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家电发展史

中国家电发展史

简史家用电器问世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被认为是家用电器的发祥地。

1879年,美国T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开创了家庭用电时代。

美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为家用电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 世纪初,美国E.理查森发明的电熨斗投放市场,受到普遍欢迎。

电熨斗的广泛使用改变了当时仅在夜间供电的传统并促使其他家用电器相继问世。

因此,人们认为美国的家用电器工业发轫于电熨斗。

1907 年,具有现代产品雏型的吸尘器问世。

1910 年,电动洗衣机和压缩机式家用电冰箱相继问世。

1914 年电灶出现。

1930 年,房间空气调节器问世。

1937 年,全自动洗衣机研制成功。

从此,电气类产品的产量迅速增长,品种不断增加和更新。

19 世纪末,爱迪生效应的发现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为电子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895年,意大利G.马尔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促成了无线电话和无线电广播的出现。

1904年,英国JA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电子管。

1906年,美国L.D.福雷斯特发明具有放大能力的三极电子管。

之后,四极管、五极管、更多极的电子管和复合管相继问世。

电子管作为第一代的电子器件,在晶体管发明以前的近半个世纪里,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1919 年,超外差式接收机问世,为收音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年,第一个定时播发语言和音乐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在英国建成,次年,在美国的
匹兹堡又建成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

1923年和1924年,美国V.K.兹沃雷金相继发明了摄像管和显像管;1931 年,他组装成世界上第一个全电子电视系统。

约在30 年代末,英、美先后开始了试验性的电视广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广播便在各国逐渐普及。

1954 年,美国采用NTSC 制正式开始彩色电视广播。

1963 年和1966 年,联邦德国、法国分别确
定了兼容的PAL和SECAM彩色电视制式。

1898年丹麦人发明了磁性
(钢丝)录音机,1935 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制成了磁带录音机,1963 年荷兰飞利浦公司发明了盒式磁带,从此盒式磁带录音机很快普及。

50 年代电子工业和塑料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家用电器的迅速发展。

晶体管的发明应用,尤其是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技术进入微电子技术时代,出现了巨大的飞跃,使家用电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70 年代,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推动着家用电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批高技术型的家用电器相继出现。

分类家用电器的范围,各国不尽相同,世界上尚未形成统一的家用电器分类法。

目前,主要有按产品功能与用途和按产品电气工作原理分类的两种方法。

后者将家用电器分为制冷、电热、电动、电子电器4类,这种分类并不很完善。

按产品功能与用途分类较为常见,但具体分法各国有异,大致分为8 类。

①制冷电器:又称冷冻电器。

用于物品(主要是食物)的冷冻、冷藏,包括家用冰箱、冷饮机等。

②空气调节电器:简称空调电器。

用于调节室内空气流动、温度、湿度以及清除空气中的灰尘,包括房间空气调节器、电扇、换气扇、冷热风器、空气去湿器等。

③清洁电器:用于织物清洗、保养和室内环境与设备的保养,包括洗
衣机、干衣机、电熨斗、吸尘器、地板打蜡机等。

④厨房电器:用于食物配制、烹调及厨房卫生,包括电灶、微波炉、电磁灶、电烤箱、电饭锅、洗碟机、电热水器、食物加工机等。

⑤电暖器具:用于生活取暖,包括电热毯(垫)、电热被、电热服、空间加热器。

⑥整容保健电器:用于理发、颜面清洁和家庭医疗护理,包括电动剃须刀、电吹风、整发器、超声波洗面器、电动按摩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等。

⑦声像电器:用于家庭文娱生活,包括电视机(见电视接收机)、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摄像机、组合音响等。

⑧其他电器:如烟火报警器、电铃等。

有的国家将照明器具列为家用电器的一类,将声像电器列入文娱器具,而文娱器具还包括电动电子玩具;有的国家将家用煤气器具(包括燃油器具)和太阳能器具也列入家用电器内。

美国采用混合分类法,将家用电器分为大件器具类、小件器具类、空气调节器具类、家用电子消费器具类、办公器具类、商业和公共设施用器具类、售货及钱币器具类。

产品基本要求主要有安全、实用、可靠、新颖、耗能少等。

安全家用电器使用广泛,且使用者不一定具备电学知识,故其安全性能十分重要,要求电器在发生机械或电气故障时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多数国家颁布了家用电器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有些国家还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了家用电器的安全规则。

中国规定家用电器的国
家标准等同或等效采用IEC 的安全
规则
实用实用性是家用电器的基本特征。

产品应具有基本的使用功能,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做到使用者不需具有专门技能也能正确使用。

可靠可靠性是反映家用电器产品质量的综合性指标。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家用电器产品可靠性的一个主要指标。

对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实行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新颖家用电器具有美化家庭的特点,因此应具有装饰性。

产品造型和外观不仅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反映一定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审美志趣,并且要体现出结构的科学性、选材的合理性及工艺的先进性。

耗能少提高家用电器的效率指标,降低能耗是家用电器主要生产国家长期努力的方向。

美国1975 年12 月制订的能源政策和保护法(Energy
Policy and ConSer-Vation ACt) 对14 种耗能多的家
用电器规定了最低能耗效率标准。

日本于1979 年6 月颁布了合理使用能源法,对耗能多的电冰箱、空调器的能耗效率确定了判断标准,并规定在特定产品上设置能耗效率标记,以便于消费者选择。

普及率家用电器普及率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经济水平。

通常,国民总产值高、人均收入高、人均耗电量大的国家,家用电器的普及率也高(见表)。

发展超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化广泛采用电脑控制,提高家用电器的智能化程度,表
现出更富有时代性。

装有声音合成和声音识别系统的家用电器,将可以实现真正的人- 机对话。

家庭机器人已经问世
自动化多种自动化的产品如洗、漂、烘全自动化的家用洗衣机,能自动烹调的微波炉等已相继问世。

将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家庭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使未来的家庭实现在家工作、在家上学、在家购物、在家医疗。

这种家庭生活的高度自动化,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传统的生活方
式,成为人类文明的新标志。

塑料化家用电器使用塑料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和经济性,适合大批量生产。

家用电器塑料化将会更快发展。

节能和多种能源利用家用电器节能技术研究已取得明显的进展。

电冰箱在高效压缩机、低导热的隔热层、改进制冷剂、合理的制冷系统匹配方面不断发展,耗电量大幅度降低。

利用多种能源的吸收式冰箱亦有新的发展,产量迅速增加。

节电效果最有前景的途径是在家用电器上应用微电子技术和太阳能,如高性能大容量的太阳能电池研制成功,太阳能家用电器将会很快地发展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