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节编制说明 (3)第二节工程概况 (4)第三节支架设计与施工 (5)一、支架设计 (5)二、荷载计算 (5)三、组合荷载 (5)四、强度验算 (6)五、支架强度验算 (6)六、支架搭设 (8)七、楼层梁板加强支架 (9)第四节钢筋工程施工 (11)第五节模板工程施工 (13)第六节砼工程施工与养护 (16)第七节施工部署 (18)附表:梁模横杆附加顶撑数量一览表 (20)第一节:编制说明一、转换层是本工程的关键部位、工程施工重点。
是标准层的空中基础。
构件型号繁多、体量大、几何尺寸繁杂、轴线关系复杂,容不得施工有半点差错,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差错,造成返工,甚至造成结构安全质量隐患。
因此在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精心施工,确保构件几何尺寸、轴线、标高正确,楞角顺直,砼里实外光,避免质量缺陷。
原材料抽检合格符合设计和规抗震要求方可使用。
施工流程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严格“三检制”,质检员专检,监理监督抽查复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要求。
一次验收合格。
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质量管理及保障措施,技术措施、施工措施、安全文明措施,均适用于本分项工程,严格遵守贯彻执行。
在此不再重述。
三、本分项工程除严格遵守贯彻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项施工措施外,为搞好本分项施工,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针对本分项施工难点、特点,具体增加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力争把工程质量作得更好,符合设计及规要求。
四、本方案模板、支架经计算与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相结合,力争施工工艺经济合理,操作方便,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目标预期能够实现。
五、由于梁截面大,最大KZL梁达1m×2.2m每米自重达5.5t,这样巨大的荷载按常规模板和支撑架施工无法支承,楼层砼梁板也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荷载,因此,必须经过计算设计,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万无一失,确保成功。
特编制本专项方案,指导施工。
第二节:工程概况一、面积:1、建筑面积:约60万㎡2、1-1栋、1-2栋、1-3栋、1-4栋、1-5栋:长32m、宽27m,转换层面积:864㎡;3、1-8栋、1-9栋、1-10栋、1-11栋:长32m,宽27m,转换层面积:864㎡;4、1-14栋、1-15栋:长32m,宽27m,转换层面积:864㎡;5、2-10栋、2-11、2-12栋:长32m,宽28m,转换层面积896㎡;6、2-1栋、2-2栋、2-3栋:长32m,宽28m,转换层面积896㎡;7、2-4栋、2-5栋、2-6栋、2-7栋、2-8栋、2-9栋:长32m,宽28m,转换层面积896㎡;二、层高及工程量:1、层高5.6m;2、砼强度:C50;3、工程量:A:柱、墙砼量:每栋楼m3;每栋号楼m3;B:梁、板砼量:每栋楼m3;每栋号楼m3;C:本层砼总量:每栋楼m3;每栋号楼m3;4、每栋楼钢筋t;每栋号楼钢筋t。
三、转换层大梁情况:最大梁1000×2200,最大跨度8.4m,最小跨度3.6m四、板厚180㎜。
第三节:支架设计与施工一、模板、支架设计计算1、模板及其支架设计按GB50204-92第二节进行计算;2、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效应组合按表GB50204-92规表2.2.3取用;A:平板模板及支架为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新浇砼自重+施工荷载;B:梁底模板及支架为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新浇砼自重+振动砼产生的荷载。
二、荷载计算1、模板自重:按GB50204-92附表1.1取值:A:平板模板取0.5KN/ m2;B:带梁模板取1.1KN/ m2;2、新浇砼自重按25KN/m³3、振捣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取2.0KN/ m2;4、施工及设备荷载按附表一取1.0 KN/ m2。
三、组合荷载:按GB50204-92表2.2.3取值。
1、梁:1+2+3三项之和2、板:1+2+4三项之和四、支架设计1、支架梁板立柱间距700mm,纵横连通成为整体满堂脚手架,水平步距不大于0.8m,扫地杆离地300mm。
2、梁两侧立柱距梁边250mm;3、梁底模附加顶撑数量根据梁宽、高计算确定,详附表。
五、支架强度验算:支架按规JGJ130-2001第五章进行验算1、立柱验算:A:立杆强度及稳定性按下列公式验算:F=N/ΨA〔f〕B:立杆最大承载力为N=ΨA〔f〕○1〔f〕=205KN/mm²○2Ф48×3.5,截面面积为489 mm²,回转半径ί 为15.8mm;○3计算长度按规5.3.3条公式计算L0=KμhK=1.155,μ按表 5.5.3选用取 1.5,h为步距1800,则L0=1.155×1.5×1.8=3.12m;○4长细比计算λ= L0/ί=3120mm/15.8mm=197;○5查附表C,λ=197,Ψ=0.186;○6N=Ψ·A=0.186×489×205=18.64KN;(单杆立柱承载力)=1.864t。
