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立即寻址:操作数包含在指令中的寻址方式。
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在寄存器中的寻址方式。
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的地址在寄存器中的寻址方式。
系统可靠度:串联:R1*R2*R3 并联:1-(1-R1)(1-R2)(1-R3)Ip地址:网络层。
FTP:应用层协议,但是通过包过滤防火墙限制TCP端口号,可以实现不能直接访问FTP 服务。
HTTP:应用层协议,包过滤防火墙无法实现对应用层协议的限制。
链路加密:只对两个节点之间(不含信息源和目的地两个端点本身)的通信线路上所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
它是一种链式连接的加密方式,属于公共加密。
其缺点是每个节点要配置加密单元(信道加密机),相邻节点必须使用相同的密钥,节点的数据是明文。
节点加密:节点加密的加、解密都在节点中进行,即每个节点里装有加、解密的保护装置,用于完成一个密钥向另一个密钥的转换。
这样,节点中的数据不会出现明文。
但由于每个节点要加装安全单元或保护装置,因此需要公共网络提供配合。
端-端加密:为系统网络提供从信息源到目地地的数据的加密保护。
可以是从主机到主机,终端到终端,或从数据的处理进程到处理进程,而不管数据在传送中经过了多少中间节点,数据不被解密。
用户或主机都可独自采用这种加密技术而不会影响别的用户或主机。
这比较于在分组交换网中采用。
对称加密算法:即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双方必须使用相同的/对称的密钥对明文进行加密和解密运算。
DEC,RC-5,3DES对称密钥密码算法的效率要比非对称密钥密码算法高很多,加密大量数据时需要使用对称密码。
非对称密钥加密:RSA,DSA,PKCS,PGP,ECCDFD(数据流程图),由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构成。
外部实体是指存在于软件系统之外的人员或组织,它指出系统所需数据的发源地和系统所产生数据归宿地。
父图与子图的平衡是指父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与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一致。
验证测试:在一个模拟环境下使用模拟数据运行系统,它主要寻找错误和遗漏。
确认测试:在一个实际环境中使用真实数据运行系统。
在确认测试过程中,可以测试系统性能,峰值负载处理性能,方法和程序测试,备份和恢复测试等。
审计测试:证实系统没有错误并准备好了可以运行。
子网掩码:是相对特别的IP地址而言的,如果脱离了IP地址就毫无意义,它的出现一般是跟着一个特定的IP地址,用来为计算这个IP地址中的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提供依据。
换句话说,就是在写一个IP地址后,再指明哪些是网络号部分,哪些是主机号部分。
子网掩码的格式与IP地址相同,所有对应网络号的部分用1填上,所有对应主机号的部分用0填上。
每个LAN具用的主机数有2^主机地址-2,其中0为网络地址,255为广播地址。
TELNET: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服务系统,它由客户软件、服务器软件及TELNET通信协议等三部分组成。
RAS:用于远程访问服务的,例如使用拨号上网时,在远程端的服务器上需要启动远程访问服务RAS。
FPT:文件传输协议、用来通过网络从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传送文件。
SMTP:简单邮件管理协议。
Centronic总线属于外部总线,它的接口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打印机并行接口标准。
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存周期各个活支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
它包括可行性分析、项止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演化模型:为了减少因对软件需求的了解不够确切而给开发工作带来的风险,可以在获取了一组基本的需求后,通过快速分析构造出该软的一个初始可运行版本,这个初始的软件通常称为原型,然后根据用户在使用原型的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原型进行改进,获得原型的新版本。
重复这一过程,最终可得到令用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演化模型特别适合对软件需求缺乏准确认识的情况。
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结合起来,加入了两种模型均忽略的风险分析,弥补了这两种模型的不足。
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几个螺旋周期,每个周期大致和瀑布模型相符合。
在每个螺旋周期分为如个4个工作步。
(1)制定计划。
确定软件的目标,选定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风险分析。
分析所选的方案。
识别风险,消除风险。
(3)实施工程。
实施软件开发,验证阶段性产品。
(4)用户评估。
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建立下一个周期的开发计划。
喷泉模型: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作为驱动的模型,适合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喷泉模型使开发过程具有迭代性和无间隙性。
Gantt图:是一种简单的水平条形图,它以日历为基准描述项目任务,水平轴表示日历时间线,任务名称垂直地列在左边的列中。
Gantt图能清晰地描述每个任务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任务的进展情况以及各个任务之间的并行性。
但是它不能清晰地反映出各任务之间的信赖关系。
难以确定整个项目的关键所在,也不能反映计划中有潜力的部分。
白盒测试方法语句覆盖: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被测试程序中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语句覆盖对程序执行逻辑的覆盖很低,因此一般认为它是很弱的逻辑覆盖。
