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郎口的课堂教学分析

杜郎口的课堂教学分析

杜郎口的课堂教学分析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王东升一、杜郎口中学课堂特色1、杜郎口中学课堂情景描述学生反了,课堂散了,老师也不管了,四周全是黑板了。

2、杜郎口中学办学宗旨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

3、杜朗口中学教改的实质,可以用40个字来概括: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

二、杜郎口中学基本教学模式(一)“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特色学生在展示课堂上的表现是近几年来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

该校把他们旨在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改思路概括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

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见设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先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

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

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不同组之间展示情况,把自己组内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

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正是这个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造就了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很好地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问题、学生主体问题以及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二)所有学科只有3种课型(或者每节课都包含三个环节):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

预习课:有5个教学环节,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学生自课本——学生解答预习提纲(提纲由教师提供)——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对问题进行分配合作——预习结果反馈,找出重难点问题。

展示课:有6个教学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反馈课:对前2种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习的学习目标进行回扣性检测。

(三)模式解读:①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

预习利用正课进行。

②“先学后交,当堂达标”。

“先学后交”与“先学后教”音同字不同,“交”是更宽泛的“教”,体现了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

教室都是方阵式排位,四桌8人一组,没有散兵游俑,没有孤兵作战,没有“独立思考”(开小差),且平行分组,均衡搭配。

③用学生每节课参与的人次数(参与度)来评价本节课。

④学生建立“一帮一”学习制度。

共同捆绑记分,形成“共同体”。

(四)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内涵剖析1、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教育观杜郎口中学认为:学校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题“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使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

对教师而言,上课不再意味着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文本的理解;上课不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有这样一些话:“我们是老百姓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天天盼着我们成才,我们拿什么报答他们?争气!”,“为一生发展奠基”等。

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们常常在这个角度上教育孩子们:“这个社会是靠能力吃饭的,没有能力,不能展现自我,就没有机会。

”“无论考上学的,还是考不上学的,我们都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适应社会的竞争。

”在这种为学生生命质量负责的思想下,杜郎口中学摆脱了单纯追求掌握课本知识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操练场。

正是对生命、对实践的关注,使得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有人说,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你就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内涵。

这里的教学过程正在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人,教育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而不仅是被窒息在分数牢笼里、被“肢解”的人,课堂教学目标也应由知识本位转向发展本位,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

我们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展示中所看到一切,正是这些新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用丰富多彩的手段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正是教育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精神饱满、自信专注。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仿佛是无话不说的朋友,生命相遇,心灵相约。

置身其中的人很难不为这种课堂感染、感动。

2、自主发展的主体观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杜郎口中学的学生的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更是印证了这一结论。

为了落实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杜郎口中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即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学生要从哪些学习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自己的主意、自己作主,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受、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所学知识掌握内化的过程,即对知识整合与建构的过程。

杜郎口中学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化的建构学习创造了条件。

杜郎口中学从课堂预习模块开始,就十分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构建。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在学生自学文本的基础上,师生、生生共同讨论生成的,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常常因此而改变。

在展示、反馈模块,也常常因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杜郎口中学还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风格,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反对死记硬背。

因此,在课堂上,很少有统一的学习活动。

同样是对文本的学习,你可以大声朗读,可以是不出声默读,还可以抄写着读;你可以自己独立学习,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

同样是对学习的展示,你可以手写口读,可以编成小品,可以创作诗歌,可以编排舞蹈……因为他们在“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中,在发展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体验到了浮想联翩、丰感交集、妙不可言;体验到了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验到了内心的澄明和敞亮。

他们对课堂、对学习的沉醉与迷恋,以及由此激发了来的热情与释放出来的能量令人欣喜和兴奋。

4、把时间还给学生针对教师一时无法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现状,杜郎口中学明确提出“10+35”的课堂模式,即一堂45分钟的课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

“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

答案是:学生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

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

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在内完成。

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

5、教师的论坛与反思杜郎口中学从2003年春开始,要求教师每天进行一个反思总结,大家将每天的反思内容(当天的收获、不足和改正措施等)写在小黑板上,并在次日早上上班之前放在办公室的走廊内供大家交流。

每周六下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业务论坛,业务论坛已是教学管理中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们喜闻乐见、易于驾驭、自主探究、展现自我的一种好形式。

论坛主题相当灵活,只要是教育教学范围内的话题都可以自由谈论。

如:“我的课堂程序与学生活动”、“听课评析”、“谈预习”、“有感于学生评教”、“我的工作态度与质量观”、“怎样看待别人提不足”、“我与榜样的差距与对策”、“我对上过的一节课的回顾与反思”、“我的课堂优与缺”、“我对大容量、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与操作”、“我的教改之路”等等。

论坛由校领导指定班主任组成评委,随讲随评,随宣布结果,以学科组形式排序,计入本人考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