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新课标I卷高考作文题:山羊过独木桥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尊重规则以正取胜活动规则的存在是为了维护、促进活动正常高效地进行,其创设的依据是此类活动的考察目的和本质意义。
因此,尊重规则应该成为参与者的首要之务。
“山羊过独木桥”属于竞技比赛项目,其规则有明确的要求:“能突破对方拦阻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我们要明白竞技项目的本质是通过竞争进行选拔。
竞争是手段与过程,选拔才是最终的目的。
这也是我们否定“互抱转身过桥”这种行为的原因。
假使我们认同了“互抱转身过桥”这种行为,那么这项竞技比赛项目的最终结果将是无法选拔出优胜者。
不尊重规则的同时,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这项竞技项目。
竞技比赛项目毕竟是要选拔出优胜者,那么如何在兼顾规则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应当尊重规则,以正取胜。
尊重规则原因不再赘述,而所谓的以正取胜,就是按照合乎规则的方式进行竞争取得优胜。
以正取胜不仅是对规则的尊重,更是一种品德的体现。
取胜有道,不失于礼,才是君子之德。
中国向来重视“正”,认为这是一种大德、美德。
春秋争霸,诸雄应势而起,而齐桓公终得彪炳千秋,被圣人称赞,这是为何?纵观其争霸历史,从苞茅之质到招杀哀姜,再到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倘若我们把春秋诸国争霸战看做是一场竞技,其规则显而易见,即得天下大名,顺百姓人心,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以仁义为行动标杆,以正德征伐,不出奇谋,不为诡诈,终得周王室认可,天下诸侯拜服,成五霸之首。
孔子认为齐桓公“正而不诡”是为至评。
正行源于正德,正德体现于正行。
德行相见为古人所重。
《论语》有三辩:华夷之辩,义利之辨,君子小人之辩。
三辩核心以正为美。
自古重视行则坦荡,言则中矩,取之有道,进退合宜。
正则得其宜,奇巧机心则败心术、乱人心,这是历代大家最为慎重之处。
《庄子·天地》有一段故事,说的是子贡游楚见一为圃者弃机械抱瓮而出灌,疑而问,为圃者的回答是:“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这虽然说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仍可见古人的慎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君子于细节之处尤为看重,瓜田李下尚且不纳履扶冠,更不会在竞技中萌生投巧之心,因为即使可以取得一时之胜,但于德有亏,所以不为。
商品经济时代投机取巧甚嚣尘上,追其源起,社会对规则的肆意轻视,对取巧行为的过分肯定与纵容实为一大原因。
正如材料中“山羊过独木桥”其比拼的实质是平衡能力等竞技技巧,而非解构规则。
如果对这种解构给予肯定,其实是在变相地鼓励投机取巧,倘若习惯于从中得取好处并受肯定,那么就有可能会带着这种心理投入到其他活动中,甚至投入到将来的社会工作中,这值得我们深思和慎重。
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孔子所言“七十则随心所欲不逾矩”乃是阅尽世事千般才达到的境界。
在规则的框架内,亦是自由随心。
事实上,墨守规则,亦为人所应遵循的大道。
独木桥上的打破常规,看似合作共赢,实则后患无穷:倘若所有的选手都作如是选择,皆成功渡过,要如何评定最终的胜负结果?这样的比赛又何以称之为“竞技”?规则不可或缺。
17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著《社会契约论》,正是格外强调了这种规则意识:人民依照规则契约将权力赋予政府,一旦政府违背契约,人民便有权更换乃至暴力推翻。
规则,是世界运行的准则。
文有定法,律有常规,规则构成了世界。
在自然界,“草木无意,荣枯自有时”是遵循四时更替的规则;大江东去、星汉西流亦遵循着物理与化学的变化规则。
在人类社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遵循着社会发展规则;生活中的有形法律、无形道德亦是支撑社会运行的规则。
是规则,让万物并行不悖、井然有序,格外安然。
而规则一旦被违背,世界必将混乱不堪。
康德言:“世上有两样东西,越想便越觉得令人敬畏: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二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
”将道德准则与光辉灿烂的星空并列,足见规则的永恒价值。
当今社会,不遵守规则之事正在啃噬和挑战着良好的公共秩序。
刘志军、文强等诸多贪官污吏,哪个将法律置于心头?诚如泰戈尔所言:“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的面前。
”贪官污吏、黑心商家,选择背对规则之灯,那么铺在面前道路上的,必然只有自己造成的阴影,前途只有暗淡。
如果这样的人多起来,那么整个社会都将笼于暗夜之中了。
不得不说,如今的国人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
前些日子,“中国式过马路”引起了热烈地讨论,侧面折射出“规则”的尴尬境地。
这是人情社会的遗存。
在倡导建立法治国家的大背景喜爱,必然是不合时宜的。
唯有国人些遵循规则,社会才能安定,良好的公共秩序或竞赛秩序才能更加健全。
自然,规则不能压抑个性。
