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掌握数据科学专业方向所需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经济、金融等相关行业知识背景,具备较强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技术和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数据科学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金融、贸易、商务等行业的大数据分析,能利用数据科学方法开展商务流通大数据应用、金融大数据应用,能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新产品和新业务,推动大数据在相关行业的应用创新。
二、培养规格及标准
⒈知识结构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通识教育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体育、哲学与社会、文学与艺术、科学与创新、数学思维与经济分析、文化历史与国际视野等;
(2)基础知识:数据科学导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A、概率论A、数理统计、Python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等;
(3)专业知识:大数据探索性分析、最优化方法、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计算统计、应用回归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分布式计算、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文本挖掘、算法导论等;
(4)相关专业知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商务大数据案例分析、金融数据风险建模、运筹学、管理学、博弈论等;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⒉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据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大数据技术,培养比较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思维;
(2)掌握数据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具有大数据采集和数据挖掘的技术,具备解决涉及大数据问题的能力;
(3)掌握系统的经济、金融等方面的行业知识,具有运用数据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均达到较高水平。
具有较强的英语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熟练运用专业英语能力。
能阅读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方面的专业外文文献,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5)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⒊素质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4)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较高的专业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⒋实践及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从事大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工作所需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式
根据国内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发展动态,并结合我校财经特色采取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具体包括:
⒈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理论讲授、模拟实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等;
⒉课外讲座:专业学术报告、政府官员讲座、相关企业或行业的讲座等;
⒊课外实践:通过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加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并有计划地让学生进入社会企业实习;
⒋产、学、研有机结合:重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学;强调大数据分析方法在经济、金融、贸易、商务等相关行业的中的运用,结合实际问题的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
⒌部分教材和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并通过双语或全英文形式授课。
四、成绩考核
课程考核合格,给予相应的成绩、绩点和学分。
成绩考核严格按照《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学分制教学培养方案总则》《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教学质量保证
本专业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制
本科学制为四年,详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八、毕业与学位
⒈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并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⒉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九、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