判定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判定表达式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或者说是程序中的每一个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都通过一次,因此判定覆盖也称为分支覆盖。
条件覆盖:指构造一组测试用例,使得每一判定语句中每个逻辑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至少满足一次。
判定/条件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真/假)至少出现一次,并使每个判定本身的判定结果(真/假)也至少出现一次。
条件组合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条件的各种可能值的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
路径覆盖:指覆盖被测试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
面向对象= 对象+ 分类+ 继承+ 通过消息的通信。
(对象是类的实例)继承:父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和方法的机制。
在定义和实现一个类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的基础上来进行,把这个已经存在的类所定义内容作为内容,并加入若干新内容。
动态绑定:绑定是一个把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要执行的代码加以结合的过程。
绑定是在编译时进行的,叫做静态绑定。
动态绑定则是在运行时进行的。
因此,一个给定的过程调用和代码的结合直到调用发生时才发生。
重置:通过一种动态绑定机制的支持,使得子类在继承父类界面定义的前提下,用适合于自己要求的实现去置换父类中的相应实现。
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可分为下列4个层次:(1)算法层。
测试类中定义的每个方法,基本上相当于传统软件测试中的单元测试。
(2)类层。
测试封装在同一个类中的所有方法与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面向对象软件中类是基本模块,因此可以认为这是面向对象测试中所有的模块测试。
(3)模版层。
测试一组协同工作的类之间的相互作用。
大体上相当于传统软件测试中的集成测试,但是也有面向对象软件的特点(例如,对象之间通过发送消息相互作用)。
(4)系统层。
把各个子系统组装成完整的面向对象软件系统,在组装过程中同时进行测试。
UML:统一建模语言是面向对象软件的标准化建模语言,由于其简单、统一,又能够表达软件设计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目前已经成为可视化建模语言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UML中有4种事物:结构事物、行为事物、分组事物和注释事物。
(1)结构事物:结构事物是UML模型中的名词。
它们通常是模型的静态部分,描述概念或物理元素。
结构事物包括类class、接口interface、协作collaboration、用例use case、主动类active class、构件component和节点node。
(2)行为事物:UML模型的动态部分。
它们是模型中的动词,描述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行为,共有两类主要的行为事物:交互interation和状态机statemachine。
(3)分组事物:是UML模型的组织部分。
它们是一些由模型分解成的“盒子”,在所有的分组事物中,最主要的事物是包package。
包是把元素组织成组的机制,这种机制具有多种用途。
结构事物、行为事物甚至其他分组事物都可以放在包内。
(4)注释事物:UML模型的解释部分。
这些注释事物用来描述、说明和标注模型的任何元素。
注解note是一种主要的注释事物。
注解是是一个依附于一个元素或者一组元素之上,对它进行约束或解释的简单符号。
UML中有4种关系:依赖、关联、泛化和实现。
依赖:两个事物间的语义关系,其中一个事物(独立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依赖)的语义。
在图形上,把一个依赖画成一条可能有方向的虚线。
--------------→(一条可能有方向的箭头)关联:是一种结构关系,它描述了一组链,链是对象之间的连接。
聚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联,它描述了整体和部分间的结构关系。
关联0..1 0..* 聚集___________◆泛化:一种特殊/一般关系,特殊关系(子元素)的对象可替代一般元素(父元素)的对象。
用这种方法,子元素共享了父元素的结构和行为。
_______________|> (一条带有空心箭头的实现)实现:是类元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一个类元指定了由另一个类元保证执行的契约。
在两种地方要遇到实现关系:一种是在接口和实现它们的类或构件之间;另一种是在用例和实现它们的协作之间。
--------------|>(一条带有空心箭头的虚线)数据库关系代数运算投影:从关系的垂直方向进行运算,在关系R中选择出若干属性列A组成新的关系。
记为:∏A(R)。
选择:从关系的水平方向进行运算,是从关系R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诸元组,1NF(第一范式):若关系模式R的每一个分量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则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
2NF(第二范式):若关系模式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码,则关系模式R属于第二范式。
3NF(第三范式):若关系模式R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使得X决定Y(Y不决定X),Y决定Z成立,则关系模式R属于第三范式。
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或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候选码。
主码: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主属性: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
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码属性。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