然而,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是领域,“公共”二字却应始终盘亘心间。
正是规则,保护了公用利益,也是整个人类从中受益。
大道至简。
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善道。
二、2014年新课标II卷高考作文题: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做一个真正的动物保护者动物的自然生存能力,决定了这个种群能否延续下去。
捕食是动物的基本生存需要,换句话说,捕食的技能是动物的本能,是动物们通过百万年的经验教训凝练成基因而代代遗传下来的,动物们捕食技艺的减退,就会导致这类动物的基因退化甚至灭绝。
在动物园里,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喂食,使得那些动物有了依赖性,它们的寻觅争夺食物自然性就减退了,这样的动物一旦回到自然,等待它们的,就是死亡。
这是必然的。
我们从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些野生动物救助站养大的动物由于有了人的庇护,失去野性,失去自身觅食能力的现象:吃惯了肉块的小老虎看到投喂给它的活鸡,竟然无所适从,小野豹看到放进喂养圈里的小山羊,不要说兴奋,居然吓得跑到墙角里,表现出的,是满眼的惊恐。
那些动物保护者为恢复它们的自然觅食能力做了多少艰辛的工作。
在人类出现的百万年间,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大量毁林开荒,使数以千计的动物物种灭绝。
现在,人类已经到了由于对地球的过度开发,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减少而给动物带来的灭顶之灾,所以,世界各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这是人类对过去所犯错误的觉醒,野生动物们因此而获得了一个自然生息的良好环境。
然而,有些喜欢动物的人为表达他们的“关爱”,总是跑到自然保护区边缘给动物们投食,使得本来靠自身能力觅食的动物们产生了依赖心,不再费劲费力地扑食,而是等在那里吃现成的,吃完就玩乐、睡觉。
殊不知,这样的后果就是使得本来野性十足的、靠自身能力觅食生存的动物变成了人类呵护下的小猫小狗,使它们的野性减退,逐渐丧失获取食物的能动性,继而“舒舒服服”地走向绝灭。
最近,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贴出了这样的告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
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这个告示给了那些以投食表示“喜欢”动物的人们一个警示!动物已经在法律的保护之下,为了动物繁衍安全,我们每个人都要收起自己的这种“爱心”,做一个真正的动物保护者!靠人?靠己!父亲的朋友家里养了一只大藏獒,长长的黑色的毛,黄褐色泛着光的眼睛,还有尖利的齿,直立起来时足有一人高。
那位朋友每次出去遛狗,都会引来一场不小的轰动。
遇见生人,它的眼睛里凶光毕现,喉咙里发出阵阵叫人震颤的低吼。
一次机缘巧合,那位朋友带着他的藏獒去了藏北。
一个月,却是他自己孤零零地回来。
问起他的“草原英雄”,他只有沉默。
原来,他们住在草原上的帐篷里,一次外出打猎,“草原英雄”掉进了牧民们为抓狼而设下的陷阱里,那位朋友在草原上寻找了两天,终于在陷阱里找到了“草原英雄”,它蜷缩在大坑里,往日的嚣张跋扈不见了踪影。
那个陷阱原是为草原上的小土狼准备的,藏獒的身形却要大得多,原本可以一跃而出的陷阱,却生生困死了这条藏獒。
那位朋友只是觉得难以置信,牧民向他解释,这只藏獒过惯了安逸的生活,因此而失去了血性,失去了逃脱和觅食的本领。
朋友唯有默然,谁都不肯相信那样威猛的一条藏獒会在小小的陷阱里丧命。
是主人每天亲手奉上的鲜肉叫藏獒失去了觅食的本领,一天一天,原始的野性被消磨殆尽,这样的藏獒只能依靠人类来生存。
一天一天,藏獒忘记了曾经奔腾在草原上只为填饱肚子的日子,因为主人早已切好了鲜肉供自己享用。
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奔波,不需要疲于奔命,因为只要依靠人类就好了。
俗话说靠山山崩,靠水水流。
靠人不如靠己。
我们能依靠谁?我们敢依靠谁?爱你的人总有逝去的一天,你靠的人总有靠不住的一天,笃信的东西总有崩塌的一天……唯有自己,靠自己喂饱肚子,靠自己打拼,靠自己实现人生目标,从人生的起点到人生的终点,漫漫一生的旅程里,能靠的,要靠的只有自己。
藏獒在每天的“鲜肉伺候”失去觅食的本领,人们在有依靠的境地下会堕为木偶泥胎,世界的生存法则里没有“依靠”这个词。
可若是有一天,赞美与溢词充盈了你的世界,安逸与享受堵住了你的眼,你在依靠别人的时候心安理得……警醒吧!没有什么比这更叫人害怕!有什么比这更叫人胆寒!相信我,依靠自己会获得更美好的人生。
靠人?靠己!得·失在非洲野生动物园茫茫的大草原上,几只狮子正猛烈地追逐着一只鹿,掀起阵阵尘土。
突然,狮子一瞬间飞跃扑咬,鹿被死死按在地上,动弹不得,继而,脖子一软,四肢抽动了几下,就再也没有爬起……狮子大口撕咬着鹿肉,吃得满嘴血红。
狮子用它高超的觅食能力——捕猎技巧和速度年复一年地生存着。
不知什么时候,陆陆续续而来的游客打破了这里的规律、和谐。
一只相对弱小的狮子来到游客参观车边。
游客看着它虚弱的体态,也许出于怜悯、友好、好奇,扔了一块肉,狮子立刻去叼起肉走了,在不远处饱餐一顿,就这样,一块又一块,日复一日,一种依赖性悄然进入了狮子原本野性的身躯。
终于,游客们走了,狮子的野性也被他们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