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眼扩掘安全技术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切眼扩掘安全技术措施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切眼扩掘安全技术措施为保证14161切眼综采支架的顺利运输、安装, 需将14161切眼进行扩掘, 为确保安全施工, 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望相关单位严格监督执行。
一、施工目的与原始条件及工程量(一) 施工目的为满足14161轻放液压支架的正常运输和安装。
(二)原始条件现14161切眼的断面为矩形, 支护方式为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梁一梁三柱支护, 净宽2200mm, 净高2000mm, 棚距600mm。
14161切眼下段约10m为11#矿用工字钢支护, 上净宽2200mm, 下净宽3000mm, 净高2000mm, 棚距500mm。
切眼南帮铺设一部刮板输送机, 抽放管、风筒靠巷道南帮吊挂, 切眼北帮为人行道, 风水管靠北帮吊挂, 电缆在巷中的单体液压支柱上吊挂。
(三)工程量工程量约98m。
二、施工规格及工序1、扩切眼分两次施工, 采用分段作业, 共分两段。
第一次施工将现切眼挑顶并向南帮扩掘进行替棚, 将切眼的原支护(π型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下部约10m的工字钢支护)替换为规格为:梁长:3000mm, 柱腿长:2800mm的11#矿用工字钢支护, 第二次扩切眼南帮。
2、替棚时, 上段施工从上向下, 下段施工时, 从下向上施工, 替棚时, 只扩南帮。
扩掘时, 向南帮扩掘, 两段施工均从上向下进行施工。
3、第一段开口位置位于14161切眼上端头;第二段开口位置位于14161切眼上端头向下约50m处(斜距)。
4、替棚时采用11#矿用工字钢(梁长3000mm×柱长2800mm)+菱形金属网(宽600mm×长2000mm)+背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净断面为:上宽2750mm、下宽3400mm, 高2500mm;棚距500mm, 基础200mm。
掘进断面:上宽3000mm, 下宽3650mm, 高2650mm。
北帮栽11#矿用工字钢柱腿, 中线偏北帮350mm、偏南帮1250mm位置各打设一根单体液压支柱。
巷道北帮顶梁向下700mm, 距底向上700mm各打设一根玻璃钢锚杆, 顶部铺设直径为18.5mm的钢丝绳,钢丝绳铺设在中线位置一根, 中线两侧600mm、1200mm处各使用一根。
并在顶部中线偏北帮650mm、偏南帮750mm各打一根锚索, 锚索间距1400mm。
5、扩掘时采用11#矿用工字钢(梁长:2400mm, 柱腿长:2800mm)+菱形金属网(600mm×2000mm)+背木支护。
扩掘后净断面为:上宽5100mm, 下宽6440mm, 高2500mm;掘进断面:上宽5400mm, 下宽:6760mm, 高2650mm。
南帮栽11#矿用工字钢柱腿, 中线偏南帮1725mm位置打设一根单体液压支柱, 巷道南帮顶梁向下700mm, 距底向上700mm各安装一根玻璃钢锚杆, 顶部铺设直径18.5mm的钢丝绳, 钢丝绳铺设在顶梁中间一根, 顶梁中间两侧500mm、1000mm处各使用一根, 并在中线偏南帮2300mm、3050mm 各一根, 锚索间距750mm。
6、施工质量(1)要求菱形金属网搭接不小于100mm, 并用14#铁丝每隔200mm连接一次。
菱形金属网护顶后两侧与帮网连接。
背木间距中至中400mm。
10道φ18.5mm钢丝绳纵向布置在顶梁上, 间距为600mm。
(2)木撑杆每棚使用为8道, 替棚时距顶梁两端梁爪400mm 各一道, 柱头向下600mm、2000mm各一道, 扩掘时距顶梁(梁长为2400mm)两端梁爪400mm各一道, 柱头向下600mm、2000m各一道。
撑杆安设时保证成线性, 每10m≯±30mm。
(3)锚杆要求:采用玻璃钢锚杆, 锚杆长度2.4m, 直径20mm, 每米安装4根。
每根锚杆采用(CK+Z)2360、Z2360药卷各一支, 锚杆钻孔应垂直于巷道表面。
锚杆间距1100mm, 允许偏差±100mm, 排距1000mm。
锚杆安装牢固托板不松动且密贴紧固, 锚杆安装后的预紧力在10~20kN之间, 扭矩大于200N·m, 锚固力不小于设计的90%, 锚杆角度≥75°(与设计角偏差±3°), 锚杆外露长度(4)锚索要求:采用钢绞线锚索, 每隔一棚打4根锚索。
替棚时锚索间距1400mm, 允许偏差±50mm。
扩掘时锚索间距750mm, 允许偏差±50mm。
药卷采用1卷(CK+Z)2360 和2卷Z2360, 安装时, 先装(CK+Z)2360药卷, 后装Z2360, 锚索长度为7m, 锚索预应力不得小于30Mpa。
锚索托盘必须将钢丝绳压紧。
锚索钻孔方向: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角≤3°。
锚索安装深度不小于设计深的的95%。
预应力最小值不小于设计的90%。