C:梁板支柱及梁下顶撑取值要求每根小于18.64KN,强度及稳定足够,方可符合规安全要求。
2、支撑底模横杆强度验算:按规5.2节计算。
A、水平杆的抗弯强度按下式计算:Б=M/W<〔f〕钢管Ф40×3.5 ,W=5.08cm³=5080mm³,钢材〔f〕=205KN/mm²B、Ф40×3.5抵抗弯矩最大值为M=W〔f〕即5080×208=1.04KN-m=0.1t-mC、弯矩计算,按公式M=ql2/8;D、梁板下横杆计算按附表中各立杆间距横杆弯矩计算取值均小于钢管承载力,1.04 KN-m,稳定、安全。
3、扣件抗滑验算:A、根据JGJ130-2001表5.1.7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为8KN,考虑到扣件质量的缺陷及锈蚀,按70%考虑计算,立杆扣件按5.5KN左右考虑,立杆承载力超时6KN者,必须采用双扣件加强,立杆对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如果使用旋转扣件,则需搭长1m,三个扣件连接。
B、根据计算,附表中之杆件扣件抗滑力平均值小于6KN,符合规及安全要求,安全可靠。
4、钢管支承于楼面板上,抗冲切计算A、抗冲切力N=f C FB、fc按GB50010-2002表4.1.4取值,C30, fc=1.43MPaC、F=Φh,Φ钢管周长45Π=140mm,h楼板厚100D、则N=1.43N/mm²×140mm×100mm=20020N=2tE、钢管每根最大荷载1.86t,小于2t抗冲切力。
F、钢管不会造成楼面板损坏,安全。
5、立柱、扣件布置:A、板180mm至200mm以,立杆间距750,板厚大于120mm,则立杆横杆扣件为双扣件;板厚在160以,立柱间距1000。
B、梁模横杆附加顶撑按附表选用。
六、支架搭设:1、转换层下层砼浇筑完毕后,测量放线,除放出轴线、柱墙中线、框线、检查线外,还必须放出转换层的所有KZL梁、KL梁和ZL(L)梁中线、边线,并对照标准层设计图放出标准层短肢柱和筒体暗柱各线,复核检查标准层柱、墙是否在转换层之梁、柱、墙上,是否有短肢柱悬空,若发现有误,及时通知设计更改解决。
2、沿各梁框线外250,间距750,按常规搭设梁底板支承立柱和楼板立柱,纵横连通成为满堂脚手架(一方向每根连通,另一方向隔两主柱连通,即水平杆排距为2m左右),并设扫地杆,扫地杆离地200~300,纵横步距水平杆连通步距小于1.8米。
3、抄水平,确定梁底标高,梁跨度大于4米,梁起拱1~3%,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10mm,以利于确保楼层板面砼平整度,按梁标高搭设梁底板水平抬横杆,铺板后,及时按梁高、宽查附表加齐附加顶撑根数,一并加齐搭设。
4、按设计梁型号、规格、梁底标高、宽度铺设梁底板,校正标高及平直,固定并于支撑于楼层砼地上,与事前放出的梁框线基本重合。
5、检查各根梁轴线、标高、宽度、位置无误后,按常规方法搭设梁板满堂支架。
6、立杆与楼层砼楼板贴紧、立稳,不得悬空,上部顶牢,扣件扣紧,上下顶撑牢固。
7、梁底板加强顶撑采用螺杆调节顶托为佳,若采用扣件搭接接头则需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的三个扣件连接扣紧。
8、设计梁高大于1000时,粱下支架必须增加斜撑,呈八字型,根数按梁宽500加一根计算,梁宽不足500加一道,500-1000宽加两道,将KZL大梁部分荷载分减传至梁根部。
七、楼层梁板加强1、转换层砼浇注时楼层梁板受力分析评估:A、车库设计荷载4.0KN/㎡,商铺3.5 KN/㎡B、按常规施工,保留一层支架,即转换层砼浇注施工时传下来的砼及其他施工荷载由下面两层梁板承受。
C、两层车库及商铺楼板可承受8.0KN/㎡~7.0KN/㎡加上综合安全系数1.4,极限荷载可承受10N/㎡,即转换层板厚400mm以砼浇注时,下面两层楼板均可承受,本工程板厚180mm小于400,安全。
D、连梁(ZL、L)截面尺寸一般情况在1.0m³左右,本工程最梁为600×1800,则每米1.08 m³,重27 KN/m。
E、车库及商铺次梁间距2m左右,承载力q为10 KN/m左右,两层可承受20KN/m。
通过支架传递及整体楼层板受力后应力再分布,20 KN/m即每米0.8m³的转换层楼层梁的重量通过两层板及梁均可承受,不需加固。
F、车库及商铺两层KL梁承载力,可承受转换层400mm以的楼板及0.8 m³/m的梁的全部荷载,超出部分需增加下一层楼层梁板。
G、车库KL承载力:车库商铺一般最小跨度6m左右,本工程最小跨度5.5m,则承载力q=5.5m×4.0 KN/㎡=22 KN/m,极限荷载可达25 KN/m。
2.、结论A、转换层板厚400mm以,保留一层满堂架。
楼层板不另加固。
B、转换层KLZ、KL、ZL、L各种梁每米体积不超过0.8m³之梁,两层受力不加固。
C、转换层梁每米体积超过0.8 m³,则需加固楼层,大梁每增加1.0m³/m,即25KN/m,则加固车库商铺KL梁增加一层。
D、本工程如○a600×1600=0.96 m³,大于0.8 m³则需加固增加一层梁,将力传至第三层。
○b最大梁800×1800=1.44 m³,超过0.8 m³<1.44 m³<1.8m³,即每米未超过1.0 m³/m,则仅需加固增加一层,将力传至第三层。
○C依此类推。
3、具体加固措施:A、本工程转换层距地三层,施工转换层时,砼浇筑后保留下一层楼层全部支架,即负一层支架不能挠动与拆除。
B、下一层梁板竖向立柱支架不得松动,转换层砼浇注荷载传至下面两层梁板,两层共同承担转换层砼浇筑的全部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