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报告》书写规范
1、目的和对象
简明编写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2、项目背景描述
2.1 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
2.2 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描述本项目的适用场合及处理业务;
2.3 项目名称:本项目的名称,包括项目的全称、简称、代号、版本号。
2.4 名词定义。
列出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对重要的或者有特殊意义的名词进行定义。
3、调研情况介绍
描述主要的调研活动及对象。
4用户特点
4.1用户业务描述:描述本项目的那个胡(或潜在用户)适用本项目
处理的业务。
4.2用户情况:介绍本项目的用户(或潜在用户)的情况,包括:4.2.1用户的工作流程;
4.2.2用户的相关部门及职责;
4.2.3用户的技术水平;
4.3用户原有系统的情况:介绍用户现在使用的系统的主要情况,包
括主要的不足。
5、任务概述
5.1 目标:阐明本项目所需达到的目的。
5.2 作用范围及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
解释被开发软件与其他软件之间的关系。
如果本软件产品是一项独立的软件,而且全部内容自含,则说明这一点。
如果所定义的产品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则应说明本产品与该系统中其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此可使用一张方框图来说明该系统的组成和本产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和接口。
6、运行环境
6.1 硬件环境:详细列出本软件运行时所必须的最低硬件配置、推荐硬件配置(如主机、显示器、外部设备等)及其他特殊设备。
6.2 软件环境:如操作系统、网络软件、数据库系统及其其他特殊软件要求。
6.3 条件和限制:说明本软件产品在实现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和所受的限制,以及相应的原因。
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输入数据的范围及格式,所受的限制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6.4 主要特点:说明本软件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的特点,即卖点。
(仅限于自主产品)。
7、功能需求
7.1 功能划分:从用户的角度将产品按功能划分成不同的部分,但应注意此处划分成的部分并不对应于最终程序实现时的不同功能模块,
7.2 功能描述:细化由功能划分所生成的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1)必须完成的功能及对此功能的详细描述:按功能类型分类,逐条列出本软件所能完成的各项功能及对此功能的详细描述。
(2)不支持的功能及相应的原因:列出本软件所不支持的各项功能及相应的原因。
此部分内容务必详细准确、无二义性,以作为将来验收和测试的标准。
用列表的方式(如IPO表即输入、处输出表的形式),逐项定量和定性地叙述对软件所提出的功能要求,说明输入什么量,经怎样的处理,得到什么输出,说明软件应支持的终端数和应支持的并行操作的用户数。
8 数据描述
8.1 静态数据:包括长期或暂时存储的数据。
8.2 动态数据: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8.3 外部数据(信号、文件、数据库等)的处理和输入规定。
8.4 输入/输出数据:说明输入/输出数据的类型及格式。
8.5 数据流图:
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描述的数据流图,此数据流图不包含任何有关实现的内容,只是从最上层对有关内容加以描述。
8.6 数据库描述(可选):
根据系统的总目标和范围,定义数据库的逻辑特性及物理特性。
给出使用数据库的名称和类别。
8.7 数据字典:
对于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所有被命名的图形元素在数据字典中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使得每一个图形元素的名字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
为系统中所处理的每一条数据元素用列表方式定义以下内容:名字、别名、编号、分类、描述、定义、位置等
9 性能需求
9.1 数据精确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产品最终输出数据(包括传输中)的数据精确度。
9.2 时间特性:说明产品(尤其是交互式产品)在响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转换与传输时间、运行时间等方面所需达到的时间特性。
9.3 适应性
(1)重用性:说明本产品是否可以重用已有软件或最终产品是否可为其他产品重用。
(2)灵活性:说明在运行环境、与其他软件的接口及开发计划等发生变化时,应具有的适应能力。
说明对该软件的灵活性的要求。
即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该软件对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如操作方式上的变化;运行环境的变化;同其他软件的接口的变化;精度和有效时限的变化;计划的变化或改进。
对于为了提供这些灵活性而进行的专门设计的部分应该加以标明。
10 运行需求
10.1 用户界面:说明本产品的人机界面风格。
如屏幕格式、报表格式、菜单格式、输入/输出时间等。
10.2 硬件接口:说明该产品与硬件之间各接口的逻辑特点及运行该软件的硬件设备特征。
列出运行该软件所需要的硬件设备。
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包括:处理器型号及内存容量;外存容量,功能键及其他专用硬件。
10.3 软件接口:列出支持软件,包括要用大的操作系统、编译(或汇编)程序、测试支持软件等。
说明该产品与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对于每个需要的软件产品、应提供:接口名称,规格说明,版本号。
10.4 故障处理:
列出可能的软件硬件故障及对各项性能而言所产生的后果和对故障处理的要求。
说明该产品在健壮性方面所需达到的目标。
11、不确定的问题
说明目前尚未确定的问题及处理的计划。
12、风险分析
说明本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时间、技术复杂度、人力资源等。
13、其他需求
如可使用性、安全保密、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
14、同类产品简介(限自主产品)
描述同类产品的特点,如工作流程,主要特点(卖点),运行环境,限制条件,附注。
15、用户手册
提交初步用户手册。
16、编写人员及编写日期
列出参与编写的人员的名字,并标明负责人。
特殊要求:由用户提出的,或是本开发中心的特殊的要求、特殊的情况等。
17、参考资料
17.1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
17.2 文档所引用的资料等、标准和规范等。
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