锚索间排距1000mm, 许偏差±100mm, 锚索深度允许偏差0— +100mm, 钢绞线外露不大于350mm。
打锚索滞后迎头距离不得超过5m。
(5)倾斜巷道支架迎山适当, 根据巷道坡度-18°确定巷道迎山角为3°。
施工过程中将底板按照-18°坡度整理平整。
(6)对于底板较软、顶板酥软的地段, 必须穿柱鞋, 并用半圆木进行背顶。
柱鞋规格:长500mm×宽200mm×高150mmm。
(7)矿用工字钢柱腿柱窝深度200mm, 允许偏差-30mm。
(8)支架梁水平≤50mm(测量方法:测量支架两端腰线至顶梁底面距离, 求差)。
(9)柱梁之间必须使用木垫板, 且接口错位≤5mm。
(10)支架间距为500mm, 允许偏差±100mm。
(11)单体液压支柱必须保持成线性且单体液压支柱柱压不得小于6.5Mpa。
(12)巷道内无空帮, 空顶现象。
(13)材料、工具码放整齐, 挂牌管理。
(14)严格按照中腰线进行施工, 按质量标准化要求检查、验收。
7、替棚要求及工序:施工前, 由测量组给定巷道中、腰线, 中线偏原切眼中线南帮400mm。
施工时严格按照中、腰线施工。
(1)施工前巷道两帮布置的抽放管由抽放队负责拆除。
拆除前, 必须先关闭抽放钻孔阀门, 然后拆除单孔抽放管。
拆除后, 每架设好一棚后, 由施工队负责将切眼北帮的抽放钻孔用黄泥封实, 封孔长度不得小于1m, 并由瓦斯检查员现场监督封孔情况。
(2)施工时, 采用手镐、风镐破煤(岩), 需挑顶500mm, 扩南帮800mm,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中线和腰线进行施工。
(3)施工工序:检查支护→拆除原支护→挑顶→临时支护→上绳、铺网、架设顶梁→刷帮、挖柱窝→栽柱腿、打设单体液压支柱→排矸→下一循环。
1检查支护:施工前, 首先将施工点前5m的单体液压支柱进行补液, 并保证柱压不小于6.5Mpa。
2拆除原支护:检查过柱压并确保无安全隐患时, 开始拆除原支护。
先拆除原支护中间的单体液压支柱, 然后由两人扶稳π型钢梁, 最后缓慢拆除剩余的两根单体液压支护, 将梁取下。
拆除原支护时, 只准拆一棚支一棚, 严禁多拆。
3挑顶:采用手稿、风镐进行挑顶工作, 需挑顶500mm。
施工前必须进行细致的敲帮问顶工作, 施工期间必须派专人观察顶帮, 发现危险情况必须及时通知施工人员撤离。
4临时支护:挑顶工作完成后及时架设临时支护, 临时支护采用连锁式前探梁, 前探梁使用为支架顶部两道, 第一棚架好后从第二棚开始使用, 支护长度为不少于3m。
使用前先用长柄工具检查顶帮情况, 找净顶帮活矸危岩, 将卡梁器卡在永久支架上, 插入定位圆销, 使卡梁器不易脱落, 移前探梁前端距迎头≤200mm时, 将紧固扁楔打牢, 再将前探梁上方棚梁背紧刹实, 严禁悬空, 必须牢固可靠, 并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临时支护不牢靠的, 不准进入下面做任何工作。
5上绳、铺网(安设背木)、架设顶梁:架设顶梁前, 先将钢丝绳铺设在顶梁上, 上、下相邻两段替棚施工完成后, 将钢丝绳连接在一起。
连接时, 钢丝绳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m, 并且至少用4道专用绳卡连接在一起。
架设顶梁时, 要求顶梁必须与原切眼的顶梁铰接, 金属网采用600mm×2000mm的菱形金属网, 网与网之间搭接不小于100mm, 并用14#铁丝每隔200mm连接一次。
6刷帮、挖柱窝:刷帮、挖柱窝工作采用手镐或风镐作业, 施工前必须进行细致的敲帮问顶工作, 严格按照由上至下的原则进行施工, 施工期间必须派专人观察顶帮, 发现危险情况必须及时通知施工人员撤离。
7栽柱腿、打设单体液压支柱:刷大帮部断面并铺设金属网(安设背木)后栽支架柱腿, 北帮栽柱腿, 南帮距梁头300mm位置打设一根单体液压支柱。
8排煤、矸:永久支护架设完成后进行排矸工作, 排煤(矸)方式采用人工攉煤(矸)至14161切眼—14161上巷—四采区皮带巷—四号煤仓—-140m水平运输大巷—六号煤仓—主井皮带巷—地面架空皮带—煤仓。
9按照以上施工工序依次进行施工。
8、待替棚完成后进行扩掘切眼。
因扩切眼所架的矿用工字钢梁与原切眼矿用工字钢梁相铰接, 施工扩切眼时, 仍以原切眼中线作为扩切眼巷道中心线(偏中线), 中线北侧净宽1.5m, 南侧净宽3.6m, 允许偏差-30~100mm。
扩切眼净高度为2.5mm, -20~+100mm。
(1)开口:(1)切眼上段开口:1开口前, 首先检查切眼的所有支护, 如发现液压单体柱、翻转、变形严重的支架时, 先进行修复, 待修复完成确保无安全隐患后, 方可进行扩掘工作。
单体柱柱压不得小于6.5Mpa。
2开口前, 首先在开口位置向外5m范围加强支护, (现巷道内已经打设抬棚加强支护, 开口前应检查抬棚打设质量, 出现不合格抬棚, 及时补打)。
3开口前, 采用11#矿用工字钢(梁长2400mm, 柱腿长2800mm)以对棚,形式对开口范围内工字钢棚进行加强支护, 加强支护架设在开口位置工字钢棚紧贴梁爪处, 加强支护架设牢固后进行拆除开口范围内原工字钢支架柱腿, 拆除后进行刷梁道, 刷出梁道后配合单体液压支柱进行上梁, 而后刷帮栽柱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