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参考Word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参考Word

在陕北侏罗系煤田,煤层直接上覆浅层松散含水层,煤炭开采面临“溃水、溃砂”危险。
在东部的山东省、两淮煤矿区煤系地层上覆巨厚的新近系松散地层,含水丰富,为保障煤炭生产安全,不得不留设足够的安全煤柱,从而滞留大量的资源储量。仅淮南矿区30m风氧化带以下留设的防水煤柱储量达5亿吨。
2、水害是煤炭安全生产的“第二大杀手”
6、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主要根据防治水工程量及经济效益等进行分类。
7、《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2008.6)。
8、《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3#煤层带压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2010年6月)。
第一节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井田或矿井),2005年由山西省屯留县郭庄井田改制而成,始建于1988年10月,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 1996年底建成投入试产,2002年11月正式投入生产。2003年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规发[2003]686号文批准,核定生产能力为85万吨/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11月13日换发了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到2011年11月,证号:1400000622546,批准开采3#煤层,生产规模为85万t/a。2007年以晋煤规发[2007]1811号文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现主要开采3#煤层。
第二节
一、划分的原则
1、分类要以矿井防治水工作为目的,考虑与矿井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
2、分类要全面考虑矿井充水诸因素的影响,要突出其中主要因素的作用。
3、分类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近年来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在防治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力求简单明了,便于实际应用。
4、本类型划分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指标)具有同等地位,并且为了煤矿安全,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XX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
20年月
编制单位:XX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
经 理:
总工程师:
编写人员:
微机制图:
审 核:
提交时间:
附件目录
附件1委托书
附件2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评审会议纪要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安监总煤调[2009]233号文“关于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的通知”相关规定,受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XX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编制了本报告。
第二节
一、地理位置
井田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境内,西距屯留县城1.5km,东距长治市区约30km,距长治市王村机场直线距离约20km。隶属于山西省屯留县城关镇管辖,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2°54′30″~112°55′53″,北纬36°16′59″~36°20′28″。
二、交通状况
郭庄井田距屯留县约1.5km,矿井北部有屯留至黄碾公路通过,向东至长邯高速路,可达河北、山东等地,屯留—长治公路穿越矿井中部向东连接208国道及长太高速,南至焦作、北至太原;西经长治—临汾公路可达临汾及同蒲铁路,往北30 km至夏店火车站可接太焦铁路线,东约5km有常村井田铁路专用线,矿井交通极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1-1。
老空水事故约占总水害事故的80%以上,因此,在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中,老空水分布状况作为类型划分的一个重要指标。
3、矿井涌水量。考虑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两个指标。
4、矿井突水量。含水层或含水体中的水突破隔水体而突然进入采掘系统空间的水量,往往造成灾害,因此,将突水量作为分类的指标之一。
5、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主要根据矿井是否经常突水,以及突水的频率和突水量的大小进行分类。
三、矿井范围及四邻关系
郭庄井田范围由采矿许可证所确定的4个坐标点连线圈定,详见表1-1郭庄井田拐点坐标一览表。
郭庄井田拐点坐标一览表 表1-1
坐标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4025138
19671337
2
4025200
井田采用3个立井(主立井、副立井、风井)单水平分区开拓方式,井底设有环型井底车场。煤层开采深度在330~475m(标高为+370~+570m),现生产水平为标高+502m水平。矿井分三个采区布置,即北翼两个采区,南翼一个采区。
采煤方法为走向(倾向)长壁后退式,采用轻型综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综掘采用AM-50型掘进机一次全断面掘进方式。
第一节
我国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总体上十分复杂,据统计,在大中型煤矿中有500多个工作面受水害威胁。
1、水害威胁煤炭资源
我国受水害威胁的煤炭储量约占探明储量的27%,使大量的煤炭资源成为呆滞储量无法开采,直接影响矿井服务年限。
据统计,华北地区受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威胁的煤炭储量约为160亿吨。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突水淹井也时有发生。
二、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的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依据如下:
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其中包括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和单位涌水量)。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也就是矿井的主要含水层。
2、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情况。老空水包括古井、小窑、矿井采空区及废老塘的积水等。我国煤矿开采历史悠久,老空水分布广泛,对矿井或相邻矿井造成极大威胁,矿井采掘工程一旦揭露或接近,常会造成突水。老空水一般位置不清,水体几何形状不规则,空间分布无规律,积水位置难于分析判断,突水来势迅猛,破坏性强。老空水多为酸性水并且具有腐蚀性,但也有的还有诸如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老空水。
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水害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煤炭安全生产。在煤矿特大事故中,水害事故仅次于瓦斯事故,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二大杀手”。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20余年,我国有近250对矿井被水淹没,死亡近9000人,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矿区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基本中止,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严重滞后及研究程度的相对较低,与日益提高的煤炭能源需求和快速发展的煤炭工业形势形成巨大反差,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煤炭开发及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部分矿区,煤炭能否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井煤层受水害威胁程度,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是进行矿井防治水的基本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