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分突破二博闻强志-名著阅读与简析一、名著阅读题。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一些篇章,通过对无名花朵、绿叶等的礼赞,倡导一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献身的人生精神。
B.《子夜》中,当吴荪甫等待公债市场斗争能传来好消息时,王和甫却打电话告诉他,屠维岳已将资金投给了赵伯韬,这让吴荪甫深感大势已去。
C.《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首尾呼应:开端是小男孩曼诺林在黎明时分送圣地亚哥出海;结尾是圣地亚哥扛着工具回来,小男孩再来看他。
D.《阿Q正传》中写阿Q临死前,感到最遗憾的事有两件:一是画押时,圆圈没有画圆;二是游街时,没有唱出几句戏。
E.《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出山时,先写司马徽推荐,后写徐庶再荐,之后用刘备三顾茅庐等情节来铺垫请出诸葛亮。
解析B项,将资金投给赵伯韬的是杜竹斋。
E项,徐庶和司马徽的位置应对调。
答案BE2.简答题(1)《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湘云、袭人劝说宝玉,宝玉听了大觉逆耳,并称赞林黛玉从来不说这样的混账话。
他们跟宝玉说了什么混账话?黛玉听到宝玉的表白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具体说明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是《茶馆》中谁的台词,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经典的一段,关键要熟悉故事情节,并且要关注情节的细节,不要因为细节的出入而失分。
如黛玉心里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的原因就是一个易忽视的细节。
(2)“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是《茶馆》中裕泰茶馆的伙计李三的一句经典台词,道出了普通百姓对改良主义的切身感受。
改良主义者没有从根本上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改良主义的不彻底性使百姓刚刚沸腾的热血又逐渐冷却下来。
在这里老舍先生巧用谐音,借李三之口道出了当时下层人民的心声。
当然,还有李三对茶馆老板王利发的不满。
概括时应结合作品的背景和人物形象,力求回答全面。
答案(1)叫他走仕途经济之路。
所喜,果然是个知己;所惊,不避嫌疑称赞;所悲,父母早逝,无人做主;所叹,你我为知己,自己有病,无缘长久。
(2)李三。
一是对政治不满。
政治的改良没有让社会好转,反而让百姓的生活越变越差。
二是对王利发不满。
茶馆改良致使活儿增多,但王利发既不涨工资也不添人,李三不痛快。
二、名著阅读题。
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王熙凤设“调包计”定下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后,黛玉无意中从紫鹃处得知了消息,从此一病不起。
绝望之中的黛玉亲手将代表她纯真爱情的诗帕焚毁,切断一切与所爱的人的关联。
B.《子夜》通过吴老太爷的死亡、老乡绅曾沧海个人与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冯云卿的进城及其堕落等表现乡村暴动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影响和改变。
C.《茶馆》的语言既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比如第二幕中,报童向王利发推销报纸,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这句话反映了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现实。
D.《呐喊》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母亲形象:《药》中的华大妈、《明天》中愚昧而充满质朴母爱的单四嫂子,《风波》中生性懦弱隐忍的七斤嫂,《社戏》和《兔和猫》中和蔼可亲、勤劳善良的“我的母亲”。
E.《老人与海》描写了主人公圣地亚哥驾一叶小舟在海上捕大马林鱼时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作品表现出来的硬汉精神具有象征意义:这样的硬汉,“你尽可能把他毁掉,但就是打不败他”。
解析A项,应为“黛玉无意中从傻大姐处得知了消息”。
D项,七斤嫂生性刁蛮泼辣。
答案AD4.简答题(1)“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
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
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
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
”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夜》第七章结尾写到:“他(吴荪甫)已经突破了重围,在两条战线上都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什么大计画——也不妨说是大阴谋,此时在这胜利光下也不再能够威胁吴荪甫了。
”吴荪甫在哪两条战线上取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大计画”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指的是张松,他是曹操的谋士。
“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见《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事件概括要全面,注意交代前因后果。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和概括能力,特别要对《子夜》第七章的情节以及其他相关情节非常熟悉。
