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专题复习
•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 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余秋雨)
• 二、散文类型
• ①记叙性散文:以记写人物、事件、景物 为主的散文。(含状物散文)如:《鹤》 (广东卷)
• ②抒情性散文: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 如:《听雨》(大纲卷)
• ③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 (哲理性散文) 如:《乾坤草亭》(江苏 卷)
2、理清“思路”
要理清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来理清思路。 2.从捕捉“线索”入手来理清思路。通常所讲 的“线索”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 时空变化为线索。
3.从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入手来理清思路。 “思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及照应、穿插、虚 实结合、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运用中。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 或: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掌握标题的意义和作用: ①有的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 ②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 ③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④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 ⑤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 理解或鉴赏标题的解题思路: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辞,三是要 注意虚实,四是要联系全文内容和结构,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 →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 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 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 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 与理相通处。
• 抓点睛句(议论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深刻见解。 •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 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
理解句意。
• 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
• 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 意无穷,回味深长。
第一课时:散文概说
一、什么是散文? ▲ 散文是相对于诗歌、戏剧、小说的一种文 学样式。 ▲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 心灵的文学样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 个性'的文学!" ▲ 散文就是追求生命意义的开拓。
如《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等
• 散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 写散文就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张守仁)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 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 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 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 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 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 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
读懂散文、 归纳主旨
方法总结:
一:写什么 二:怎样写
三:为何写
关注“标题”
理清“思路” 找“关键句”
归纳“主旨”
1、关注“标题”
(1)能了解主要信息(写作对象、 主要内容)
(2)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3)可以联系文章的主题。
例:2014年大纲卷《听雨》; 2014年北京卷《废墟之美》; 2014年安徽卷《独木舟之道》; 2014年天津卷《枣香醉人》; 2014年湖南卷《粮食》; 从这些标题中你读出了什么?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 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 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3、抓“关键句”
文中的关键句具有
极大的概括力,我们对 这些语句要给以足够的 重视。
中心句 抒情句 议论句 过渡句 修辞句
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三、散文的显著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 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 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 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 表达主题服务。
•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 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