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监管的经验与启示

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监管的经验与启示

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监管的经验与启示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监管的经验与启示摘要:深圳在勘察设计领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得益于开放的市场、公平的竞争、人才的聚集与行业的监管。

深圳市住建局在勘察设计行业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深圳;勘察设计行业;监管;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深圳市目前从事勘察、设计及图审业务的企业共有249家,本地企业130家,外地企业119家。

主营勘察业务的企业占15%,主营设计业务的企业占82%,专职施工图审查业务的企业占3%。

2012年全市勘察设计行业年产值136亿, 9家建筑设计院挤身广东省百强企业,7家建筑设计院进入中国百强建筑设计院行列,4名建筑师载入中国百名建筑大师名录。

深圳的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在国内的知名度较高,代表作品有奥运场馆水立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

2008年深圳市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美誉,获此殊荣的城市全球目前只有8座。

2013年深圳在建筑行业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住宅工业化在国内率先试点。

一是简政放权。

深圳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主要借鉴新加坡与香港的经验,政府的任务主要是制定并修订城市建设方面的政策与规划,出台地方性法规与规范性文件,实施行政审批、许可与执法检查等,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进行,社会管理与协调依靠中介机构进行。

简单地讲,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赛场上,政府的作用是制定游戏规则,担当裁判员;企业的作用自主选择游戏的战术,担当运动员;市场的作用是通过优胜劣汰,让强者更强。

深圳市建筑行业的资质初审、企业的备案、勘察设计文件质量的核查、勘察设计市场的整顿规范、工程评优、课题的编制、行业职称评定、建设信息统计管理等职能全部交给社会化专业组织进行管理。

放权的结果加快了政府机构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的缩减,同时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的结构与素质,行政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深圳市住建局通过简政放权,将许多职能交给社会管理,一方面自身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更好的跟踪市场,关注民生,研究对策,服务社会。

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化管理作用,依法办事,提高效率。

再一方面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让市场规律发挥作用,同时培育了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简政放权也避免了许多事务因政府干预而导致的行政诉讼与纠纷,有效地维护了政府形象与社会公信力。

二是回归市场。

深圳是一座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大都市,市场经济模式日臻完善,市场能做好的事政府很少出手干预,行业竞争真正地回归到市场本质。

在深圳的勘察设计市场中,本地与外地企业所占份额基本平分秋色,企业间公平竞争。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加快了企业的知识、技术与设备的更新,使企业更具竞争力;二是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水平,充分的市场竞争不断培育出一批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又引领着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是营造了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回归市场必然限制了公权的滥用,减少了暗箱操作,避免了腐败的滋生。

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政务信息公开及媒体全方位监督使得政府权力的运作日趋透明,社会正能量不断地增加,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回归市场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撒手不管,市场的早期培育与后期的有效监管必须依靠政府作用的发挥。

2008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至此全市的勘察设计项目全部进入政府的公开招投标交易平台,纳入了监管范围。

经过五年的运行实践,效果非常好,而且他们跟踪市场变化与需求,近期对2008的勘察设计招投标通知文件进行完善与更新,使各项规定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操作性。

勘察设计项目的公开招投标一方面扩大了业主选择承包商的范围,从而将业主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护了业主的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避免了为承揽业务引发勘察设计企业间的压级压价与恶性竞争,同样保护了勘察设计企业的合法利益;最后公平竞争促使国内建筑设计企业更多的优秀设计作品脱颖而出,提升了建筑设计行业国际的知名度与竞争力。

三是协会参与。

深圳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成立于1991年,会员单位235家,4A级资质。

与内地建筑行业协会的构成不同,深圳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供职人员一无在职政府官员,二无离退休政府官员,是一家真正的民间组织。

协会设置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和16个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组成包括规划、勘察岩土、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及智能化、暖通空调、室内、专项、钢结构、市政、园林景观、节能、经济、信息化、施工图审查。

深圳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沟通、协调、监督、研究、服务等职能,积极参与行业管理和服务,主要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勘察设计招标、合同备案、审查备案、执业注册、资质动态核查、工程质量现场核查、业务培训、市场调研、方案编制、信息发布、建筑设计作品展示、举办建筑论坛、工程建设网站的维护等工作。

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专家咨询,维护会员单位合法权益,建立行业诚信体系,规范市场行为,推动科技进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与技术水平。

四是创新驱动。

创新是深圳的灵魂,政府决策与管理始终秉承面向国际、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敢于突破传统条条框框的束缚,先行先试。

深圳城市建设与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创新管理理念与模式和创新工程技术两方面。

只要社会上反映的诉求存在合理性,深圳市住建局便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研究解决方案,出台解决的方案与措施。

例如在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程招投标方面,针对招标人在选择中标人权力与责任不对等,合同履约过程监管脱节、劳资矛盾多等问题,深圳住建局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集专家与社会各层面意见,2012年及时出台了《深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改革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推行评定分离,在评标委员会评审的基础上,招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定标,票决确定中标人,从源头上落实了建设项目“业主负责制”,真正实现权责统一。