答案(1)张松。
杨修为了让张松知道曹操的才能,让手下拿来曹操的兵书《孟德新书》,张松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笑话说这本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都能背诵如流,并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无一字差错。
(2)两条战线:厂里工潮已经解决;公债市场上首战告捷。
大计画:金融资本家打算在工业方面发展势力,以金融资本支配工业资本。
三、(2016·徐州三模)名著阅读题。
5.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红楼梦》中,贾赦将迎春许给孙家,贾母不十分称意,只说“知道了”;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贾赦不听;宝玉见邢夫人将迎春接出大观园,越发扫了兴。
B.《茶馆》中,秦仲义因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去坐了一年牢,后来凭力气靠卖菜为生,最终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C.《三国演义》中,曹操中了陈宫计策后,将计就计,诈死诱吕布来攻,设伏兵于马陵山,大败吕布,双方因蝗灾而罢兵。
D.《飞鸟集》中,“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泰戈尔的这几句诗便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
E.《阿Q正传》中,阿Q从城里回到未庄,向村民廉价推销他的赃物。
赵太爷虽然怀疑这些东西来路不正,但出于贪便宜的心理,托吴妈即刻去找阿Q。
解析B项,应为“常四爷”。
E项,应为“赵家托邹七嫂即刻去寻阿Q”。
答案BE6.简答题(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两次孙刘联盟的背景与形成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夜》中的赵伯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和概括能力,答题时往往会因细节的出入而失分。
曹操南征荆州,其势如破竹;刘备败走当阳,求救于江东。
江东集团面临着两个选择:其一,帮助刘备,共击曹操,但帮助刘备就等于是养虎为患;其二,不帮刘备,却又面临着曹操进而进攻江东、唇亡齿寒的风险。
最终,他们结成了“孙刘联盟”。
注意两次联盟的背景和形成过程要分开回答。
(2)对作品的具体情节要熟悉,对赵伯韬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作一定的概括,特别是其复杂的身份要分点明确。
答案(1)第一次:背景,曹操败袁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天下;刘琮不战而降,刘备退守夏口,东吴投降之风气日盛。
形成过程,诸葛亮江东舌战群儒,第一次孙刘联盟形成。
第二次:背景,刘备夷陵失败,遗诏托孤;曹丕欲联吴攻蜀,孙权欲联蜀攻曹。
形成过程,西蜀派邓芝出使东吴,东吴亦派张温入川答礼,第二次孙刘联盟形成。
(2)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反动(蒋介石)政权的掮客,公债市场的投机商,(私生活)荒淫腐朽的买办资本家。
四、名著阅读题。
7.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多次写到水攻计:曹操水淹下邳捉了吕布,又决漳河水大胜袁术的人马;关羽“水淹七军”大胜曹操十万大军,活捉了于禁,刀斩了庞德。
B.《边城》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舞狮子、燃烟火、捉鸭子等诸多民俗风情的描写,创造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超越世俗的诗化世界。
C.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在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双桥王国梦”“实业王国梦”先后破灭,公债市场上的斗争更是一败涂地。
D.《哈姆莱特》善用巧合:波洛涅斯躲在挂毯后偷听王子与王后的谈话,却被王子误杀,一剑刺死;克劳狄斯预谋用毒酒毒杀哈姆莱特,却被王后误喝,致其当场身亡。
E.《飞鸟集》中很多诗句选用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意象,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形式多样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神、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解析A项,“袁术”应为“袁尚”。
C项,“双桥王国梦”破灭与赵伯韬无关。
答案AC8.简答题(1)“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
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诗中“泣别”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两位人物?他们分别的原因是什么?末两句写的是什么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红楼梦》中写探春理家,作者给探春、宝钗冠以“敏探春”“时宝钗”的称号,请说明“敏”和“时”的含义及具体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这首诗见《三国演义》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