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中小学(幼儿园)
教师全员远程培训
班
级
简
报
小学语文二班第二期
主编:查慧芳
目录
写在卷首
寄语研修培训抒怀
学情速递
了解项目掌握学情
优秀成果
项目成果共享学习
班级之星
树立典型精彩纷呈
研修提示
答疑解惑清楚研修
写在卷尾
及时当勉收获当下
闻一卷墨香,品研修之况味
研修就像一片无望无际的海洋,那样深不可测,
我们就像一艘小船,在这浩瀚的大海中,寻找着彼岸,研修就像一片广阔无边的天空,那样伟大宽广,
我们就像一只小鸟,在这辽阔的天空中,寻找着方向,研修就像一座巍峨矗立的高山,那样直冲云霄,
我们就像一位求职者,在这雄伟的高山上,勇攀高峰,打开研修这本书,仔细研读,
轻轻合上、细细回味,我们不禁发现:
研修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
研修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积累。
学情速递
班级整体学习情况统计
数据分析:本期简报数据截止到2017年5月9日,从上图数据显示,学员在项目开展的时间里,学习积极性强,参与研讨交流,发表研修日志、提交校本研究成果、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及各项学习任务等情况,但还有部分老师没有提交校本研究成果和研修作业,望大家引起重视,尽快完成。
优秀成果
以情育之,架起沟通的桥梁
铜陵市映湖小学李娟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对行为习惯差孩子的教育在班级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以下我就以我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案例来说说我对这些孩子教育的看法。
我们班上的小明同学,是让老师们头疼的孩子,经常“上课坐不住,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是胡乱写的,只要见空就填,不管对不对,而且书写相当潦草……”等类似的评价。
跟他接触后发现小男孩很可爱,虽有点调皮,但十分惹人喜爱。
很难想象小明是个我们老师所谓的“问题学生”。
小明喜欢劳动,不怕脏,不怕累,有着很强的荣誉心。
你和他亲近,他会害羞的低下头,说话的声音小到连他自己也听不见了。
批评他时,他认错比谁都快,可是就是记不住。
总是不停的犯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行为习惯差孩子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老师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根据小明的情况,我首先:
、利用职务让其爱上写作业。
“小明,你来。
”站到我的面前低着头。
“小明,老师教给你一个任务,你给老师当小组长好吗?”
“啊?我当小组长?”说着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我不行,我不当!”
“为什么不行呢?”
“老师,我真的不当,我不想当,我写不完作业。
”
“为什么写不完啊?别的小朋友都能写完。
”
“作业太多了。
”低着头,说话的声音小之又小。
“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
咱试一试吧!好吗?”
小明使劲的点点头。
“别忘记回家告诉你的妈妈、爸爸,你当小组长了哦,他们怎么鼓励你,你一定要跟老师说呀。
”
“嗯”笑着说。
我和小明的对话,简单得很,之所以让他当小组长,是因为,每天我检查作业,发现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没写作业,其中就包括小明,我当时在想,如果小明能完成作业的话,其余的孩子应该更没问题的。
我觉得小明是可以很好的完成作业的。
于是,心想给他个小职务,看看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他每次都把作业收齐,总是第一个交到我的办公室,看着他的作业,不仅完成了而且字写得也比以前更漂亮了。
我自己在心里偷偷的乐了,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小明,你跟爸爸、妈妈说你当小组长了,爸爸、妈妈怎么说的呀?”
“我妈妈说,要好好干。
”说完自己笑了。
“是啊,要好好干,其实简单的一句要好好干,包含着多少东西呀。
好好学你才会干好,好好努力你才会学好,好好坚持你就会越来越棒的。
爸爸、妈妈对你多么关注、关心呀!”
小明使劲的点点头,还不忘说一句:“老师,明天我还把作业送到你的办公室来。
”
、利用比赛让其集中注意力。
上课的时候,小明的注意力的确很不集中,东瞧西望,一会儿钻桌子底下,一会儿玩起铅笔盒,一会儿又缠起了胶带,一会儿又去跟别的同学说话,一会儿……总而言之,他不会让自己闲下来的。
于是,便有了这一幕:
“同学们,我们来一场比赛怎么样?”
“好!”孩子们的气势高涨起来,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包括小明。
我把孩子们分成四组,每个组里都有一些调皮的孩子,让对手给其他组里的同学出题,由此而加分减分。
我知道,他们肯定会点学习较弱的孩子,果真没错,甚至连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也做的十分起劲,其中就包括小明。
比赛开始,小明被毫无悬念的点到了名,虽然有点慢,但是居然都做出来啦,我在心里偷偷乐,真是个好孩子。
看来学习的方式过于单一,孩子们的学习就是被动的了,失去了学习的乐趣,让学习变得有意思起来,让每个孩子都喜欢,才会真正的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面对小明的转变,父母、老师、同学都很高兴。
高兴之余,我还得到了以下启示:
、真诚相待,以心攻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行为习惯差的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被爱”是前进的动力,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
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给他们多一些爱,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实现他们的转化。
、尊重、关爱特殊孩子。
转变行为习惯差的孩子,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表扬在当众、批评要个别,更进一步说,尊重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自尊的心理需要,更重要的是教育的需要。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应该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学生”。
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和谐、平等、亦师生亦朋友的关系,这都得意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的尊重,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
”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
对于所谓的双有生,更要多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看到所有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即使孩子的自信心,也没有完全泯灭,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希望有一天突然出现奇迹。
为了培养和强化他们的自信心,我们对这些孩子在学习上要降低起点,循序渐进;在其行为上,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使他们认识自己在集。