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止和运动

静止和运动

静止和运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方面:1、知道我们所说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这另外一个物体叫参照物。

2、知道要想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我们就说这一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这一物体是运动的。

3、知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

科学探究方面:1、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体验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2、通过静止和运动相对性的学习,学生能一分为二的看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意识到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视频引入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2、谈话:看了这段视频,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疑问问:你能解释一下吗?3、谈话:同学们解释的对不对呢?究竟该如何判断物体的静止和运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静止和运动(板书课题)。

探究活动1、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1)出示图片及问题:先来观察两幅美丽的图片。

谁来读一下观察要求?生读:观察下面的图片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发生了运动?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上下对比着看一看)学生回答小结:分析的很好。

我发现同学们不但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而且很善于有根据的回答问题。

提问: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一般是指什么?(比如:你根据什么判断鹰运动了?)对,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

这另一个物体,在科学上叫做参照物。

(课件照应)(板书:参照物)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必须首先必须确定什么?对,首先要选定一个物体作参照物。

然后再怎么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对,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板书:位置不变→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板书:位置改变→运动)4、认识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结论也不同。

(1)运用参照物概念,分析图片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

谈话:如果老师现在给你提供一个生活场景,你能利用参照物的概念,科学、规范地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进行描述吗?好。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出示鸟船图。

谈话:请大家选择一个参照物,判断一下其他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何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回答的很好。

下面我们来一个复杂点的。

请你在这段视频中,也选定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判断其他物体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播放华联电梯视频,学生尝试解释。

问:有不同意见吗?学生回答问:为什么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呢?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总结: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探索。

看来的确像大家分析的那样: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结论也不同。

(课件照应)三、巩固应用1、照应分析:为什么坐在行驶的列车上,会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向后退(运动)?2、分析舞蹈中的动与静。

谈话: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段舞蹈,大家喜欢吗?好,课前老师特地让XXX同学排练一段舞蹈《小二郎》,掌声欢迎XXX同学上台为我们表演?找学生上台表演,教师鼓励。

谈话:XXX同学的舞蹈跳的非常精彩!请大家分析一下:XXX同学以及他身上的书包,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学生分析,教师点评小结。

2、分析歌曲中的静与动。

谈话:欣赏完舞蹈,我们接着来展示一下大家的歌喉。

谁知道哪些歌曲里包含有静止和运动的知识?能给大家唱一段吗?老师这里有一段电影《闪闪红星》里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是由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老师演唱的,同学们想不想听?播放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后出示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问:“竹排”的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青山”为什么也会“走”?学生分析,教师评价。

(真聪明,分析的非常到位。

)3、谈话:不仅舞蹈、歌曲里的内容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不少的诗词以及文学作品里也都包含静止和运动的知识。

想一想,你能举一个例子吗?课件出示: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学生分析后,教师谈话:假如你此时正坐在这豪华的游轮上,看到两岸的青山向你缓缓地走来,像是在热情地欢迎你,那么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风景美,心情好,很高兴。

)我宁愿陶醉其中,暂时让理智退居二线,不去分析是山动,还是船行!5、再议童谣:儿时的记忆总是难以忘却的,现在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首小时候背诵的歌谣:地球大,月亮小,-----(课件出示)学生分析后,教师出示地球、太阳系、总星系的运动,补充后得出: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板书: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 6 、回顾研究谈收获(1)学习本课后,你知道到什么?(2)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后,你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四、阅读学习谈话:四十分钟马上就要到了,大家轻松一下,一起阅读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学习资料。

课件出示阅读资料。

五、拓展活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古今中外的许多诗词中还有描述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内容,课下再搜集一些,并分析其中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距离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学习测量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同样时间和同样距离时这样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

2、让学生学习测量和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一、新课导入出示爱因斯坦的图片师:这位科学家叫什么名字?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叫爱因斯坦,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他的研究中曾经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

(出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会停止。

)在科学研究中,距离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条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距离和时间。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初步感受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小活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数5个数。

师:刚才从开始数到5,大家经历了5秒钟的时间,那么你来估测一下,5秒钟按你的正常速度走,你能走几米?学生边说书写副板书 5秒走师:请同学们分别记好你的估测结果。

师:在教室里我给大家准备了4块场地,以一块场地为例,从起点走到另一端是5米的距离,在回到起点是10米的距离,大家再来估测一下,按正常的速度连续走完10米,你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板书:10米用)师:估测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那么我们的估测结果是否准确?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来验证,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进行活动(出示分工示意图),并且注意收集活动中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活动结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这些数据你能有什么发现?学生活动,汇报(大家在活动中,像个小科学家一样,认认真真的活动,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师:大家的发现非常有科学价值。

板书:相同的时间距离长速度快相同的距离时间短速度快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经历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

2、测量每段距离使用的时间在大家活动的时候老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大家按正常速度连续走更长的距离,大家想不想知道每经过一段距离,所用的精确时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小组内谈论一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精确。

谈论汇报师:通过刚才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教师布置场地师:皮尺的0刻度为起点,附近的同学看一看你大约在起点的几米处?下面我们从起点以4米为一个计时点,选几名计时员,第一计时点,第二计时点……师:每个计时点选一名小助手和计时员相对站在皮尺两边。

出示要求:1、运动员连续走完全程;2、计时员听清老师口令一起计时;3、计时员听清相对应的小助手的口令,停止计时。

师:请一名运动员师: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小裁判看一看他们配合的怎么样。

下面我们先试走一次。

师:对于这次活动,裁判员有没有需要提醒的?师:下面我们就开始正式活动。

分别计时男女两名学生收集数据填在记录表中师:下面我们把收集的数据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制作成折线统计图,竖轴表示的是距离,横轴表示所用的时间。

并且分析一下,这两条折线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科学发现?学生制作,分析图意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非常好,在这幅图上能发现线的坡度越大说明速度越快,线越直说明越的匀速运动。

师:其实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科学信息,比如10秒能走20米,估算一下1分钟能走多少米?如果这位同学从学校到家要走10分钟,估算一下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三、拓展距离和时间的科学认识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距离和时间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条件,在天文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单位光年,谁知道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还是时间单位?师:光每秒300000千米走一年的距离,是一个距离单位,老师给同学计算了一下一光年的距离。

谁来读一读。

师:我们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个普通的星体,我们要用这样大的距离单位来度量宇宙,谁知道宇宙什么意思?师:宇代表上下四方,所有空间无边无际的距离;宙代表古往今来,无始无终的时间。

师:我们的祖先在遥望宇宙时,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师:织女星距离地球26.3光年,牛郎星距离地球16.5光年。

它们之间也有16.4光年的距离。

四、课后延伸师:距离和时间在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帮助,老师了解到(出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根据两地间的距离大体估算出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也能根据使用的时间估算出两地间的距离,这样能让我们更合理的安排时间,从今天我们就更要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滑轮》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1、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教学用具:滑轮2个、细线、200克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米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什么特征?二、进行新课1、引入: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漫画,说说漫画的意思。

让学生看漫画说意思,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学生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兴趣开始学习本节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