过一些错误,但是他以前对革命的贡献是不能一笔勾销....的。
B实现自己的理想是要付出艰苦劳动的,并不是一挥而就....的。
C自古至今,好文章都是真有话可说,而且说的一语破的....,不拖泥带水。
D我们决不能被某一件事的成功弄得沾沾自喜....,就此满足。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某领导任命的这位科学带头人,既不懂外文,又看不懂电路图,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B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C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D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
一路上,四野风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机。
途中在田野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14.选出加点成语语使用无误的一项()A解放前,黄河一发水,灾区人民的生活就会陷入饥寒交迫,席不暇暖....地境地。
B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C小张勇斗歹徒的事已满城风雨....,妇孺皆知了。
D我们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已的路。
1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B重点中学的验收,必须要有合乎标准的实验大楼,学校尽管资金困难,但从长计议....,决定借款200万,立即修建一栋漂亮的实验大楼。
C上周周末,学校宣布了对他的处罚决定,无独有偶....,他的父亲也收到了厂里的处罚决定。
D作文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殿堂的不是寥寥,而是几乎没有。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敏感时期,围绕着战争与和平这一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主战国与主和国的较量也进入了关键时期。
B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但不可按图索骥....,那样往往会得不偿失。
C他恶习不改,整日沉迷于赌博之中,最后弄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这完全是由于他咎由自取....。
D她总说自己最爱看书,可是当她买了新书之后,却又常常将其置之不理....。
参考答案:1.D(胶柱鼓瑟:柱,瑟上调弦的短木;柱被粘住,音调就不能变换;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得到恩惠,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激。
)2.C(弹冠相庆:一个人当了官,他的朋友纷纷庆贺将有官可做。
城下之盟:被迫签下的盟约。
)3.D4.D(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超过的,指好的方面。
)5.B6.B(鼎力相助:用于表示感谢他人时。
)7.A(“夜以继日”应改为“通宵达旦”;“金科玉律”多含讽刺意义;最后一项当改为“天渊之别”。
)8.D(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驯,应改为“垂头丧气”;在劫难逃: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9.A(“挥金如土”是浪费,这里应用表示敢于大胆投资的词“一掷千金”;“大音希声”意为最好的音乐,并不以高音取胜,这里应用“杳无音信”。
)10.A(“立地书橱”喻学问十分渊博的读书人;“鱼目混珠”喻以假乱真,此处应用“鱼龙混杂”。
)11.A(“不拘一格”的“格”当为风格、形式之义,当改为“无拘无束”;“耳提面命”是敬词,不合“教育子女”,用于谢人指教;“无动于衷”词义重点在“衷”即内心,而句意说脸上无表情或不表现出来,所以应改为“不动声色”。
)12.D(A项改为“一笔抹煞”;B项改为“一蹴而就”;C项改为“一针见血”)13.A(“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B项的成语为褒义词;“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14.B(“席不暇暖”指路途奔波;CD两项的成语是贬义词。
)15.D(“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无独有偶”是指“虽然罕见,但是不只是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从长计议”指不急于做出决定。
)16.B(A常比喻情势已到了非存即亡的关键时刻,在此应用“生死攸关”;D“置之不理”一般指对事情,“束之高阁”可指具体事物,也可指抽象的理论,此处应用“束之高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