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最新最全)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最新最全)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长期以来,小说都是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门体裁,这与全国卷一直以来的命题特点有很大关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专家指出:“2007年第一次命制课标卷时,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小说,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传记。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考虑到选考文本和考点之间的匹配问题:相比于其他文本,小说与传记更为近似,更容易做到两道试题之间的难度相对平衡。

小说和传记的组合成为课标卷的标配,一直沿用了10年。


基于此,考生在备考时往往更偏重小说,而缺乏对散文的重视。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2017年和2018年《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所做的说明:“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可见小说、散文甚至诗歌、戏剧都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对象,彼此之间地位是平等的,考生不应厚此薄彼。

要实现对考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考查,高考语文必须做到“有包容性和灵活性”。

包容性,针对文本选择而言,指考查不能固定在某一特定文体上;灵活性,针对试题而言,要求试题考点的设置要有所变化。

这一点也可作为当前高考语文特点“考点轮换,考题灵活多变”的有力佐证。

基于此,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三套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有两套都考查了散文。

散文在沉寂几年后重新登场。

尽管2018年全国卷三套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的都是小说,但这并不能表明未来的高考只偏重这一文体。

在“考点轮换,考题灵活多变”的背景下,老师在日常教学、高考备考过程中,应该在小说之外更加重视对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散文阅读能力的长期缺失,使考生在遇到散文这一文体时,往往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模糊不清,对文章思路的概括杂而无序,对文章重要语句的解读片面单一。

即使考题难度不大,考生也难得高分。

面对散文这一考题,考生要想得心应手,关键还是要读懂文章。

高考散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大能力。

“理解”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表达主旨的关键词句、人物语言中带有暗示意义的词句、比喻象征性语句等。

“分析综合”的考查侧重于把握写作思路,归纳文意,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初步赏析和评价;“探究”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探究”的考查侧重于挖掘文本的丰富意蕴,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意)
类型解说考查要点
理解词语含义一般情况下,高考
试题中考查的词
语含义往往不是
“词典义”,而是
词语在文中的具
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
章中
特殊指代(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
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体含义。

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类别的词语
理解句子含意理解句意,往往是
理解文中重要句
子的含意。

所谓重
要的句子,是指在
文中起着重要作
用的关键性句子。

所谓句子含意包
含三层意义:第一,
表层意义,即语句
的字面意义;第二,
句内意义,即语境
意义(临时意义);
第三,句外之意,即
言外之意,言在此
而意在彼产生的
意义。

含蓄句:结构复杂、意思隐晦、蕴含哲理的句子
修辞句:使用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结构句: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段中的过渡句等
二把握文章结构思路与归纳概括文意
类型解说考查要点
分析文章思路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
文章的脉络是作者思路的直接
体现。

文章的思路大致可以分
为纵向和横向两种。

按照一定
的顺序、重在反映过程的叫作
“纵向思路”。

纵向思路通常
又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即事物的发展顺序
和人的认识顺序)三种。

“横向
思路”指的是围绕一个中心,
多角度、多侧面地分别加以叙
写。

横向思路通常又可分为总
分式、对比式、纵横交错式三
种。

段内的结构层次
全文的结构层次
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
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
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续表)
类型解说考查要点
分析句段作用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
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
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

主导行文思路发展的重点句子、语段
在文章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语段
在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语段
能够表达文章主旨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语段
归纳概括文意归纳概括文意是指在分析文章
思路结构的基础上划分层次,
概括层意或段意,有的是对文
章内容、主旨、情感的概括。

概括某(几)个段落的意思
概括作者的情感
概括某事产生的原因
概括文章主旨
归纳概括文意是针对分析概括
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
型。

三鉴赏形象、技巧(包括语言)
类型解说考查要点
鉴赏形象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
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
状物散文)两种。

鉴赏散文的形
象,通常指把握作品通过什么
手法来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者
是这一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
义。

赏析形象的特点,着眼于是什么
赏析形象的作用,着眼于为什么
鉴赏技巧本考点重在考查考生对作品艺
术魅力的领悟能力,是散文阅
读中较难的一个考点,也是体
现语文审美性的一个重要考
点。

在表达方式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
修辞手法及其他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探究
类型解说考查要点
挖掘文本的丰富意蕴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
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
容,还包括读者从作品中领
悟到的意义,即通常所说的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散文表
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
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
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
的、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
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

从不同角度挖掘文本意蕴。

包括作者的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等)、作品的角
度(作品中的形象、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读者的角度(阅读感受)
从不同层面发掘,一般可以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续表)
类型解说考查要点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文章是一定时期的产物,势
必要烙上那个时代的印痕。

社会、人文背景常常是解读
文章的辅助资料,而背景的
印痕总会在文章内容、写作
时间等方面体现出来。

将作
品回归背景中阅读,作者的
观点态度及创作意图,会显
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的生活背景等
作者创作作品时的目的、动机、态度等
而易见。

(续表)
类型解说考查要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个性化解读,要求考生立足
自我,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
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
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体验
文本,独立思考,获得自己的
感受和见解,发展想象能力、
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在不脱离材料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
对作品解读的高度与深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