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动能动能定理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式.2•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梳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为动能,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能是________ 量,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都是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质量为m的物体,若速度相同,则两个物体的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动能相同,两个物体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表达式为W______________ .式中W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也可理解为各力对物体做功的_____________ 如果外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_____________ 外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能定理既适用于_____ 动,也适用于__________ 动,既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功,也适用于________ 做功.且只需确定初、末状态而不必涉及过程细节,因而解题很方便.知识点梳理答案1 2、1. 丘=?mv 标焦耳2. 相同不一定相同3. 动能的变化E k2—E k1代数和增加4. 直线曲线恒力变力课堂探究知识点一动能的概念例题1.对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B. 动能不可能为负值C. 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D. 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一1 2解析: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故A对;由E k =q mv知,B对;由于速度是矢量,当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时,动能不变,但动能变化时,速度大小一定改变,故C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动能不变,但物体却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错.答案:ABC变式练习1.在下列几种情况中,甲、乙两物体的动能相等的是()1A. 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的质量是乙的21B. 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甲的速度是乙的21C. 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甲的速度是乙的2D. 质量相同,速度大小也相同,但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1 2答案:CD [由动能的表达式氐=2口&知A B错误,C正确.动能是标量,D正确.]知识点二动能定理的应用例题2. 一辆汽车以V— 6 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X1 =3.6 m,如果以V2= 8 m/s的速度行驶,在同样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X2应为( )A. 6.4 m B . 5.6 mC. 7.2 m D . 10.8 m解析:急刹车后,车只受摩擦阻力F f的作用,且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是相同的,汽车的末速度皆为零.-F f X—0- 2mV ①2x2 v2②式除以①式得—一-2.X i -1故汽车滑行距离-2 8 2X2 —-2X i —(6)x 3.6 m —6.4 m]点评对恒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以考虑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但在涉及力、位移、速度时,应优先考虑用动能定理分析•一般来说,动能定理不需要考虑中间过程,比牛顿运动定律要简单一些.变式练习2•—个25 kg的小孩从高度为3.0 m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 m/s.取g—10 m/s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A. 合外力做功50 JB.阻力做功500 JC.重力做功500 JD.支持力做功50 J答案:A [由动能定理可得合力对小孩做的功1 2 1 2W合—qmv —25X2 J —50 J又因为W合一W+ w所以W—W合—W—50 J —750 J —- 700 J由于支持力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支持力对小孩不做功. ]知识点三、应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例题3物体从高出地面H处由静止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落至地面进入沙坑h处停止,如图所示,求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解析:解法一:物体运动分两个物理过程,先自由落体,然后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落至地面时速度为V,则由动能定理可得1 2 mgH=qmv第二个物理过程中物体受重力和阻力,同理可得解法二:若视全过程为一整体,由于物体的初、末动能均为0,由动能定理可知,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相等,即mg(H+ h) = F 阻hH+ h~h~上由小圆弧(长度忽略)与斜面连接的水平面上,若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斜面倾角为37°,则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解析物体在斜面上受重力mg支持力F NI、滑动摩擦力F fi的作用,沿斜面加速下滑,在水平面上减速直到静止.方法一:对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可知物体下滑阶段:F NI= mgcos 37故F fi NI=U mgcos 37由动能定理得mgh- F 阻1 2 h = 0 —qmv由①②式得mg= H+ h~h~变式练习3.如图所示,物体在离斜面底端 5 m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滑得 12= sin 377 cos 37 11 = 0.6 -0・4 x 0.8 x 5 m = 3.5 m. [1方法总结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在分析过程的基础上无需深究物体的运动过 程中变化的细节,只需考虑整个过程的功及过程始末的动能•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 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若不涉及中间过程量时, 用整个过程分析比较简单•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 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符号 (正、负)一同代入公式.课堂反馈1.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合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A. 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mgs in 37 •l 1 ―卩 mgcos 37戶1mV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F f2 =^F N2=y mg由动能定理得1 2—卩 mg-l 2= 0 —由①②两式可得, sin 37 ° —1 cos 37 ° 0.6 — 0.4 x0.8 1=1 =0.4x 5 m = 3.5 m.方法二:物体受力分析同上,物体运动的全过程中,初、末状态的速度均为零,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有mgs in 3711 ―卩 mgcos 37°・l i —卩 mg-l 2= 00.4F NIT 乙B. 如果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力一定为零C. 物体在合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D. 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力一定为零答案:A [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合力做功为零,物体的动能变化为零.但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对物体做功也可能为零,动能变化为零,如匀速圆周运动.故A正确.]2. 关于动能概念及公式W E k2-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物体速度在变化,则动能一定在变化B. 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C. W丘2 —E ki表示功可以变成能D. 动能的变化可以用合力做的功来量度答案:D [速度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若物体速度只改变方向,不改变大小,1 2则动能不变,A错;由E k= 2mv知B错;动能定理W氐—E ki表示动能的变化可用合力做的功来量度,但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故C错,D正确.]3. 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某过程中,外力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单独做功的绝对值之和B. 只要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C. 动能定理只适用于直线运动,不适用于曲线运动D. 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况,又适用于变力做功的情况答案:D4. 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从半径为r的圆弧曲面上的a点滑向b点,如图所示,如果由于摩擦使木块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木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B. 因木块所受的力都不对其做功,所以合外力的功为零C. 重力和摩擦力做的功代数和为零D.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答案:C [物体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变化,加速度不为零,合外力不为零,A 错.速率不变,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的功为零,支持力始终不做功,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做的功与阻力做的功代数和为零,但重力和阻力的合力不为零,C对,B、D错.]5.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0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缓慢地移到Q点,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则拉力F做的功为()A. mgLcos 0B. mgL(1—cos 0)C. FLsin 0D. FLcos 0答案:B [小球缓慢移动,时时都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F= mgtan 0,随着0的增大,F也在增大,是一个变化的力,不能直接用功的公式求它的功,所以这道题要考虑用动能定理求解.由于物体缓慢移动,动能保持不变,由动能定理得:一mgL(1—cos 0) + W 0,所以W mgL(1 —co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