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

教育的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 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二)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1.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2. 动物的养护与抚育是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系列,是一种本能。它们不会制造工具, 使用工具,不会进行劳动,也没有语言来传授经验,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4.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C50y)
①1956年,[美] 布卢姆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 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类。可以帮助教师更加 细致地去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为观察教育过程、分析教 育 《教育过程》,主张务必使学生了解 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化教育思想),特别重视学生能力 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发现法教育)。
(3)系统论的基本方法: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构成的、具 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基本理论包括:a.整 体的功能不等于个部分功能之总和;b.系统的结构决 定系统的功能;c.动态观点;d.最佳观点。
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 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在运用调查法研究教育问题是,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选择适 当的调查对象,拟出调查提纲,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具体方 法:观察、谈话、问卷。
(3)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 创设某种环境,拟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分为三种: 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试验法。
③[苏联] 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 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④ [苏联]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将现代系统论方 法引入教学论研究,促进了教学论的科学化。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 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 等
(1)历史法: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 实质和发展规律。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手段,为 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且随着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 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教育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但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 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阶级性只是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一种属性,并非教育所 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3. 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 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4. 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是反科学的。
*(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
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欧洲:(1)教会学校:目的——僧侣封建主,内容——“七 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 文、音乐);(2)骑士教育:目的——世俗封建主(贵族), 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 棋、吟诗)。
(4)统计法:揭示所获得的数据、信息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
2. 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1)控制论的基本方法:把研究对象看成是一个整 体,称为被控系统,包括“信息输入”、“信息输 出”、反馈。
(2)信息论的基本方法:信息论是把系统(整体) 的运动过程当做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过程来研 究。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输出和信 息反馈。其特点是撇开了研究对象的物质和能量的 具体形态,而把研究对象抽象为信息及其变换的过 程。
2. 封建社会的教育
中国:目的——“学而优则仕”;内容——“四书”(《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书经》 《礼记》《易经》《春秋》),也包括一些算学、天文、医学 等自然科学知识;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棍棒纪 律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育;选士制度和科举制。
(二)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1. 奴隶社会的教育 中国:“学在宫府” ;内容——“六艺” 即礼、乐、射、御、
书、数;目的——使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 隶与作战的本领。 *欧洲:(1)斯巴达:体操、军事训练;(2)雅典:体操、 军事训练,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以使其子 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
关系: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 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 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 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促进受教
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六、教育的历史形态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 内容:生产经验、生活经验 特点:未独立(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手段简单
五、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1.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
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但学校教育产生 后,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教育者是 教育活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2.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阐述学生的特 点,并分析学生是教育过程主体的理由。 3. 教育措施:它包括教育的内容(体、智、德、美、劳)和 教育手段(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步是史料的搜集(文字史料、非文字史料,二手资料要考 察出处、转述者的立场和治学态度,尽量做到全面);第二步是对 史料的鉴别;第三步是对史料进行分类。注意以下几点:a.要坚持 全面分析的方法;b.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c.要正确 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2)调查法: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