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一、名词解释
1、精神生产
2、艺术生产
3、文学创造的主体
4、文学创造的客体
5、双向运动
6、不平衡现象
二、填空
1.精神生产这一概念首见于《》,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为前提和基础。
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首先,,其次,。
2.精神生产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是精神生产创造对象世界;二是以来创造观念世界;三是创造活动。
3.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就是以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文学言语与科学言语的不同在于它突破了的要求,强调个人的;它比日常言语也更富于性、性和。
4.关于文学创造的客体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说;一是客体即“”说。
5.文学创造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是人的表现,文学客体即。
6.“诗言志”中的“志”主要指人的,但也包含着。
如《乐记》中说:“”。
《毛诗序》说:“。
”陆机的《》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见解。
创立了“”说,明确肯定了文学的主要表现对象是情感。
刘勰说:“”,严羽在《》说:“”。
7.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
8.“社会生活”是指总和,也就是人在。
9.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的社会生活;是具有
或的社会生活;是作家的社会生活。
10.指出:“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11.文学艺术和科学认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差异首先在于:文学艺术所反映的是整体的社会生活,后者是或的社会生活。
12.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解释有,主体即“”与“”;主体即“”与“”。
我们认为文学创造的主体应该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是存在于中的艺术生产者;是、、和;是。
13.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的体验。
14.文学创造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特点是,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为心理特征;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为思维特征。
15、文学创造是一种运动,一方面是客体的“”,另一方面是主体的“”,这两方面的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文学作品就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客体双重超越的产品。
三、辨析题
1.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生活,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实际客体。
2.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
3.文学生产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
4.文学创造的客体对象就是人的物质生活或物质世界。
5.客观的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6.作家一旦被书商所雇用,以赚钱为目的,他就丧失了主体性,就不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了。
7.别林斯基说:“人们只看到,艺术和科学不是同一件东西,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一定内容时所使用的方法。
”
8.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所以不能反映生活中的丑。
9.文学创造主体是美的体验、评价者和创造者。
10.文学创造主体就是纯粹的自我个人。
11.任何生活现象都有审美价值。
12.艺术生产是“真正自由的劳动”。
13.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生活,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实际客体。
14.文学创造是审美创造,因此是非理性的情感活动。
15.文学创造与科学创造一样都是一种理智的活动。
四、选择题
1.人类两种基本生产方式()
A.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B.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
C.艺术生产与文学生产。
2.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
A.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基础。
B.精神生产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说被物质生产决定。
C.精神生产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同步。
D.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产生反作用。
E.精神生产有相对独立性。
3.文学生产区别于其它精神生产的特征在于()
A.文学生产是人对世界的审美的精神掌握。
B.文学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劳动。
C.文学生产与世界的关系是精神关系。
D.文学创造就是以话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4.文学创造同对象的关系是()
A.精神关系。
B.审美关系。
C.物质关系。
E.思想关系。
5. 关于文学创造正确的说法是()
A.文学创造是审美意识的物质形态。
B.文学作品是审美意识的物质形态。
C.文学创造与对象的关系是审关系。
D.文学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形态。
E.文学以语言为符号工具塑造艺术形象。
F .文学创造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
7. 关于文学创造的客体,正确的说法是()
A.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
B.客观世界的观念。
C. 人的心灵。
D.人的情感。
E.原始意象。
F. 人的本能欲望。
G.社会生活。
H.客观生活。
8. 作为文学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是指()
A .物质生活。
B.客观世界。
C.精神生活。
D.自然界。
E.社会心理。
F.人生体验。
G.主观心灵。
H. 思想感情。
9. ()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A.思想感情。
B.潜意识。
C.社会生活。
D.自然界。
E.集体无意识。
F.主观心灵。
10. 关于文学对象正确的说法是()
A.文学只能写本身具有审美价值的美的生活。
B.文学可以直接展示生活丑。
C.生活中丑本身不具有审美价值,不能成为文学的现实客体。
D.丑的生活经过审美提炼和转化,可以为文学的客体对象。
11.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梅是()
A.客观自然物。
B.融合了作家审美体验的梅。
C.情感化了的梅。
D.表现诗人心灵感受的梅。
12. 以下各论述属于文学客体对象情感说的有()
A.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
B.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C.文学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D.诗言志。
E.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F.艺术摹仿自然。
G.诗是有意味的形式。
13. 主张主体即“摹仿者”的有()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康德。
D.德谟克里特。
E.柏拉图。
F.苏珊·朗格。
G.赫拉克利特。
14.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
A.具体的社会人。
B.具有社会性的"单个人"。
C.超个体的普遍的集体人。
D.纯粹的"自我"个人。
E.具有社会性的具体的个别人。
15. 关于文学创造主体有种种不同的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主体即摹仿者。
B.主体即集体人。
C.主体即"象征者"
D.主体即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E.主体即"移情者"。
五、简答题
1.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话语”,它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有什么区别?
2.分析理解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并说明其原因?
3.把握关于文学创造客体与主体的各种学说?
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惟一源泉?
5.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共特殊性是什么?
6.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7.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