2013年深圳市住建局总结经验,继续完善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又推出《深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改革的若干措施》的补充通知。

今年上半年住建部来深圳调研时,对深圳市建设工程领域招投标改革创新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如何有效地规范勘察市场行为,加强勘察现场的监管一直困扰着各地建设主管部门。

由于勘察行业的特殊性造成勘察监管困难,勘察现场的监管困难又带来勘察低价竞争、勘察成果造假等一系列问题,而勘察质量又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指标,并最终决定着工程的功能、使用寿命与建设成本。

针对这些问题,深圳住建创新管理,建立勘察项目备案制度,通过勘察项目备案及时掌握勘察企业从业动态。

建立甲类工程项目勘察现场核查制度,施工图审查机构必须核查甲类工程项目的勘察现场,确保勘察成果的真实性。

设立勘察招标投标的限制性条款,对低于成本价竞争、勘察成果造假、勘察企业不良行为记录的企业规定一年内不得参与本地任何项目的竞标。

通过创新一系列管理措施,深圳市勘察成果的质量与企业的效益双双提升,勘察市场秩序明显规范。

在管理创新的同时,深圳住建局高度重视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

建筑行业走低碳环保节能与工业化已成全球大势所趋,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更加符合我国人多地少与资源缺乏的国情现实,政策引领+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的模式在推动深圳的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发挥着关键作用。

深圳每年开工建设的建筑面积在1100万平米左右,绿色建筑已占到20%,代表性建筑有京基100与深圳高铁北站等。

工业化住宅项目第一批七个项目已竣工,代表性工程万科开发的龙悦居三期、万科第五园等。

万科计划到2015年自己承建的住宅项目40%实现工业化,万科在东莞的科技孵化园的专业团队不断地研发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方面地配套技术,科技创新成就了万科在建筑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科技创新同样成就了深圳经济发展领跑全国的辉煌历程。

五是勤查严办。

政策设计的科学合理是解决问题与矛盾的前提与基础,但要取得好的实效果还必须配套强有力的执行与监督,否则再好的政策也只能纸上谈兵。

首先,市政府与各区级政府签订城市建设管理的年度绩效考核目标,明确奖惩办法。

其次,市政府成立专门绩积目标检查督导组,定期通报目标进度与完成质量情况。

最后,奖惩并重。

政府在建设管理方面投入较高,一方面设立奖励基金,重奖绩效目标完成的优胜单位,另一方面通报批评绩效目标考核后三名的单位,并对绩效考核目标完成差的单位负责人戒免谈话,严重地降级使用甚至免职。

通过与深圳勘察设计行业主管部门及协会的座谈,我们了解到深圳市住建局高度重视市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

为确保年度绩效目标顺利完成,市住建局内部组成自查小组,每月组织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

常规检查分区域检查与专项检查,突击检查主要针对市重点工程项目和纳入重点监管的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企业。

检查组到工程现场后才通知受检单位,避免受检单位事先准备,掩盖真象,从而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处理结果的公正性。

检查内容从企业资质与建设行为到工程实体质量与安全,从保障房的建设与分配到物业招标与管理,从媒体曝光的质量安全问题与责任倒查到管理制度法规的修订与完善。

查出问题及整改报局党委会专题研究,处理结果在本地媒体上公开曝光。

这种循环检查与严肃处理的做法杜绝了工程参建各方侥幸过关与敷衍应对的念头,受检单位只能小心翼翼地履行好自己职责与义务,自觉地遵守各项规定。

从而强化了参建各方的质量安全意识,营造了质量立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深圳毕竟是特区,中央赋予特区独立的立法权与较多的特许经营权。

深圳的经济雄厚,政府不差钱,有钱好办事。

深圳平均人口年龄28岁,人口红利大,正是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

最重要的是深圳因为最先开放与迅速崛起,社会上尚未形成利益固化集团与复杂的关系网,行政管理创新的阻力较少,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社会大环境较内地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结合河南省工程建设的实际,通过比较两地异同,思考得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勘察设计行业监管方面的三点启示:一是要加强对勘察设计招投标的监管。

勘察设计的质量与水平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使用功能与总成本至关重要。

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与业主往住只注重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安全与工程造价,对勘察设计对象的选择及勘察设计成果的审查重视不够,这就造成勘察设计企业为承揽工程相互压价,恶性竞争。

承接工程后勘察设计单位为获到利润,要么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要么找各种理由进行变更,增加费用。

因此,从源头上加强对勘察设计行业的监管是治理建设工程领域乱象的根本与前提。

将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纳入政府监管的招投标交易平台无疑是最便捷最有效地办法。

建议内地住建部门组织考察学习深圳在建设领域的招投标管理规定与实施办法,在全省尽快将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纳入招投标监管平台。

二是要加强对勘察阶段的现场监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